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采用补充监测数据进行现状评价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题目
多选题
对采用补充监测数据进行现状评价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取各污染物相同评价时段监测浓度的最大值

B

取各污染物不同评价时段监测浓度的最小值

C

取各污染物不同评价时段监测浓度的平均值

D

取各污染物不同评价时刻监测浓度的最大值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大气导则》中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内容中,关于评价内容与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于各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长期监测监测数据,按HJ 663中的统计方法对各污染物的年均浓度指标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对于超标的污染物,计算其超标倍数和超标率。
B.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及网格点环境质量现状浓度评价,对采用多个长期监测点位数据进行现状评价的,取各污染物相同时刻各监测点位的浓度平均值,作为评价范围内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及网格点环境质量现状浓度。
C.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及网格点环境质量现状浓度评价,对采用补充监测数据进行现状评价的,取各污染物不同评价时段监测浓度的最大值,作为评价范围内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及网格点环境质量现状浓度。
D.对于各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补充监测数据现状评价内容,按HJ 663中的统计方法对各污染物的年评价指标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对于超标的污染物,计算其超标倍数和超标率。

答案:A,D
解析:

第2题:

现状监测频次: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的建设项目开展现状监测,有关监测频次的表述正确的为()。

A.基本因子应至少开展1次现状监测
B.特征因子应至少开展1次现状监测量的
C.若掌握近5年至少1次的基本因子监测数据,可不进行现状监测
D.若掌握近5年至少1次的特征因子监测数据,可不进行现状监测

答案:B
解析:

第3题:

下列关于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常规监测数据记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记录应包括监测计划、预处理、测量、校准、个人监测结果、质控和剂量评价等内容

B.采用多种方式备份监测数据,以便于对剂量数据的复核

C.不应允许放射工作人员查询本人的职业照射记录以免数据泄露


参考答案:C

第4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HJ964-2018),下列关于土壤现状监测频次说法错误的包括()

A.一级评价,至少开展1次基本因子和特征因子的现状监测
B.二级评价,掌握近3年至少1次的监测数据,必须开展1次特征因子现状监测
C.二级评价,掌握近3年至少1次的监测数据,可不再进行特征因子现状监测
D.三级评价,掌握近3年至少1次的监测数据,可不再进行基本因子现状监测

答案:C
解析:

第5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环境空气污染源调查的数据来源说法,正确的是()。

A. 新建项目的污染源调查应结合工程分析从轻确定污染物排放量
B. 改建、扩建项目现状工程的污染源的数据只能采用项目监督性监测数据
C. 若采用补充污染源监测数据,可采用80%工况下的监测数据
D. 污染源排放清单数据应采用近3年内国家或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发布的

答案:D
解析:
网格模型模拟所需的区域现状污染源排放清单调查按国家发布的清单编制相关技术规范执行。污染源排放清单数据应采用近3年内国家或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发布的包含人为源和天然源在内所有区域污染源清单数据。在国家或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未发布污染源清单之前,可参照污染源清单编制指南自行建立区域污染源清单,并对污染源清单准确性进行验证分析。

第6题:

某改扩建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评价范围内无排放同种特征污染物的项目的污染源,拟在 1 月份对常规污染物和特征污染物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关于该项目环境空气现状监测制度和监测布点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各监测点对常规污染物进行监测,至少应取得 5 天有效数据,特征污染物监测可减少监测点位,不得减少监测天数
B、各监测点对常规污染物进行监测,至少应取得 5 天有效数据,特征污染物监测可减少监测点位和监测天数
C、各监测点对常规污染物进行监测,至少应取得 7 天有效数据,特征污染物监测可减少监测点位,不得减少监测天数
D、各监测点对常规污染物进行监测,至少应取得 7 天有效数据,特征污染物监测可减少监测点位和监测天数

答案:D
解析:
7.3.22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7天有效数据,采样时间应符合监测资料的统计 要求。对于评价范围内没有排放同种特征污染物的项目,可减少监测天数。

第7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补充监测数据现状评价内容,分别对各监测点位不同污染物的()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A. 短期浓度
B. 长期浓度
C. 季平均浓度
D. 年平均浓度

答案:A
解析:
补充监测数据的现状评价内容,分别对各监测点位不同污染物的短期浓度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对于超标的污染物,计算其超标倍数和超标率。

第8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现状调查补充监测的说法,正确的有()。

A. 选择污染较重的季节进行现状监测
B. 补充监测应至少取得7d有效数据
C. 对于部分无法进行连续监测的其他污染物,可监测其空气质量平均浓度
D. 监测布点应在厂址及主导风向上风向5km范围内设置1-2个监测点

答案:A,B,D
解析:
6.3 补充监测
6.3.1 监测时段
6.3.1.1 根据监测因子的污染特征,选择污染较重的季节进行现状监测。补充监测应至少取得7d有效数据。
6.3.1.2 对于部分无法进行连续监测的其他污染物,可监测其一次空气质量浓度,监测时次应满足所用评价标准的取值时间要求。
6.3.2 监测布点以近20年统计的当地主导风向为轴向,在厂址及主导风向下风向5km范围内设置1?2个监测点。如需在一类区进行补充监测,监测点应设置在不受人为活动影响的区域。

第9题:

对于三级评价项目,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的内容为()。

A.只调查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情况
B.调查评价范围内有环境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
C.对评价范围内有环境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进行补充监测
D.不需要进行调查

答案:A
解析:

第10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下列对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频率说法正确的是()。

A.若掌握近3年至少一期水质监测数据,基本水质因子可在评价期补充开展一期现状监测
B.若掌握近2年至少一期水质监测数据,基本水质因子可在评价期补充开展一期现状监测
C.若掌握近3年至少一期水质监测数据,特征因子可在评价期补充开展一期现状监测
D.若掌握近3年至少一期水质监测数据,特征因子在评价期内需至少开展一期现状监测

答案:A,D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