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估算模式计算某企业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时,甲污染物计算的距离为205m,乙污染物计算的距离为300m,丙污染物计算的距

题目
单选题
基于估算模式计算某企业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时,甲污染物计算的距离为205m,乙污染物计算的距离为300m,丙污染物计算的距离为350m,则该企业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应取()。
A

400m

B

500m

C

350m

D

325m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当无组织源排放多种污染物时,应分别计算,并按()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A:计算结果的最大值
B:计算结果的平均值
C:污染物毒性最大者的计算结果
D:污染物排放量最大者的计算结果

答案:A
解析:

第2题:

某项目大气污染源距离厂界最近距离为1500m,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为50%,最远影响距离为800m,该项目大气环境评价应为()。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二级或三级

答案:C
解析:
本题满足D10%小于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的条件,三级评价的两个条件判定为“或”的关系,即满足任一条件就可以判定评价等级为三级。

第3题:

关于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当无组织源排放多种污染物时,应分别计算,并按计算结果的最大值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B:对于属于同一生产单元的无组织排放源,应合并作为单一面源计算并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C:对于属于同一生产区的无组织排放源,应分别计算并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D:对于属于同一生产工段的无组织排放源,应合并作为单一面源计算并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答案:A,B,D
解析:
对于属于同一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的无组织排放源,应合并作为单一面源计算并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第4题:

某项目大气污染源距离厂界500m,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为8%,最远影响距离为300m,该项目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应为()。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二级或三级

答案:C
解析:
当Pmax<10%或D10%小于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时评价等级为三级。

第5题: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是基于估算模式开发的计算模式,此模式主要用于确定()。
A.污染物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B.排放源排放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C.无组织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D.有规划的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答案:C
解析: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是基于估算模式开发的计算模式,此模式主要用于确定无组织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第6题:

某建设项目同一单元内有两个仅排放同一种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关于该项目大气环境的防护距离设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别对两个无组织排放源进行计算,分别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B、分别对两个无组织排放源进行计算,按最大值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C、将两个无组织排放源合并为一个面源进行计算,再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D、分别对两个无组织排放源进行计算,按各自计算值之和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答案:C
解析:
10.1.3对于属于同一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 的无组织排放源,应合并作为单一面源计算并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第7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确定原则和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无组织排放多种污染物时,应根据排放量最大的污染物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B.当有多个排放同类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源时,应根据排放量最大的源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C.属于同一生产车间的无组织排放源,应合并作为单一面源计算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D.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污染物,排放源强无需考虑无组织排放监控点达标情况

答案:C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确定原则和要求包括:①对于属于同一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的无组织排放源,应合并作为单一面源计算并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②当无组织源排放多种污染物时,应分别计算,并按计算结果的最大值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③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污染物排放源强应采用削减达标后的源强。

第8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环境防护区域应以面源中心点为起点确定
B:应采用确保场界监控浓度达标的源强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C:排放多种污染物的不同无组织源,应合并为单一面源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D:排放多种污染物的同一无组织源,只计算其中一种污染物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答案:B
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规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相关内容有:①采用推荐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各无组织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出的距离是以污染源中心点为起点的控制距离,并结合厂区平面布置图,确定控制距离范围,超出厂界以外的范围,即为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②当无组织源排放多种污染物时,应分别计算,并按计算结果的最大值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③对于属于同一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的无组织排放源,应合并作为单一面源计算并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④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污染物排放源强应采用削减达标后的源强。

第9题:

某项目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为20%,最远影响距离为5km,该项目大气环境评价应为()。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二级或三级

答案:B
解析:
注意一级评价中Pmax≥80%和D10%≥5km的条件为“且”的关系,三级评价Pmax<10%和D10%小于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为“或”的关系,题中没有给出污染源距离厂界的距离,Pmax又为20%(大于10%)。首先排除三级评价的判定,其次尽管满足D10%≥5km的条件,但并不满足Pmax≥80%的要求,一级评价这两个条件是“且”的关系,因此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应为二级。

第10题:

基于估算模式计算某企业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时,甲污染物计算的距离为205m,乙污染物计算的距离为300m,丙污染物计算的距离为350m,则该企业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应取()。

A400m

B500m

C350m

D325m


C
如果有多个污染物,对每一个污染物要输入其排放率和标准,进行计算,得到每一个污染物的结果,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取最大值。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