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的内容应给出()。

题目
单选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的内容应给出()。
A

基本水质因子不同时段在包气带中的迁移规律

B

基本水质因子不同时段在地下水中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C

预测期内水文地质单元边界处特征因子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D

预测期内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处特征因子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采用类比分析法预测地下水环境影响时,类比分析对象与拟预测对象之间应满足的要求有( )。

A.工程特征相似
B.水动力场条件相似
C.地下水环境影响相似
D.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相似

答案:A,B,C,D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采用类比分析法时,应给出类比条件。类比分析对象与拟预测对象之间应满足的要求有:①二者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水动力场条件相似;②二者的工程类型、规模及特征因子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具有相似性。

第2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编制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应该在()完成。

A:准备阶段
B:预测评价阶段
C: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阶段
D:报告编写阶段

答案:A
解析:
准备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搜集和研究有关资料、法规文件;了解建设项目工程概况;进行初步工程分析;踏勘现场,对环境状况进行初步调查;初步分析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确定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重点,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

第3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包括( )。
A. 数值法
B.解析法
c. 均衡法
D. 时序分析


答案:A,B
解析:
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包括数学模型法和类比分析法。其中,数学模型法包括数值法、解析法等方法。

第4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采用()。

A:叠图法
B:指数法
C:网络法
D:矩阵法

答案:D
解析:
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可采用矩阵法。

第5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为()。

A.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
B.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
C.建设项目场地含水层污染特征
D.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

答案:B,D
解析:

第6题:

(2018年)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的内容应给出()。

A.基本水质因子不同时段在包气带中的迁移规律
B.基本水质因子不同时段在地下水中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C.预测期内水文地质单元边界处特征因子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D.预测期内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处特征因子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答案:D
解析:

第7题: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的工作内容不包括()。

A、环境水文地质调查
B、 地下水污染源调查
C、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
D、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确定

答案:D
解析:
水文地质条件调查. 地下水污染源调查. 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三方面。

第8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模型概化的内容有( )。
A. 工程分析概化
B. 污染源概化
C. 水文地质参数初始值的确定
D. 水文地质条件概化


答案:B,C,D
解析:

第9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以下工作内容属于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准备阶段的是()。

A.开展现场踏勘工作,识别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
B.确定评价工作等级
C.进行初步工程分析
D.室内资料分析

答案:A,B,C
解析:

第10题: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的内容应给出( )。

A、基本水质因子不同时段在包气带中的迁移规律
B、基本水质因子不同时段在地下水中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C、预测期内水文地质单元边界处特征因子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D、预测期内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处特征因子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答案:D
解析:
9.9.1给出特征因子不同时段的影响范围、程度,最大迁移距离。
9. 9.2给出预测期内场地边界或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处特征因子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9. 9.3 当建设项目场地天然包气渗透系数小1X10^-6cm/S或厚度超过100m时,须考虑包气带阻滞作用,预测特征因子在包气带中迁移。
9. 9. 4污染场地修复治理工程项目应给出污染物变化趋势或污染控制的范围。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