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周年纪念日,党和国家领导人特意前往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同首都各界群众代表一

题目
填空题
2010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周年纪念日,党和国家领导人特意前往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同首都各界群众代表一起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并向抗日战争烈士敬献花篮。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参考答案:对

第2题:

30日上午,“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来自中国工程院、国务院扶贫办、云南省的干部职工代表以及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师生代表和首都各界干部群众代表参加了报告会。


答案:
解析:
参考题目学习,不是题目,没有答案~

第3题: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历史见证、中国凯旋门——受降纪念坊位于以下哪个地方?()

A、北京

B、江苏南京

C、湖南芷江

D、上海


答案:C

第4题:

一位同学对“抗日战争”进行探究性学习,其中的四点结论让大家讨论,错误的一项是()

  • A、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 B、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
  • C、美国向日本投放两颗原子弹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 D、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正确答案:C

第5题:

()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9月30日在京隆重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出席仪式。

  • A、长征胜利纪念日
  • B、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 C、解放战争胜利纪念日
  • D、烈士纪念日

正确答案:D

第6题: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下列有关抗日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空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

D.中国人民在没有外来援助的情况下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参考答案:D

第7题:

2010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周年纪念日,党和国家领导人特意前往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同首都各界群众代表一起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并向抗日战争烈士敬献花篮。


正确答案:65

第8题:

简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3)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4)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第9题:

1937年7月7日,日军突然炮轰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反击。七七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发端。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材料一2012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7周年纪念日,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等同首都各界群众代表一起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并向抗日战争烈士敬献花篮,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在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时,胡锦涛强调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万众一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而不懈奋斗。 材料二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日。9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 阅读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认为:从抗战胜利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民族精神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你赞同这种说法吗?根据材料一,请简要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为什么说上述精神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


正确答案: (1)答案一:赞同。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从抗战胜利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民族精神起了重要作用。
答案二:不赞同。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文化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从抗战胜利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民族精神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的观点只强调了文化的反作用,忽视了经济、政治的作用。
(2)①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②从本质上说,这些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③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④抗震救灾精神等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