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补充事件三中,施工单位对软土地区路堤施工还必须进行的动态观测项目及控制标准。

题目
问答题
补充事件三中,施工单位对软土地区路堤施工还必须进行的动态观测项目及控制标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背景: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一级公路E3 标段(K15+000~K16+500)土方路堤加宽工程,原路堤高度
为21m。由于路堤加宽部分地基为软土地基,施工单位为了确保路基的稳定、减少路基工后沉降,
对高路堤拓宽部分的地基采取塑料排水板处理措施。其工艺流程为:整平原地面→摊铺下层砂垫层
→机具就位→(A)→插入套管→拔出套管→(B)→机具移位→摊铺上层砂垫层。路堤加宽前,施
工单位按设计拆除老路路缘石、旧路肩、边坡防护、边沟及原有构造物的翼墙或护墙等,然后直接
填筑加宽路堤填料。
由于该标段加宽路堤工程量较大,工期紧张,项目经理对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尤其重视,对技术文
件、报告、报表进行全面深入审核与分析,并采取测量、试验、分析、记录、总结改进、监督等各
种方法对现场质量进行检查控制。
为了保证质量,施工单位严格按照以下事件施工:
事件1:确定路基工程质量控制关键点:
1)施工放样与断面测量;
2)路基原地面处理,并认真整平压实;
3)使用适宜材料;
事件2:加宽路堤部分由于地面横坡为1:4,施工单位将地表表层土清除,压实地表,然后填筑路
堤填料。填筑时,从原地面最低点分层填筑,分层压实。路床部分填筑的压实度要求不小于95%,
在上路堤的压实度不小于94%,下路堤的压实度不小于93%。
事件3:由于加宽路堤为高路堤,为防止滑坡,施工单位采用了浆砌块石重力式挡土墙支挡。施工
单位在施工中,在墙身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60%时,对墙背土进行回填,采用冲击压实法进行碾
压。
事件4:在路堤填筑过程中局部出现了“弹簧”。施工单位采取了掺生石灰粉翻拌的方法处理,待其
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并对加宽路基进行了全面检测,检测项目包括:中线偏位、纵断高程、压
实度(△)、弯沉值(△)、宽度和边坡,认定土方路基施工质量合格,提请下一道工序开工。
事件5:根据土方路基施工特点,施工单位配置了推土机、铲运机、装载械、平地机、挖掘机、压路
机、自卸汽车。在施工时,因装载械操作人员失误,致使一工人受伤,并造成设备故障。事故发生
后,项目部将受伤工人送医院治疗,并组织人员对设备进行了抢修,使当天铺筑工作顺利完成。
【问题】:
1、指出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土地基的施工工艺流程中A、B 工序名称。
2、指出路堤加宽错误之处,并改正。说明加宽路堤填料选择要求。
3、补充路基质量控制关键点。
4、依据上述路堤检测内容能否认定质量合格?请简述原因?
5.改正事件四中施工单位的错误做法。
6.指出事件2 中错误之处,并改正。


答案:
解析:
1:A—塑料排水板穿靴,B—割断塑料排水板。
2:(1)“直接填筑加宽路堤填料。”错误。改正:老路堤与新路堤交界的坡面挖除清理的法向厚度不
宜小于0.3m,然后从老路堤坡脚向上按设计要求挖设台阶。
(2)拓宽路堤的填料宜选用与老路堤相同的填料,或者选用水稳性较好的砂砾、碎石等填料。拓宽
部分的路堤采用非透水性填料时,应在地基表面按设计铺设垫层。
3:(1)路基纵横向排水系统设置。(2)每层的松铺厚度、横坡及填筑速率。(3)压实设备及压实方
案。(4)分层压实,控制填土的含水量,确保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4:不能认定质量合格。还有平整度、横坡未检查。
5:当墙身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方可进行回填等工作。在距墙背0.5~1.0m 以内,不宜用
重型压路机碾压。
6:(1)“地面横坡为1:4,施工单位将地表表层土清除,压实地表,然后填筑路堤填料”错误,正
确做法是:地面横坡为1:4,施工单位将原地面应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m),并用小型夯实
机加以夯实。
(2)“路床部分填筑的压实度要求不小于95%”错误,正确做法:路床部分填筑的压实度要求不小
于96%。

第2题:

软土地基上的路堤,应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沉降观测和稳定性观测,并根据观测结果对路堤填筑速率和预压期等做出必要调整。()


答案:对
解析:

第3题:

施工观测的范围有()。

A、接近或超过临界高度的路堤

B、采用砂垫层、排水砂井加固的路堤

C、必须进行试压或预压的桥头路堤及采用加固措施的软土地基高路堤

D、超过设计允许填土速度施工的路堤;对全面施工施工具有指导意义的代表性路堤


参考答案:ABCD

第4题:

某二级公路位于平原区, 路基宽 10m, 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其中 K3+460~K3+550 段位于水田路段。路堤填筑高度 5~6m, 填料为砂性土。 该路段的软基处理方案如图 1:

工程开工前, 在建设单位的主持下, 由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交桩。 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交了平面控制桩, 交桩过程中施工单位发现平面控制桩 D32 缺失。 施工单位接受了控制桩后及时进行了复测。施工单位制定的塑料排水板及砂垫层整体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整平原地面→摊铺下层砂垫层→机具就位→插入套管→塑料排水板穿靴→拔出套管→割断塑料排水板→机具移位→A。 其中, 塑料排水板采用插板机打设。
施工中, 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 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 施工单位每日做抽提试验, 沥青含量的合格率不应小于 95%。
事件二: 施工单位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质量检验, 包括平整度、 抗滑(含摩擦系数和构造深度) 、
中线偏位等。
【问题】
1.鉴别软土的两项基础指标是?
2.改正塑料排水板施工工艺流程中的排序错误(按“应先 XX, 再 XX” 描述) , 并写出工艺 A 的名称。
3.写出图 1 中低液限黏土中水排至路堤外的主要路径。
4.设计单位还应向施工单位交哪种控制桩? 针对 D32 控制桩的缺失, 施工单位应如何处理?
5.事件一中, 施工单位每日还应做什么试验? 除了沥青含量外, 还有那些项目的结果合格率不应小于95%?
6.补充事件二中, 施工单位质量检验项目的漏项?


答案:
解析:
1.天然孔隙比、天然含水率
2.(1)正确的排序是:先“塑料排水板穿靴”再“插入套管”。
(2)A 代表“摊铺上层砂垫层”。
3.低液限粘土的排水的路径:塑料排水板(垂直)→砂垫层(水平)→干砌片石(透水)→边沟。
4.(1)还应交水平控制桩。
(2)施工单位应及时提出请设计单位进行补桩。
5.(1)马歇尔稳定度试验。
(2)矿料级配、马歇尔稳定度
6.压实度、厚度、路面横坡、纵断高程、路面宽度、弯沉值、渗水系数。

第5题:

软土地区路堤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软土地区路堤施工应尽早安排,施工计划中不考虑地基所需固结时间

B.填筑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填筑速率,并应进行动态观测

C.桥台、涵洞、通道以及加固工程应在预压沉降完成后再进行施工

D.堆载预压的填料宜采用上路床填料,并分层填筑压实。

答案:A
解析:
软土地区路堤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软土地区路堤施工应尽早安排,施工计划中应考虑地基所需固结时间。

②填筑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填筑速率,并应进行动态观测。

③施工期间,路堤中心线地面沉降速率24h应不大于10~15mm,坡脚水平位移速率24H应不大于5mm。应结合沉降和位移观测结果综合分析地基稳定性。填筑速率应以水平位移控制为主,超过标准应立即停止填筑。

④桥台、涵洞、通道以及加固工程应在预压沉降完成后再进行施工。

⑤应按设计要求的预压荷载、预压时间进行预压。堆载预压的填料宜采用上路床填料,并分层填筑压实。

第6题:

软土地基土的路堤,应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并根据观测结果对路堤填筑速率和预压期等作必要调整。


A.沉降观测
B.密实度观测
C.稳定性观测
D.中线偏位观测

答案:A,C
解析:
软土地基土的路堤,应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沉降观测和稳定性观测,并根据观测结果对路堤填筑速率和预压期等作必要调整。

第7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一段二级公路路基工程,其中K3+220~K3+650 为高填方路堤。路基填方高度最高为21.2m,地面以下有约6m 的软土层。施工单位采用强夯处理地基,采用水平分层填筑路堤。高镇方路堤楼断面示意图如图1 所示。



(注:本图单位以cm 计,路基两侧超宽填筑50cm)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在已碾压整平的场地内做好了周边排水沟,布设了竖向排水体,并在强夯区地表铺设了垫层。在施工场地内选择一块有代表性的地段作为试验区,面积200m2。试夯结束后在规定时间段内,对试夯现场进行检测,井与试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以检验设备及夯击能是否满足要求,确定间歇时间、夯击间距、夯击次数等施工参数,确定强夯处理的施工工艺。强夯处理范围为坡脚边缘。
事件二:施工单位确定的强夯施工工序主要包括:①夯点布设、②施工准备、③场地平整、④试夯、⑤主夯、⑥检查验收、⑦副务、⑧满夯。
事件三: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对高填方路堤进行了动态观察,即沉降观测,用路堤中心线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不大于10-15mm 控制路堤稳定性。
问题:
1、分别写出图1 中标注H 以及A 所对应的术语名称。强夯区铺设的垫层材料采用哪种类型?试列举两种具体材料。
2、指出事件一中存在的错误并改正。补充通过试夯还可以确定的施工参数。
3、写出事件二中强夯施工的正确工序。(写出数字编号即可)
4、补充事件三中,施工单位对软土地区路堤施工还必须进行的动态观测项目及控制标准。


答案:
解析:
1、H:边坡高度;A:分级过渡台阶(护坡道)。
强夯区铺设的垫层材料:采用坚硬粗颗粒材料,例如碎石,矿渣。
2、①错误一:试夯区面积200 ㎡;
正确做法:试夯面积不应小于500 ㎡;
错误二:处理范围为坡脚边缘;
正确做法:处理范围应超出路堤坡脚,每边超不小于3 米。同时坡脚外增加一排置换桩。
②单机夯击力,夯击遍数。
3、②③①④⑤⑦⑧⑥
4、公路施工过程中还应该进行水平位移监测。
控制标准:施工期间坡脚水平位移速率每昼夜不大于5mm 控制路堤稳定性。

第8题:

某施工单位中标承包某一级公路A 合同段的改扩建工程, 主线起讫桩号为K0+282~K67+046,主线路线全长66.76km。施工前施工单位做好了技术准备,其内容主要包括熟悉设计文件、现场调查核对、设计交桩、复测与放样、试验及试验路段施工等。该项目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部设置了工程技术部、安全管理部、材料设备部、合同经营部等职能部门。
项目区软土路基分布不均匀,因该地区软土普遍存在透水性差,固结时间长,抗滑稳定性差,地基承载能力低等特点。为了保证质量,施工单位采取了如下措施:
事件一:施工单位针对不同软土路基路段提出相应处理标准。
(1)一般路基段,当采用真空预压工期满足要求时,采用真空预压;采用真空预压工期不满足要求时,采用塑料排水板处理。其塑料排水板施工工艺程序:整平原地面 → 摊铺下层砂垫层 → 机具就位 → 插入套管 → 塑料排水板穿靴 → 拔出套管 → 割断塑料排水板 → 机具移位 → 摊铺上层砂垫层。
(2)新老路基拼接路段水泥粉喷桩处理,为了消除旧路基边坡压实度不足,减小新旧路基结合处不均匀沉降,施工方案见图1。



事件二:施工单位针对粉喷桩施工采取了以下规定:
(1)提升钻杆、喷粉搅拌时,应使钻头反向边旋转、边喷粉、边提升,提升速度宜为0.5~0.8m/min;当钻头提升至距离地面1m 时,宜用慢速提升。
(2)施工单位随时记录喷粉压力、瞬时喷粉量和累计喷粉量等有关参数的变化。然而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遇到以下问题:2017 年9 月28 日发现喷粉量不足;2017 年10 月16 日遇停电导致粉喷中断;在5 号桩做完后,出现沉桩,孔洞深度在2m。施工单位针对这三种工况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事件三:该合同段附近主要有粘性土、粉性土、砂性土等。为了考虑经济问题和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就近选取了粘性土和砂土作为填料,并进行了土工试验,试验项目主要包括:天然含水率、液限、塑限、标准击实试验、CBR 试验等。路基加宽前,施工单位针对加宽路堤做了工艺试验,部分内容摘要如下:
(1)施工流程:施工放样→清除地表及边坡表土→基底及边坡检测→(D)→分层填筑→整平→碾压→整修。
(2)压实工艺主要参数包括:机械组合、压实机械规格、碾压遍数、碾压速度。
(3)在路堤填筑中,先填砂土后填粘性土,交错分层水平填筑。
【问题及答案】
1. 背景资料中,写出事件一中新老路基拼接路段施工图中A、B、C 和事件三中D 的名称以及砂垫层中土工格栅的作用?
2. 事件一中,写出塑料排水板正确的工序?
3. 分别指出事件一图1 中新老路基拼接路段施工图和事件二、事件三中施工错误之处并改正?
4. 写出事件二中水泥粉喷桩施工问题的正确处理措施?
5. 补充事件二中水泥粉喷桩施工中还需要记录的参数以及事件三中还有哪些压实工艺主要参数。
6. 根据背景资料中,项目经理部还应有哪些职能部门。


答案:
解析:
1.A:护坡道;B:排水沟;C:砂垫层;D:试验路段。
土工格栅的作用:加强路基的整体强度及板体作用,防止路基不均匀沉降而产生反射裂缝。

2.【答案】
施工工艺程序:整平原地面→摊铺下层砂垫层→机具就位→塑料排水板穿靴→插入套管
→拔出套管→割断塑料排水板→机具移位→摊铺上层砂垫层。
3.【答案】
(1)事件一中错误:老路堤与新路堤交界面处治。
改正:老路堤与新路堤交界的坡面挖除清理的法向厚度不宜小于0.3m(一般清除土路肩部分)。
(2)事件二中错误:当钻头提升至距离地面1m 时,宜用慢速提升。
改正:当钻头提升至距离地面0.3~0.5m 时,可停止喷粉。
(3)事件三中错误:在路堤施工中,先填砂土后填粘性土,交错分层水平填筑。
改正:在路堤施工中,先填粘性土后填砂土,分层水平填筑,每种填料层累计总厚不宜小于0.5m。
4.【答案】
(1)若发现喷粉量不足,应实行整桩复打,复打的喷粉量应不小于设计用量;
(2)粉喷中断时,第二次喷粉接桩时,其喷粉重叠长度不得小于1.0m。
(3)孔洞深度超过2m 的沉桩,可先将孔洞用素土回填,然后在原位补桩,补桩长度应超过孔洞深度0.5m。
5.。【答案】
水泥粉喷桩施工中还需要记录的参数:钻进速度、提升速度。
压实工艺主要参数:松铺厚度、最佳含水率及碾压时含水率允许偏差。
6.【答案】
还应有:财务部和办公室。

第9题:

(2018年)某施工单位承建了一段二级公路路基工程,其中K3+220~K3+650为高填方路堤。路基填方高度最高为21.2m,地面以下有约6m的软土层。施工单位采用强夯处理地基,采用水平分层填筑路堤。高填方路堤楼断面示意图如图所示。



注:本图单位以cm计,路基两侧超宽填筑50cm。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在已碾压整平的场地内做好了周边排水沟,布设了竖向排水体,并在强夯区地表铺设了垫层。在施工场地内选择一块有代表性的地段作为试夯区,面积为200m2。试夯结束后在规定时间段内,对试夯现场进行检测,并与试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以检验设备及夯击能是否满足要求,确定间歇时间、夯击间距、夯击次数等施工参数,确定强夯处理的施工工艺。
强夯处理范围为坡脚边缘。
事件二:施工单位确定的强夯施工工序主要包括:①夯点布设;②施工准备;③场地平整;④试夯;⑤主夯;⑥检查验收;⑦副夯;⑧满夯。
事件三: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对高填方路堤进行了动态观测,即沉降观测,用路堤中心线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不大于10~15mm控制路堤稳定性。
【问题】
1.分别写出图中标注H以及A所对应的术语名称。强夯区铺设的垫层材料采用哪种类型 试列举两种具体材料。
2.指出事件一中存在的错误并改正。补充通过试夯还可以确定的施工参数。
3.写出事件二中强夯施工的正确工序。(写出数字编号即可)
4.补充事件三中,施工单位对软土地区路堤施工还必须进行的动态观测项目及控制标准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1)H:边坡高度;A:分级过渡台阶(护坡道)。 (2)强夯区铺设的垫层材料:采用坚硬粗颗粒材料,例如碎石,矿渣。
2.(1)错误一:试夯区面积200m2;
正确做法:试夯面积不应小于500m2;
错误二:强夯处理范围为坡脚边缘;
正确做法:强夯处理范围应超出路堤坡脚,每边超不小于3m。同时坡脚外增加一排置换桩。
(2)通过试夯还可以确定的施工参数:单击夯击能,夯击遍数。
3.事件二中正确的强夯施工顺序为:②→③→①→④→⑤→⑦→⑧→⑥
4.(1)动态观测:公路施工过程中还应进行水平位移观测。
(2)控制标准:施工期间坡脚水平位移速率每昼夜不大于5mm控制路堤稳定性。

第10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中标承包某二级公路 H 合同段的改扩建工程主线起讫桩号为 K0+281.5-K67+046.2,主线路线全长 66.744Km。该项目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部设置了工程技术部、安全管理部、材料设备部、合同经营部、财务部和办公室六个职能部门。项目经理部采用直线式组织结构模式。
项目区软土路基分布不均匀,因该地区软土普遍存在透水性差,固结时间长,抗滑稳定性差,地基承载能力低等特点,因此路基设计时应考虑不均匀沉降、剪切滑动及侧向变形等不良因素的影响。为了保证质量,施工单位采取了如下措施:
事件一:施工单位针对不同软土路基路段提出相应处理标准。
(1)一般路基段,当采用真空预压工期满足要求时,采用真空预压;采用真空预压工期不满足要求时,采用水泥粉喷桩处理或塑料排水板处理。
(2)新老路基拼接路段水泥粉喷桩处理,为了消除旧路基边坡压实度不足,减小新旧路基结合处不均匀沉降,施工方案见图 1。

事件二:施工单位为了控制水泥粉喷桩施工质量,随时记录喷粉压力、瞬时喷粉量和累计喷粉量等有关参数的变化。然而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遇到以下问题:
2017 年 9 月 28 日发现喷粉量不足; 2017 年 10 月 16 日遇停电导致粉喷中断,施工单位针对这两种工况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事件三:该合同段附近主要有粘性土、粉性土、砂性土等。为了考虑经济问题和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就近选取了粘性土和砂土作为填料,并就这两种土进行了土工试验,试验项目主要包括:天然含水率、液限、塑限、标准击实试验、 CBR 试验等。路基加宽前,施工单位针对加宽路堤做了工艺试验,部分内容摘要如下:
(1)施工流程:施工放样→清除地表及边坡表土→填前处理→(D ) →分层填筑→整平→碾压→整修。
(2)压实工艺主要参数包括:机械组合;压实机械规格、碾压遍数、碾压速度。
(3)在路堤填筑中,先填砂土后填粘性土,交错分层水平填筑。
1. 背景资料中,写出事件一中新老路基拼接路段施工图中 A、 B、 C 和事件三中 D 的名称?
2. 事件一中真空预压法停止抽气的标准有哪些?
3. 指出事件一图 1 中新老路基拼接路段施工图和事件三中施工错误之处并改正?
4. 写出事件二中水泥粉喷桩施工问题正确处理措施?
5. 补充事件二中水泥粉喷桩施工中需要记录的参数?
6. 补充完善事件三中压实工艺主要参数


答案:
解析:
1.A:护坡道;
B:排水沟;
C:砂垫层;
D:试验路段。
2.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停止抽气:
(1)连续 5 昼夜实测沉降速率≤0.5mm/d。
(2)满足工程对沉降、承载力的要求。
(3)地基固结度达到设计要求的 80%以上。
3.事件一中错误:老路堤与新路堤交界面处治。
改正:老路堤与新路堤交界的坡面挖除清理的法向厚度不宜小于 0.3m(一般清除土路肩部分)。
事件三中错误:在路堤施工中,先填砂土后填粘性土,交错分层水平填筑。
改正:在路堤施工中,先填粘性土后填砂土,分层水平填筑,每种填料层累计总厚不宜小于 0.5m
4.(1)若发现喷粉量不足,应实行整桩复打,复打的喷粉量应不小于设计用量;
(2)粉喷中断时,第二次喷粉接桩时,其喷粉重叠长度不得小于 1.0m。
5.钻进速度、提升速度。
6.松铺厚度、最佳含水率及碾压时含水率允许偏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