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环境影响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关于重点防渗区防渗技术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题目
单选题
根据《环境影响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关于重点防渗区防渗技术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等效黏土防渗层厚度Mb>=6.0m,渗透系数K<=1.0 × 10-7cm/s

B

等效黏土防渗层厚度Mb>=3.0m,渗透系数K<= 1.0 × 10-7cm/s

C

等效黏土防渗层厚度Mb>=1.5m,渗透系数K<= 1.0 × 10-7cm/s

D

等效黏土防渗层厚度Mb>=1.0m,渗透系数K<= 1.0 × 10-7cm/s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关于重点防渗区防渗技术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等效黏土防渗层厚度 Mb≥6.0m,渗透系数 K≤1.0×10-7cm/s

B.等效黏土防渗层厚度 Mb≥3.0m,渗透系数 K≤1.0×10-7cm/s

C.等效黏土防渗层厚度 Mb≥1.50m,渗透系数 K≤1.0×10-7cm/s

D.等效黏土防渗层厚度 Mb≥1.0m,渗透系数 K≤1.0×10-7cm/s

答案:A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表7 ,重要防渗区的防渗技术要求为等效季占主防渗层Mb>= 6.0m , Kζ1 X 10-7cmls; 或参照GB18598 执行。

第2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阶段主要工作内容不包括( )。

A.确定评价重点
B.现场勘探
C.室内资料分析
D.地下水监测

答案:A
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规定,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划分为准备阶段、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影响预测与评价阶段和结论阶段。其中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中要求开展现场调查、勘探、地下水监测、取样、分析、室内外试验和室内资料分析等工作,进行现状评价。

第3题:

(2012年)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体系构成,属于专题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是()。

A.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B.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C.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D.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石油化工建设项目》

答案:B
解析: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由总纲、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专题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构成。

第4题: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体系构成,属于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有()。

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
B:《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
C:《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D:《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民用机场建设工程》

答案:B,C
解析: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由总纲、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构成,总纲对后两项导则有指导作用,后两项导则的制定要遵循总纲总体要求。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包括环境要素和专题两种形式,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为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等为专题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火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机场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为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第5题:

(2016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污染防渗分区技术要求不需考虑的因素是()。

A. 污染物类型
B. 污染控制难易程度
C. 地下水埋深
D. 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

答案:C
解析:

第6题:

(2019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关于地下水污染防渗分区的防渗技术要求表达正确的是()。

A.重点防渗区等效黏防渗层Mb≥6.0m,k≤10-6 cm/s
B.简单防渗区只进行一般地面硬化即可
C.一般防渗区可参照危险废物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执行
D.一般防渗区Mb≥1.5m,k≤10-6 cm/s

答案:B
解析:

第7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一地下水环境》,确定地下水污染防渗区可不考虑的因素是( ).

A.污染物类型
C.地下水埋深
B.污染控制难易程度
D.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

答案:C
解析:
@##

第8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下列区域中,不属于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重点的是()。
A.重要湿地 B.规划的地下水供水水源区
C.固体废物堆放处的地下水径流补给区 D.可能出现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主要区域



答案:C
解析:
C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重点应包括:①已有、拟建和规划的地下水水水源区。②主要污水排放口和固体废物堆放处的地下水下游区域。③地下水环境影响的敏感区域(如重要湿地、与地下水相关的自然保护区和地质遗址等)。④可能出现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主要区域。⑤其他需要重点保护的区域。预测重点中没有包括固体废物堆放处的地下水径流补给区。

第9题: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体系构成,属于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有( )。

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B.《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C.《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D.《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民用机场建设工程》

答案:B,C
解析: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由总纲、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构成,总纲对后两项导则有指导作用,后两项导则的制定要遵循总纲总体要求。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包括环境要素和专题两种形式,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为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等为专题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火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机场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为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第10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采用()。

A:叠图法
B:指数法
C:网络法
D:矩阵法

答案:D
解析:
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可采用矩阵法。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