下列关于高层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的观点,哪一项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的要求?(  

题目
单选题
下列关于高层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的观点,哪一项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的要求?(  )[2011年真题]
A

选定性能目标应不低于“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的性能设计目标

B

结构构件承载力按性能3要求进行中震复核时,承载力按标准值复核,不计入作用分项系数、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和内力调整系数,材料强度取标准值

C

结构构件地震残余变形按性能3要求进行中震复核时,整个结构中变形最大部位的竖向构件,其弹塑性位移角限值,可取常规设计时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

D

结构构件抗震构造按性能3要求确定抗震等级时,当构件承载力高于多遇地震提高一度的要求时,构造所对应的抗震等级可降低一度,且不低于6度采用,不包括影响混凝土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纵向受力钢筋的构造要求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关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优化设计的4种观点:
Ⅰ.达到A级性能目标的结构在大震作用下仍处于基本弹性状态;
Ⅱ.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的性能目标,应不低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的基本设防目标;
Ⅲ.严重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其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应为A级;
Ⅳ.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应综合考虑抗震设防类别、设防烈度、场地条件、结构的特殊性、建造费用、震后损失和修复难易程度等各项因素选定。
试问,针对上述观点正确性的判断,下列何项正确?(  )[2012年真题]


A. Ⅰ、Ⅱ、Ⅲ正确,Ⅳ错误
B. Ⅱ、Ⅲ、Ⅳ正确,Ⅰ错误
C. Ⅰ、Ⅱ、Ⅳ正确,Ⅲ错误
D. Ⅰ、Ⅲ、Ⅳ正确,Ⅱ错误

答案:C
解析:
Ⅰ项,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条文说明第3.11.1条第2款规定,A级性能目标是最高等级,大震作用下要求结构达到第2抗震性能水准,即结构仍处于基本弹性状态;
Ⅱ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3.10.3条第2款规定,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的性能目标,应不低于本规范规定的基本设防目标;
Ⅲ项,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1.4条规定,高层建筑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结构体系;
Ⅳ项,根据第3.11.1条规定,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应综合考虑抗震设防类别、设防烈度、场地条件、结构的特殊性、建造费用、震后损失和修复难易程度等各项因素选定。

第2题:

在抗震设防区内,某建筑工程场地的地基土层分布及其剪切波速Vz。如图所示。[2012年真题]



1.试问,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该建筑场地的类别应为下列何项?(  )

A、I
B、Ⅱ
C、Ⅲ
D、Ⅳ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4.1.2条规定,建筑场地的类别划分,应以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厚度为准。
①计算场地覆盖层厚度:根据第4.1.4条第1款规定,场地覆盖层厚度为:



②计算土层等效剪切波速:
根据第4.1.5条规定,计算深度取覆盖层厚度和20m两者的较小值,则



剪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间的传播时间为:



土层等效剪切波速







③查表4.1.6可知,当



及覆盖层厚度在3~50m之间时,为Ⅱ类场地。

第3题:

下列关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化设计的4种观点:
I.达到A级性能目标的结构在大震作用下仍处于基本弹性状态;
Ⅱ.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的性能目标,应不低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规定的基本设防目标;
Ⅲ.严重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其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应为A级;
IV.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应综合考虑抗震设防类别、设防烈度、场地条件、结构的特殊性、建造费用、震后损失和修复难易程度等各项因素选定。
试问,针对上述观点正确性的判断,下列何项正确?
A I、n、Ⅲ正确,Ⅳ错误
B Ⅱ、Ⅲ、Ⅳ正确,I错误
C I、II、Ⅳ正确,Ⅲ错误
D I、Ⅲ、Ⅳ正确,Ⅱ错误


答案:C
解析:
解答:根据《高规》3.11.1条条文说明第2款,I正确;
根据《抗规》3.10.3条第2款,II正确;
根据《高规》3.1.4条及3.11.1条条文说 明,Ⅲ错误;
根据《高规》3.11.1条,IV正确。

第4题: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峰值与下列( )选项有关。
A.设计地震分组 B.设计基本烈度
C.建筑结构的自振周期 D.阻尼比


答案:B,D
解析:
参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 1. 5条规定。

第5题:

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选择建筑场地时,下列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  )

A、对抗震有利地段,可不采取抗震措施
B、对抗震一般地段,可采取一般抗震措施
C、对抗震不利地段,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
D、对抗震危险地段,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3.3.1条规定,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和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做出综合评价。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危险地段,严禁建造甲、乙类的建筑,不应建造丙类的建筑。

第6题:

在抗震设防区内,某建筑工程场地的地基土层分布及其剪切波速us如下图所示。
试问,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该建筑场地的类别应为下列何项?

A Ⅰ
B Ⅱ
C Ⅲ
D Ⅳ


答案:B
解析:
解答:根据《抗规》第4.1.4条,场地覆盖层厚度为:6+2+14=22m>20m,根据《抗规》第4.1.5条,d0=20m

查《抗规》表4.1.6, Ⅱ类场地。

第7题: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多、高层钢结构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与( )无关。

A.设防烈度
B.抗震等级
C.结构类型
D.房屋高度

答案:B
解析:

第8题:

下列关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一些观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及《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判断,下列何项不正确(  )

A. 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规定的三项主要工作为:分析结构方案是否需要采用抗震性能设计方法,并作为选用抗震性能目标的主要依据;选用适宜的抗震性能目标;计算分析和工程判断
B. 关键构件是指该构件的失效可能引起结构的连续破坏或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在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中,可由结构工程师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分析确定
C. 隔震、减震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较高的性能目标,其抗震设防目标可有所提高,当遭受多遇地震影响时,将基本不受损坏和影响使用功能;当遭受设防地震影响时,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罕遇地震影响时,将不发生危及生命安全和丧失使用价值的破坏
D. 性能设计目标往往侧重于通过提高承载力推迟结构进入塑性工作阶段并减少塑性变形,而变形能力的要求可根据结构及其构件在小震下进入塑性的程度加以调整

答案:D
解析:
A项正确,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11.1条条文说明规定,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的三项主要工作:①分析结构方案在房屋高度、规则性、结构类型、场地条件或抗震设防标准等方面的特殊要求,确定结构设计是否需要采用抗震性能设计方法,并作为选用抗震性能目标的主要依据;②选用抗震性能目标;③结构抗震性能分析论证的重点是深入的计算分析和工程判断,找出结构有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提出有针对性的抗震加强措施,必要的试验验证,分析论证结构可达到预期的抗震性能目标。
B项正确,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11.2条表3.11.2注及条文说明规定,关键构件是指该构件的失效可能引起结构的连续破坏或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关键构件可由结构工程师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分析确定。
C项正确,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3.8.2条条文说明规定,本条对建筑结构隔震设计和消能减震设计的设防目标提出了原则要求。当遭受多遇地震影响时,将基本不受损坏和影响使用功能;当遭受设防地震影响时,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罕遇地震影响时,将不发生危及生命安全和丧失使用价值的破坏。
D项错误,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3.10.3条条文说明第3款规定,性能设计目标往往侧重于通过提高承载力推迟结构进入塑性工作阶段并减少塑性变形,而变形能力的要求可根据结构及其构件在中震、大震下进入弹塑性的程度加以调整。

第9题: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关于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

A、与地震烈度有关
B、与震中距无关
C、与拟建场地所处的抗震地段类别有关
D、与建筑所在地的场地类别无关

答案:A,C
解析:
AD两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5.1.4条规定,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振周期以及阻尼比确定;B项,设计地震分组可更好地体现震级和震中距的影响,同样烈度、同样场地条件的反应谱形状随着震源机制、震级大小、震中距远近等变化,可见地震影响系数与震中距有关;C项,根据第4.1.8条规定,当需要在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石和强风化岩石的陡坡、河岸及边坡边缘等不利地段建造丙类及丙类以上建筑时,除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外,尚应估计不利地段对设计地震动参数可能产生的放大作用,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乘以增大系数。

第10题: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有较高要求的抗震结构适用的钢筋牌号中已有带肋钢筋牌号后加( )的钢筋。

A.D
B.E
C.F
D.G

答案:B
解析: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有较高要求的抗震结构适用的钢筋牌号为:在表2A311031已有带肋钢筋牌号后加E(HRB400E/HRBF400E)的钢筋。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