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前沉淀是水厂中应用最多的工艺,其目的是去除水中悬浮物,以使出厂水达到过滤水质的要求。

题目
判断题
滤前沉淀是水厂中应用最多的工艺,其目的是去除水中悬浮物,以使出厂水达到过滤水质的要求。
A

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2013年)用于去除污水中悬浮物的工艺有( )。

A.沉淀
B.砂滤
C.气浮
D.离子交换

答案:A,B,C,D
解析:
混凝沉淀对以胶体或悬浮状态存在于废水中的染料具有良好的脱色效果。故A正确;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酶氧化或还原染料分子,破坏其发色基团和不饱和键,并通过一系列氧化、还原、水解、化合过程,将染料最终降解为简单无机物,或转化成各种营养物或原生质,厌氧水解和接触氧化法均为生物法,故BC正确;臭氧氧化、过氧化氢氧化、电解氧化和光氧化等工艺氧化还原作用可以破坏染料的共轭体系或发色基团,故D正确。

第2题:

当水质条件为水库水,悬浮物含量小于100mg/L时,应采用的水处理工艺()。2018真题

A、原水→筛网隔滤或消毒
B、原水→接触过滤→消毒
C、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
D、原水→调蓄预沉→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给水处理。

第3题:

用于去除污水中悬浮物的工艺有( )。

A.沉淀
B.砂滤
C.气浮
D.离子交换

答案:A,B,C
解析:
在废水一级处理中沉淀是主要的处理工艺,去除悬浮于污水中可沉淀的固体物质。砂滤可去除水中SS和COD。气浮适用于去除水中密度小于1kg/L的悬浮物、油类和脂肪,可用于污(废)水处理,也可用于污泥浓缩。离子交换适用于原水脱盐净化,回收工业废水中有价金属离子、阴离子化工原料等。常用的离子交换剂包括磺化煤和离子交换树脂。

第4题:

混凝、沉淀和过滤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水中的()。

  • A、钙镁
  • B、病菌
  • C、悬浮物和胶体杂质
  • D、铁锰

正确答案:C

第5题:

采用常规混凝、沉淀、过滤和液氯消毒工艺时,城市生活给水水处理可实现的主要目的是以下哪几项?( )

A.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机物杂质
B.去除水中致病微生物
C.改变水的某些物化性质以满足生活用水水质要求
D.去除水的硬度

答案:B,C
解析:
混凝的作用,是使处于悬浮状态的胶体和细小悬浮物聚结成容易沉淀分离的颗粒,且能够部分地去除色度,故C正确。水中悬浮颗粒在重力作用下,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过程称为沉淀;水中悬浮颗粒经过具有孔隙的介质或滤网被截留分离出来的过程称为过滤;消毒只是消除水中致病微生物,故B正确。混凝、沉淀和过滤都主要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和悬浮状态的胶体,无法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机物杂质和水的硬度,AD项错误。

第6题:

某一地表水厂进水悬浮物为30~50mg/L,水质稳定。合理的给水处理工艺流程是( )。(2007试题)
A、原水→沉淀→消毒
B、原水→接触过滤→消毒
C、原水→混凝过滤→消毒
D、原水→预沉→混凝→沉淀→过滤→消毒


答案:B
解析:
原水→接触过滤→消毒一般用于进水悬浮物小于100mg/L的水。参见教材P95。

第7题:

(2018 年真题)当水质条件为水库水,悬浮物含量小于100mg/L 时,应采用的水处理工艺是( )。

A.原水→筛网隔滤或消毒
B.原水→接触过滤→消毒
C.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
D.原水→调蓄预沉→混凝、沉淀戓澄清→过滤→消毒

答案:B
解析:
考试用书原文“常用处理工艺流程及适用条件”表:

第8题:

用于去除污水中悬浮物的工艺有()。

A:沉淀
B:砂滤
C:气浮
D:离子交换

答案:A,B,C
解析:
在废水一级处理中沉淀是主要的处理工艺,可去除悬浮于污水中,可沉淀的固体物质。砂滤可去除水中SS和COD。气浮适用于去除水中密度小于1kg/L的悬浮物、油类和脂肪,可用于污(废)水处理,也可用于污泥浓缩。离子交换适用于原水脱盐净化,回收工业废水中有价金属离子、阴离子化工原料等。常用的离子交换剂包括磺化煤和离子交换树脂。

第9题:

当水质条件为水库水,悬浮物含量小于 100mg/L 时应采用的水处理工艺是( )

A. 原水→筛网隔滤或消毒3
B. 原水→接触过滤→消毒
C. 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
D. 原水→调蓄预沉→混凝、沉淀戓澄清→过滤→消毒

答案:B
解析:
一般用于处理浊度和色度较低的湖泊水和水库水,进水悬浮物一般小于100mg/L,水质稳定、变化小且无藻类繁殖应采用的水处理工艺是原水→接触过滤→消毒。

第10题:

()是水厂常规净化中于沉淀或澄清池之后的工艺过程,是去除悬浮物质的最后一道工序。


正确答案:过滤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