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西夏人的住宅大概可分为(  )类。

题目
多选题
我国古代西夏人的住宅大概可分为(  )类。
A

统治者和殷富人家的殿宇楼阁

B

平民住的“泥舍”

C

官爵住的“骑楼”

D

牧人住的“毡帐”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A,C
解析:
西夏人住宅大概可分为:①统治者和殷富人家的,他们住殿宇楼阁,雕梁画栋其间,富丽堂皇其表,厅堂轩榭,气派非常;②平民住的“泥舍”,房舍都是用泥土木头筑成;③牧人住的“毡帐”,《梦溪笔谈》载:“西戎之俗,所居正寝,常留中一间,以奉鬼神,不敢居之,谓之‘神明’,主人乃坐其旁”。西夏人的居住也体现了这种生活习俗。C项,骑楼主要是鸦片战争后,传入广东等亚热带地区的欧式建筑。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云门》属于我国古代的祭祀类舞蹈。( )


答案:对
解析:

第2题:

根据《住宅设计规范》,按照层数的不同,我国住宅建筑可分为()类。

A.2
B.3
C.4
D.5

答案:C
解析:
按照层数的不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可将住宅建筑分为四类,即1~3层的住宅为低层住宅,4~6层的为多层住宅,7-9层的为中高层住宅,10~30层为高层住宅。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第3题:

征服西夏以后,蒙古牧民从西夏人那里学会了驯养()的技术。


参考答案:骆驼

第4题:

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报刊言论的发展大概可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性人物是谁?


正确答案: 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报刊言论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以政论为主的报纸评论的兴起(1874~1894年)
19世纪60年代之后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主张改良政治,把办报作为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扩大政治影响和推动改良运动发展的重要手段,始终以政论作为主要内容。
代表人物是王韬。他于1874年在香港创办《循环日报》,这是公开宣传变法的第一家报纸,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张以政论为主的报纸。王韬撰写的100多篇政论,表达了力主变法的政治观点,反映了我国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获得发展的愿望。王韬称得上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影响的报刊政论家。
(2)从政论向评论的演变(1894~1914年)甲午战败后,报刊评论文体也随时代变革,维新派和革命派都把报纸作为宣传政治主张的舆论工具,“时评”出现,新闻与评论相结合,新闻评论演化为独立的新闻体裁。两派的论战进一步促进了政论的发展。
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是改良派首领之一、著名报刊政论家梁启超。1896他在上海创刊《时务报》,发表大量论说,文笔犀利,思想新颖,形成“时务文体”,影响一代文风。革命派报刊言论的代表人物多为当时政坛的活跃人物,如孙中山、宋教仁、陈天华、邹容、秋瑾等。
(3)新闻评论进入了新的时期(1915~1949年)随着工人阶级的力量壮大和革命形势的发展,我国报刊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为代表的一部分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高举起“民主”、“科学”和文学革命的旗帜,向形形色色的封建教条展开了有力的冲击。
这一阶段的代表性人物很多,最为著名的是邹韬奋和张季鸾:
①邹韬奋重视报刊言论,他的《小言论》(以后为“社评”)和《读者信箱》对读者影响十分深远;
②张季鸾主持《大公报》笔政15年,写了大量的新闻评论,是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初中国最著名的资产阶级政论家。

第5题:

根据乐器演奏方法,我国独奏乐器大概可分为以下哪几类?()

  • A、拉弦
  • B、弹拨
  • C、吹奏
  • D、打击

正确答案:A,B,C,D

第6题:

根据《住宅建筑设计规范》,按照层数的不同,我国住宅建筑可分为( )类。

A:2
B:3
C:4
D:5

答案:C
解析:
按照层数的不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可将住宅建筑分为四类,即1~3层的住宅为低层住宅;4~6层的为多层住宅,7~9层的为中高层住宅,10层以上为高层住宅。这种类型习题主要考应试者准确掌握概念的能力,因此,此类内容应当牢记。

第7题:

我国的古代佛塔一般可分为()、()、()、()
单层塔;阁楼式塔;密檐塔;喇嘛塔

第8题:

西夏陵是我国现存最大的西夏文化遗址,被世人誉为“神秘的奇迹”“东方金字塔”。


答案:对
解析:

第9题:

我国古代的亲属可分为()、()和()三种。


正确答案:宗亲;外亲;妻亲

第10题:

古代西夏故地是现在的哪个省?


正确答案:是现在的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