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生在某次期中考试中,估计自己的英语考试成绩为80分,但实际最终考试成绩为85分。于是,他将期末英语考试的理想成绩定为

题目
单选题
某学生在某次期中考试中,估计自己的英语考试成绩为80分,但实际最终考试成绩为85分。于是,他将期末英语考试的理想成绩定为90分。根据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这反映了该学生的(    )。
A

成长需要

B

关系需要

C

求知需要

D

认知需要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学生在某次期中考试中,估计自己的英语考试成绩为80分,但其实际成绩为85分。于是,他将期末考试中英语考试的理想成绩定为90分。根据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这反映了该学生的( )。

A.成长需要

B.关系需要

C.求知需要

D.认知需要


正确答案:A
ERG理论是阿尔德弗尔于1969年提出的一种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密切相关但有些不同的理论。他把人的需要分为以下三类:(1)生存需要,这类需要关系到机体的存在或生存,包括衣、食、住以及工作组织为使其得到这些因素而提供的手段,这实际上相当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2)关系需要,这是指发展人际关系的需要,这种需要通过工作中的或工作以外与其他人的接触和交往得到满足,它相当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感情上的需要和一部分尊重需要;(3)成长需要,这是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这种需要通过发展个人的潜力和才能,才能得到满足,这相当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

第2题:

某学生在某次期中考试中,估计自己的英语考试成绩为80分,但其实际成绩为85分。于是,他将期末考试中英语考试的理想成绩定为90分。根据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这反映了该学生的()。

A:成长需要
B:关系需要
C:求知需要
D:认知需要

答案:A
解析:
考点: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

第3题:

小玲是初二年级的学生。她在2011学年的期中考试中,估计自己的数学成绩为85分,可实际最终考试成绩为90分。于是,她将期末数学考试的理想成绩定为95分。根据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这反映了小玲的( )。

A.认知需要

B.求知需要

C.成长需要

D.关系需要


正确答案:C
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中,E是生存的需要,这类需要关系到人的机体的存在或生存。R是关系的需要,是指发展人际关系的需要。G是成长的需要,是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由题干可知,小玲通过不断学习希望自己能够不断提高,所以正确答案是C。

第4题:

某班级一次英语考试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全班平均成绩为70分,标准差为8分,一个学生成绩为86分。那么他在全班的名次为前(  )

A.1%
B.5%
C.10%
D.15%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关于正态分布曲线的应用,即x=86,μ=70,σ=8,代入公式(z- μ)/σ,得z=1.96。由正态分布表的性质可知,1.96个标准差对应的P值为0.05,所以他在全班的名次为前5%名。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第5题:

美术老师孙老师经常对学生说:“知识改变命运,画得好才是硬道理。”他自己出钱设立了“艺术基金”。用于奖励每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前三名的学生。孙老师的做法(  )。

A.正确,物质奖励具有良好的激励功能
B.不正确.考试成绩不能衡量学生的素质
C.正确,考试成绩是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
D.不正确.考试成绩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

答案:D
解析:
孙老师仅仅以学生的成绩、分数和画的好坏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违背了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应该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发展,尤其应该注意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不能只关注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等。

第6题:

小明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父母答应如果期末考试能考好,就给他买电脑,于是小明刻苦地学习,期末考试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从学习动机理论来看,这属于()。
A.直接近景性动机
B.直接远景性动机
C.直接近期性动机
D.间接近景性动机
E.间接远景性动机


答案:E
解析:
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前者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后者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连的。小明为了得到电脑刻苦学习,从学习动机理论来看,属于间接远景性动机,选E。

第7题:

某班共有60名学生,在期末的统计学考试中,男生的平均考试成绩为75分,标准差为6分;女生的平均考试成绩为80分,标准差为6分。如果该班的男女学生各占一半,则全班的平均考试成绩为( )。

A.65
B.75.5
C.77.5
D.80

答案:C
解析:
设男生成绩为x,女生成绩为y,男女各30人,故全班的平均考试成绩为:

第8题:

在某次期中考试中,小明估计自己的语文考试成绩为70分,但其实际成绩为80分。于是,他将期末考试中语文的理想成绩定为85分。根据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这反映了小明的( )。

A.成长需要

B.关系需要

C.求知需要

D.认知需要


正确答案:A

第9题:

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家长埋怨校长找你谈话你怎么办?


答案:
解析:
如下处理:
第一,分析试卷,查找不理想原因。
第二,询问学生考的不好的原因,是粗心还是不会。粗心的话以后要养成认真的习惯。不会的话教师要帮助其把基础打牢固,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该知识点。
第三,自我反思,终身学习,找有经验的老师沟通交流。
总之,学生的事情无小事,认真对待。

第10题:

刘涵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在某次的期中考试中,估计自己的语文成绩为110分,可实际最终考试成绩为125分。于是,他将下次的语文考试的理想成绩定为130分。根据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这反映了刘涵的( )。

A.成长需要
B.关系需要
C.认知需要
D.求知需要

答案:A
解析:
ERG理论是阿尔德弗尔于1969年提出的一种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密切相关但又有些不同的理论。他把人的需要分为三类,即生存的需要、关系的需要和成长的需要。 (1)生存的需要。这类需要关系到人的机体的存在或生存,包括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物质需要。
(2)关系的需要。这是指发展人际关系的需要。这种需要通过工作中或工作以外与其他人的接触和交往得到满足。
(3)成长的需要。这是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这种需要通过发展个人的潜力和才能,使个人得到满足。
由题干可知,刘涵通过不断的学习希望自己能够不断进步,所以正确答案是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