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处理含苯酚废水,采用的接触氧化工艺,生物镜相检查几乎没发现有动的生物,填料上挂的膜几乎没有了,仅剩下薄薄的一层附在膜

题目
问答题
我们处理含苯酚废水,采用的接触氧化工艺,生物镜相检查几乎没发现有动的生物,填料上挂的膜几乎没有了,仅剩下薄薄的一层附在膜上。以前是间歇进水,把进水的COD控制在2000以下,出水可以达到200左右。前几天是连续进水,水量有点偏大,导致最近几天生化池的COD总是在1500左右,出水口COD达600多,DO较高,是否是生物中毒,怎么恢复生物活性?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生物接触氧化法在实际运行中,往往暴露出的主要缺点是( )。

A.易产生污泥膨胀

B.溶解氧不足

C.生物膜中生物相单一

D.填料易堵塞


答案:D

第2题:

生物处理适用于可以被微生物降解的废水,以下不属于生物膜法的是()。

A:生物接触氧化法
B:生物滤池法
C:曝气生物滤池法
D:氧化沟法

答案:D
解析:

第3题:

( )是生物膜的载体,是接触氧化处理工艺的关键部位。

A. 进水装置

B. 填料

C. 支架

D. 排泥管道


正确答案是:B

第4题:

接触氧化池中污水充氧后与填料相接触,在()作用下,污水得到净化。

  • A、填料表面生物膜
  • B、填料空隙间活性污泥
  • C、填料表面生物膜及空隙间活性污泥
  • D、污水中的一些微型生物

正确答案:C

第5题:

下列水处理工艺不属生物膜法的是()。

  • A、生物滤池
  • B、生物接触氧化
  • C、生物转盘
  • D、SBR

正确答案:D

第6题:

下列关于生物膜法水处理工艺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转盘处理工艺不能达到二级处理水质,若设置多组转盘可以改善处理效果
B:生物膜法处理废水就是使废水与生物膜接触进行固、液相的物质交换,利用膜内微生物将有机物氧化,使废水得到净化
C:生物膜法有滴滤池、塔滤池、接触氧化池及生物转盘等形式
D:好氧生物转盘系统大多由3~5级串联模式运行,在其后设沉淀池

答案:A
解析:
A项错误,生物转盘处理工艺能达到二级处理水质,若设置多组转盘可得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第7题:

生物接触氧化池是常用的生物膜处理工艺,关于生物接触氧化池,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

A.因为填料占有空间,所以单位体积的微生物量比活性污泥法要低
B.生物接触氧化池不需要污泥回流,运行管理方便
C.生物接触氧化池不易发生污泥膨胀,污泥产量较低
D.生物接触氧化池有较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

答案:A
解析:
由于填料提供了微生物附着生长的载体,单位体积的微生物量比活性污泥法更多,所以A选项错误。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形式很多。从水流状态分为分流式(池内循环式)和直流式。
分流式普遍用于国外。废水充氧和同生物膜接触是在不同的间格内进行的,废水充氧后在池内进行单向或双向循环。这种形式能使废水在池内反复充氧,废水同生物膜接触时间长,但耗气量较大,穿过填料层的速度较小,冲刷力弱,易于造成填料层堵塞,尤其在处理高浓度废水时,这件情况更值得重视。
直流式接触氧化池(又称全面曝气接触式接触氧化池)是直接从填料底部充氧的。填料内的水力冲刷依靠水流速度和气泡在池内碰撞、破碎形成的冲击力,只要水流及空气分布均匀,填料不易堵塞。这种形式的接触氧化池耗氧量小,充氧效率高。同时,在上升气流作用下,液体出现强烈搅拌,促进氧的溶解和生物膜的更新,也可防止填料堵塞。目前国内大多采用直流式接触氧化池。

第8题:

试述生物膜法处理废水的基本原理。简述生物膜从载体上脱落的原因?


本题答案:原理:细菌一类的生物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一类的微型动物附着在滤料或某些载体上生长繁育,并在其上形成膜状生物污泥——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接触,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物质,为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所摄取,污水得到净化,微生物自身也得到繁衍增殖。
生物膜从载体上脱落的原因:当厌氧层还不厚的时候,它于好氧层保持着一定的平衡与稳定的关系,好氧层能够维持正常的净化功能,当厌氧层逐渐加厚,并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其代谢产物也逐渐增多,这些产物向外逸出,必然要透过好氧层,使好氧层的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遭到破坏,从而失去了这两种膜层之间的平衡关系,又因气态代谢产物不断逸出,减弱了生物膜在滤料上的固着力,处于这种状态的生物膜称为老化生物膜,老化生物膜的净化功能较差,因而易于脱落。

第9题:

生物膜处理工艺有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生物接触氧化法在实际运行中,往往暴露出的主要缺点是()

  • A、易产生污泥膨胀
  • B、溶解氧不足
  • C、生物膜中生物相单一
  • D、填料易堵塞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