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模型思想”的含义是什么?

题目
问答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模型思想”的含义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科学探究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的含义分别是什么?为什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


答案:
解析:
(1)讲授法:是化学教学中最基本的方法。讲授法是以化学教学内容的某种主题为中心,教师有组织、有系统、有计划地通过教学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能,陶冶思想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和讲演法。
探究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创设条件,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并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师生共同探讨研究,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2)探究式的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优越性,是其它教学方法所不能代替的:
①探究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②探究教学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③探究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④探究教学法有利于学生较好地掌握实验技能。
⑤探究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第2题:

《义务教育课程次标准(2011年版)》“四基”中“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是:①数学抽象的思想;②数学推理的思想;③数学建模的思想。其中正确的是()。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

答案:C
解析:
数学的三个基本思想:抽象、推理、建模。人们通过抽象,从客观世界中得到数学的概念和法则,建立了数学学科;通过推理,进一步得到更多的结论,促进数学内部的发展;通过数学模型把数学应用到客观世界中去,就产生了巨大的效益,反过来又促进了数学科学的发展。

第3题:

简述《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性质中有关“思想性”的内容。


答案:
解析:
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的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基础性和综合性特点。其中思想性指的是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第4题:

简要论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课程内容”中“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


答案:
解析:
“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有:空间和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性质、分类和度量;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和投影;平面图形基本性质的证明;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和运动。

第5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培养学生初步建立“几何直观”。简要回答.建立“几何直观”的作用。


答案:
解析:
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6题:

简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性质中的“区域性’’和“综合性”的含义。


答案:
解析:
①区域性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
②综合性
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成的复杂系统。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初步揭示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从不同角度反映地理环境的综合性。
总之,地理课程的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其他学科课程没有的,地理课程的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它成为培养学生形成整体观念和空间观念的重要学科课程之一。

第7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四基”的课程目标,“四基”的内容是什么 分别举例说明“四基”的含义。


答案:
解析:
“四基”的内容是: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基础知识一般是指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法则、基本公式等。比如,说明1,0.25和25%的含义。分数、小数和百分数是重要的数概念,它们有本身的特征,又有密切的联系。真分数通常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所以理解什么是1/4:一定要知道是哪个整体的,如全班同学人数的—l-。全班同学是40人,其是10人,全班同学是32人,其。l就是8人。小数通常表示具体的数量,如一支铅笔0.25元,书桌的宽度是0.45米。百分数是同分母(统一标准)的比值,便于比较,如去年比前年增长21%,今年比去年增长25%。
基本技能内容包括基本的运算、测量、绘图等技能。如20以内加减法和九九乘法表内乘法,每分钟完成8—10题。这一要求可以看作是一个参照,大多数学生经过一定的训练完全可以达到,不排除一些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达到这一要求,也会有一些学生要高于这一要求。这一要求可以成为平时考查学生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测验和考试的参考。
数学基本思想主要是指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和数学模型的思想。比如,数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是数与代数中的重要内容,从整数、小数、分数到有理数的学习,是一个从具体事物和数量抽象为数的过程,是抽象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教学中应当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把抽象的思想体现在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如,最简单的l0以内数的认识,其中就蕴含了深刻的抽象的过程和抽象的思想。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要和过程性目标建立联系。如《标准(2011年版)》规定,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些过程性目标和内容实现的主要标志就是学生形成活动经验.学生在经历相关的数学活动中.了解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探究。

第8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制定的总目标是什么?总目标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的?


答案:
解析: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
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
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的,总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
对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

第9题:

简要阐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空间观念的含义。


答案:
解析:
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第10题:

简述你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 中“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这一目标的理解。


答案:
解析: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探索”是过程目标行为动词,“证明”是结果目标行为动词。“探索并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这一目标的设置,要求学生不仅要记住该定理的内容,还需要掌握该定理的推导过程,联系知识间的内在关系,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
探索并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需要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等知识,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不仅为学生学习后续的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内容奠定基础,并且在图形证明和计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经历探索并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学习过程,能够更好地体会并理解这些知识内在的联系,对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也很有帮助。
探索并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从几何直观出发猜想三角形中位线和第三边的关系到运用三角形全等和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严格地证明猜想的过程,就是从观察、归纳、猜想到用严密的数学思维和严谨的推理过程验证猜想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并应用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过程。经历这一过程可以增强学生综合应用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