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五  小敏,今年5岁,4岁时的一次意外使小敏失去了大部分听力。小敏的性格本来就比较内向,再加上听力不好,逐渐变得自卑

题目
问答题
案例五  小敏,今年5岁,4岁时的一次意外使小敏失去了大部分听力。小敏的性格本来就比较内向,再加上听力不好,逐渐变得自卑,很少和人交流,加之父母工作繁忙,不能对小敏悉心照顾。近来,小敏很少和父母交流,常常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哭。她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小朋友都不跟她玩。小敏的父母对女儿非常担心。  【问题】  假如你是一位社会工作者,请根据小敏的状况拟订一份个案服务方案。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本案例中小敏面临的问题如下:
①身体缺陷。小敏失去了大部分听力。
②心理问题。小敏性格本来就比较内向,再加上听力不好,逐渐变得自卑,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常常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哭。
③人际交往问题。小敏性格内向,很少与人交流,小朋友都不和她玩。
④亲子关系问题。小敏父母工作繁忙,不能对小敏悉心照顾;近来,小敏很少和父母交流,小敏父母对女儿非常担心。
(2)方案设计
根据上述分析,社会工作者设计的个案服务方案如下:
①接案阶段
社会工作者与小敏及其父母初次见面,需要帮助他们了解会谈目的;和小敏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取得小敏的信任,并初步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严重程度等。
②预估阶段
社会工作者要进一步全面搜集资料,和小敏一起确定问题与需要,初步判定小敏的问题主要是沟通障碍以及由此产生的自卑情绪。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a.小敏存在听力障碍;
b.小敏常独自在家,与外界接触较少,而小朋友们也不愿意和小敏玩;
c.小敏的父母因工作繁忙而很少和小敏交流。
除此之外,仍有待收集资料后进行预估判断。
③计划阶段
a.社会工作者协助小敏一起设计个案辅导的目标和计划;
b.个案工作的总目标:帮助小敏掌握沟通技能,树立自信心;
c.方案实施策略:对小敏进行心理辅导和沟通技能辅导,鼓励小敏与社会进行接触。同时,对小敏的父母进行亲子沟通方面的辅导。
④实施阶段
根据计划展开服务,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可围绕四个方面进行:
a.指导小敏消除自卑情绪,并学习进行积极沟通的技巧,增强社会交往能力;
b.协助小敏与具有相同情况的孩子和健全的孩子进行接触,并逐步增加接触次数、延长接触时间;
c.建立家庭支持网络,增强家庭系统的支持作用,强化父母对小敏的关心,促进小敏改变与成长;
d.建立社区及社会支持网络,为小敏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⑤评估阶段
a.社会工作者对个案辅导进行成效评估、过程评估和满意度评估,也可约见小敏和她的父母,询问小敏的变化,分析个案辅导的效果;
b.寻找合适的时机提前告知小敏及其父母个案辅导即将结束。
⑥结案阶段
社会工作者要与小敏一起回顾个案辅导的整个过程,巩固辅导效果。在小敏表现出离别依恋时,社会工作者要恰当处理其离别情绪。个案工作结束之后,可对个案进行跟进,必要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回访。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小敏10年后的年龄与小明6年前的年龄和是46岁,小明现在的年龄是两人年龄差的3倍.小敏今年几岁?( )

A.13

B.18

C.20

D.24


正确答案:D

第2题:

小敏10年后的年龄与小明6年前的年龄和是46岁,小明现在的年龄是两人年龄差的3 倍。小敏今年几岁?( )

A. 13
B. 18
C. 20
D. 24

答案:D
解析:
由第二个条件可知,小敏的年龄应是3的倍数,在B、D中选择,代入可知 B不符合第一个条件,所以选D。

第3题:

小敏是一名16岁的职业高中学生,在2005年5月5日劳动节放假期间,潜入某单位办公室,窃得笔记本电脑1台。在公安机关对此案进行侦查时,下列哪些内容属于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 )。

A.小敏盗窃的事实

B.小敏的年龄

C.2005年劳动节期间放长假的事实

D.小敏犯罪后的表现


正确答案:ABD
《高法解释》第52条规定:“需要运用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包括:  (一)被告人的身份;(二)被指控的犯罪行为是否存在;(三)被指控的行为是否为被告人所实施;(四)被告人有无罪过,行为的动机、目的;(五)实施行为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以及其他情节;(六)被告人的责任以及与其他同案人的关系;(七)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有无法定或者酌定从重、从轻、减轻处罚以及免除处罚的情节;(八)其他与定罪量刑有关的事实。”本题选项A对应着上述规定的第2、3项,B对应着第1项,D对应着第7、8两项,均入选。C属于众所周知的事实,无须证明。

第4题:

小敏毕业了,学校要求其支付50元毕业证费用才答应颁发给她毕业证书,小敏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述。小敏的行为()。


A.鲁莽,不应和学校起冲突

B.冲动,钱财乃身外之物,应舍得

C.错误,不应对母校提出申述

D.正确,学校侵犯了小敏的获得学业证书权

答案:D
解析:
一个学生完成规定的学业后就应该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或学位证书,这是学生的一项重大权利。学校要求小敏支付50元才颁发毕业证书,侵犯了小敏的获得学业证书权,小敏的行为是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属于正确行为。

第5题:

在一次社会工作中,服务对象小敏在读小学三年级,其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小敏跟着叔叔婶婶一起住。社会工作者小张建议小敏转到父母所在的城市的学校上学。这个建议的最终决定权在()。

A.小敏
B.小敏的父母
C.小敏的叔叔婶婶
D.小张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自我决定原则。服务对象有权利在事关服务对象利益的决策中起到主导作用,如果服务对象没有能力进行选择和决策,社会工作者应根据法律或有关规定由他人代行选择和决策权利。题目中的小敏由于年龄太小,没有能力进行决策,应当由其监护人即其父母代其进行选择。故本题答案为B。

第6题:

小雪和小敏的藏书册数比是7:5,如果小雪送65本书给小敏,那他们之间的藏书册数比是3:4,那么小敏原来藏书是多少册?()

A. 175
B. 245
C. 420
D. 180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后来小敏的藏书册数应该是4的倍数,即小敏原来的藏书册数加65后能被4整除,选项中只有A符合。故答案为A。

第7题:

五名幼儿园的小朋友围坐成一圈玩游戏。已知:小红不坐在小兰旁边;小白坐在小敏旁边;小兰坐在小杉旁边。
如果上述陈述属实,可以确定的是________下列项。
I.小红坐在小杉和小敏的中间
II.小兰坐在小杉和小白的中间
III.小白坐在小杉的旁边
IV.小敏坐在小白和小兰的中间

A.II和IV都不是真的
B.I和II是真的
C.II和III都是真的
D.II和III都不是真的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分析题干。
由“小红不坐在小兰旁边;小白坐在小敏旁边;小兰坐在小杉旁边”可知,这五名幼儿园小朋友的顺序,有可能是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按照小白、小敏、小红、小杉、小兰的顺序围成一圈;第二种是:按照小敏、小白、小红、小衫、小兰的顺序围成一圈。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I、II和IIV中的“中间”是指在两个人中间的任何一个位置都是可以的,并不一定是要直接挨着,因为如果把“中间”理解成是直接挨着的话,那根据分析,可以得到I、II和IIV是可能是正确的,而III一定是错误的,但是没有这样的选项。所以,对于“中间”的理解只能是在两个人中间的任何一个位置都是可以的,并不一定是要直接挨着的。所以,I、II和IIV确定是真的,而III确定是错的。
故正确答案为B。

第8题:

小雪和小敏的藏书册数比是7:5,如果小雪送65本给小敏,那他们之间的藏书册数比是3:4,那么,小敏原来的藏书是多少册?

A.175

B.245

C.420

D.180


正确答案:A
[答案] A[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小敏后来的藏书册数应该是4的倍数,即小敏原来的藏书册数加65后能被4整除,选项中只有A符合。

第9题:

如果小明和小新都没有考试及格的话.那么小敏就一定及格了。要推出“小明考试及格了”的结论.则需要再加上以下哪项条件?()

A.小敏及格了
B.小敏没有及格
C.小新没有及格
D.小新和小敏都没有及格

答案:D
解析:
【知识点】教师基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题干是一个前件为联言命题的充分条件假言命题。要想推出“小明考试及格”,则需要否定后件。即“小敏没有及格”;根据推理规则,推出否定的前件,即“小明或小新考试及格”;相容选言命题。否定一个选言肢则可肯定另一个选言肢,即要想推出小明考试及格,需要新考试不及格。故答案选D。

第10题:

小敏,今年5岁,4岁时的一次意外使小敏失去了大部分听力。小敏的性格本来就比较内向,再加上听力不好,逐渐变得自卑,很少和人交流,加之父母工作繁忙,不能对小敏悉心照顾。近来,小敏很少和父母交流,常常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哭。她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小朋友都不跟她玩。小敏的父母对女儿非常担心。
【问题】
假如你是一位社会工作者。请根据小敏的状况拟订一份个案服务方案。


答案:
解析: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本案例中小敏面临的问题如下:
①身体缺陷。小敏失去了大部分听力。
②心理问题。小敏性格本来就比较内向,再加上听力不好,逐渐变得自卑,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常常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哭。
③人际交往问题。小敏性格内向,很少与人交流,小朋友都不和她玩。
④亲子关系问题。小敏父母工作繁忙,不能对小敏悉心照顾;近来,小敏很少和父母交流,小敏父母对女儿非常担心。
(2)方案设计
根据上述分析,社会工作者设计的个案服务方案如下:
①接案阶段
社会工作者与小敏及其父母初次见面,需要帮助他们了解会谈目的;和小敏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取得小敏的信任,并初步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严重程度等。
②预估阶段
社会工作者要进一步全面搜集资料,和小敏一起确定问题与需要,初步判定小敏的问题主要是沟通障碍以及由此产生的自卑情绪。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a.小敏存在听力障碍;
b.小敏常独自在家,与外界接触较少,而小朋友们也不愿意和小敏玩;
c.小敏的父母因工作繁忙而很少和小敏交流。
除此之外,仍有待收集资料后进行预估判断。
③计划阶段
a.社会工作者协助小敏一起设计个案辅导的目标和计划;
b.个案工作的总目标:帮助小敏掌握沟通技能,树立自信心;
c.方案实施策略:对小敏进行心理辅导和沟通技能辅导,鼓励小敏与社会进行接触。同时,对小敏的父母进行亲子沟通方面的辅导。
④实施阶段
根据计划展开服务,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可围绕四个方面进行:
a.指导小敏消除自卑情绪,并学习进行积极沟通的技巧,增强社会交往能力;
b.协助小敏与具有相同情况的孩子和健全的孩子进行接触,并逐步增加接触次数、延长接触时间;
c.建立家庭支持网络,增强家庭系统的支持作用,强化父母对小敏的关心,促进小敏改变与成长;
d.建立社区及社会支持网络,为小敏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⑤评估阶段
a.社会工作者对个案辅导进行成效评估、过程评估和满意度评估,也可约见小敏和她的父母,询问小敏的变化,分析个案辅导的效果;
b.寻找合适的时机提前告知小敏及其父母个案辅导即将结束。
⑥结案阶段
社会工作者要与小敏一起回顾个案辅导的整个过程,巩固辅导效果。在小敏表现出离别依恋时,社会工作者要恰当处理其离别情绪。个案工作结束之后,可对个案进行跟进,必要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回访。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