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写实小说作为一面旗帜树立起来,始于某杂志1989年第3期的“新写实小说大联展”,这家杂志是()。

题目
单选题
新写实小说作为一面旗帜树立起来,始于某杂志1989年第3期的“新写实小说大联展”,这家杂志是()。
A

《钟山》

B

《收获》

C

《十月》

D

《当代》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新写实小说”名称的正式确立,是《_______》杂志1989年第3期开辟的“新写实小说大联展”专栏。


正确答案:钟山

第2题:

新写实小说是作为对()两种小说潮流的艺术反拨而出现的。

  • A、寻根小说
  • B、伤痕小说
  • C、反思小说
  • D、先锋小说

正确答案:A,D

第3题:

“新写实”小说 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新写实”又称“新写实主义”,80年代末出现的文学思潮,代表性作家作品有池莉《烦恼人生》、方方《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刘震云《一地鸡毛》等;他们热衷于对现实生活进行近乎自然主义的“生活流”细节描绘,崇尚对现实的“原生态”表现,刻意避免在叙述中掺杂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在这种观念支配下,其创作呈现出新的气息,一时成为读者喜爱的新的小说形式。

第4题:

20世纪20年代的三大小说流派是()

  • A、人生写实派
  • B、“自叙传”抒情小说
  • C、新写实派
  • D、寻根小说
  • E、乡土文学作家群

正确答案:A,B,E

第5题:

说明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主要区别。


正确答案: 第一,以往的重大题材不再成为写实的主要内容,底层小人物的生存状态,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成为小说写实的主要对象。
第二,作家对所写的“现实”,不再以预设的立场加以褒贬,尽可能做到客观、冷静,不带感情色彩,是所谓的“零度写作”。
第三,新写实小说对“典型化”理论的突破,主要体现在对人物的塑造。新写实小说无视所谓人物的典型性,不看重人物的个性,不是把人物当作独特的“这一个”,而是当作“这一类”来塑造,人物形象因而更体现出概括性。
第四,被称为“新历史小说”的大部分作品,依然属于写实范畴。大都回避了历史的重大题材,而是民间传奇式的野史,是在“正史”背景下的个人或家族命运史,个人成长心理史,并采用极为个人化而非全知全能的叙事视角进行叙事

第6题:

简述新写实小说的局限。


正确答案: 第一,欲望主宰了一切,也主宰了小说,甚至流于粗鄙、琐碎,与“寻根文学”一样,野蛮粗俗与丑陋,似乎成为“现实”所有的真相。
第二,作家对所写的现实往往缺乏鲁迅式的理性和对现实的超拔精神,似有沉湎于琐碎平庸生活描写的倾向。90年代后,写实小说大都遁入历史叙事。

第7题:

新写实小说作为一面旗帜树立起来,始于某杂志1989年第3期的“新写实小说大联展”,这家杂志是()。

  • A、《钟山》
  • B、《收获》
  • C、《十月》
  • D、《当代》

正确答案:A

第8题:

“新写实小说”的演变


参考答案:“新写实小说”从创作题材和出现的时间来看,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代表性作家和作品有:着重表现普通市民庸常的人生状态的如:池莉的“人生三部曲”《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刘震云的《一地鸡毛》《单位》《官人》《官场》,方方的《风景》《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黑洞》等。后期“新写实”主要作家和作品有池莉的《你是一条河》《预谋杀人》《凝眸》,刘震云的《故乡天下黄花》、方方的《何处是我家园》等,这些作品形式上仍旧采取近乎“自然主义”的细节描写方式和不作主观评价的平行叙述角度,主题上力求在虚拟的背景中建立一种新的历史眼光。因此,这类作品具有明显的"新历史主义"的特色。同时,这个时期新写实小说还加强了对小说“故事”完整性和“可读性”的重视,如方方的《一波三折》《桃花灿烂》《埋伏》等。新写实小说家强调的重点在于对生活“原生态”的逼真再现,虽然许多作品表面看来只是生活的简单再现,但其中涉及的事件、情境都是经过作家的精心选择和艺术加工的,是一种不露痕迹的典型化,它吸取了传统“现实主义”对真实的强调,但又有其不同的呈现方式。

第9题:

新写实小说是80年代前期最为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是“新写实小说”思潮的崛起。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简述新写实小说的文本特征。


正确答案: ①粗糙素朴的不明显包含文化蕴涵的生存状态异质性的和特别富有想象力的生活之流。
②简明扼要的没有多余描写成分的叙事。
③压制到“零度状态”的叙述情感。
④不具有理想化的转变力量,完全淡化价值立场。
⑤尤其注重写出那些艰难困苦的,或无所适从而尴尬的生活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