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语文学习习惯。

题目
问答题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语文学习习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正确答案:

第2题:

联系实际谈谈你在教育教学中如何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正确答案:
(1)注重学生全面素质培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2)实施素质教育,要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前提下,面向全体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因材施教。(3)摆脱“应试教育”的干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不断有所进步。(4)改变只重视智育的做法,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于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5)更加重视德育工作,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加强理想、伦理道德以及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6)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让学生死记硬背、大搞题海战术的做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行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能力,激发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从知识本位走向能力本位,从继承性学习走向创新性学习。

第3题: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根据技能形成理论培养学生的某项运动技能或心智技能。


正确答案:

第4题: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案:
解析:
(1)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
(2)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5)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考生可联系教学实际展开论述,言之有理即可。)

第5题:

联系实际谈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答案:(1)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强化素质教育的意识
(2)拓宽语文教学思路,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大语文教学观”指语文学习材料的“大”,语文学习环境的“大”,语文课程设置的“大”,语文学习方式的“大”,语文评价方式的“大”,语文学习结果的“大”。
(3)实施创新教育,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围绕课程标准,优化学法指导。

第6题: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


正确答案:

第7题:

理论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


正确答案: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第8题: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正确答案:
答: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支持容忍标新立异者; ②给学生留有充分的选择余地; ③在考试内容形式上增添无固定答案的问题,评估学生成绩时考虑创造性的高低。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 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3、开设培养创造性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①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②进行推测与假设训练 ③进行自我设计训练 ④进行头脑风暴训练

第9题:

联系实际谈谈加强知识的学习,对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意义。


正确答案:
知识的学习是问题解决能力提高的必要前提。要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的解决一般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学习者需要知识经验为背景,去理解问题的含义和结构,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对原有知识进行转化和运用的过程,知识是问题解决能力的基础。

第10题:

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案:
解析:
(1)创设问题环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成就动机理论.问题的难度系数为 50%时,挑战性与胜任力同在,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并不是总成正比的.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最佳的动机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对于简单、容易的任务.尽量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紧张一些;对于复杂、困难的任务.则要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气氛.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定。一方面可以调整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习动机。不恰当的评定会有消极的作用,如使学生过分关注结果.抑制内在动机 因此,在评定时应该注意:要用评定表示进步的快慢,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加评语 (4)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根据飞条原理:奖励能激发动机,惩罚则不能;滥用外部奖励会破坏内部动机,奖惩影响成就目标的形成;表扬如针对学生的具体行为,而不是整个人,态度要真诚,要强调学生的努力。 (5)合理设置课堂环境,妥善处理竞争与合作。 (6)坚持以内部动机作用为主,外部动机作用为辅。 (7)适时地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指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成败原因时候,积极比正确更重要,尤其是差生,引导其将失败归因于努力程度不够,而不是能力不足。 (8)注意学牛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9)注意内外部动机的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10)加强自我效能感。引起和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为此我们做好直接经验训练、间接经验训练、说服教育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