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二中,按照监理工程师要求,针对模板及支架施工方案中模板整体设计,施工单位应补充哪些必要验算内容?

题目
问答题
事件二中,按照监理工程师要求,针对模板及支架施工方案中模板整体设计,施工单位应补充哪些必要验算内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施工单位向项目监理机构报送的试验室资料包括:
(1)试验室的资质等级及试验范围:
(2)试验项目及试验方法:
(3)试验室技术负责人资格证书。
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后认为报送的资料不全,要求施工单位补充。
问题:1.针对事件1,专业监理工程师要求补充的内容有哪些?


答案:
解析:
事件1中,专业监理工程师要求补充的内容有:
(1)法定计量部门对试验设备出具的计量检定证明。
(2)试验室管理制度。
(3)试验人员资格证书。

第2题:

东北某市新建一建筑面积39600m2的文化体育中心工程,基础为局部桩承台加整体筏板基础,地上局部三层为框架结构,体育场中心屋盖为焊接球钢网架上覆玻璃幕,其他部位局部为混凝土屋面。工程选址位于某山坡,由业主单独发包某基础工程公司完成场坪的半挖半填工作,并在设计规定范围内实施强夯加固。在现场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认为体育场馆看台混凝土梁属重要结构件,施工单位于施工前上报了详细的模板施工方案,监理工程师才批准开始施工。监理工程师同时提出:施工过程中该模板支拆及混凝土浇筑过程应重点检查。屋盖网架施工后期,监理工程师要求施工单位提前上报屋盖玻璃幕淋水试验方案,方案经批准、现场施工完成后组织实施。问题:1.对于本工程的强夯地基,施工前、施工过程中、施工结束后应分别检查哪些内容?2.施工过程中,看台梁模板应重点检查哪些内容?针对看台粱模板的施工方案,其中应重点审查哪些内容?3.屋盖钢网架施工时,应检查哪些内容?4.本案例中屋盖淋水试验方案主要有哪些内容?


答案:
解析:
1.强夯地基在各阶段的检查内容主要有:(1)施工前应检查:夯锤重量、尺寸、落距控制手段、排水设施及被夯地基的土质;(2)施工中应检查:落距、夯击遍数、夯点位置、夯击范围;(3)施工结束后应检查:被夯地基的强度并进行承载力检验。2.施工过程中,看台梁模板应重点检查:支拆方案是否可行,模板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支承面积、防水、防冻、平整度、几何尺寸、拼缝、隔离剂及涂刷、平面位置及垂直度、预埋件及预留孔洞等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并控制好拆模时混凝土的强度和拆模的顺序。看台梁属重要结构构件,对看台梁模板施工方案审查时,除模板的支拆方法外,还应重点检查支拆模方案的受力计算,确保安全合理、稳定可行。3.钢网架安装时,应检查的主要内容有:钢结构零件及部件的制作质量、地脚螺栓及预留孔洞情况、安装平面轴线位置、标高、垂直度、平面弯曲、单元拼接长度与整体长度、支座中心偏移与高差、钢结构安装完成后环境影响造成的自然变形、节点平面紧贴情况、垫铁的位置及数量等。4.屋盖玻璃幕淋水试验主要内容有:将淋水装置安装在被检屋顶幕墙的外(上)表面,喷水水嘴离幕墙的距离不应小于530mm,并应在被检幕墙表面形成连续水幕。每一检验区域喷淋面积应为1800mm×1800mm,喷水量不应小于4L/(m2·min),喷淋时间应持续5min,在室内观察有无渗漏现象发生。

第3题:

按照要求,模板工程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其内容主要包括()。

A、现浇混凝土工程概况和拟选定的模板种类

B、模板及其支撑体系的设计计算

C、绘制各类模板的施工图

D、模板搭设的程序、步骤及要求

E、降水排水方案


参考答案:A、B、C、D

第4题:

(2016年)
【背景资料】
某高校新建新校区,包括办公楼、教学楼、科研中心,后勤服务楼、学生宿舍等多个单体建筑,由某建筑工程公司进行该群体工程的施工建设。其中,科研中心工程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十层,地下二层,建筑檐口高度 45 米,由于有超大尺寸的特殊设备,设置在地下二层的试验室为两层通高;结构设计图纸说明中规定地下室的后浇带需待主楼结构封顶后才能封闭。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二;施工单位针对两层通高试验室区域单独编制了模板及支架专项施工方案,方案中针对模板整体设计有模板和支架选型、构造设计、荷载及其效应计算,并绘制有施工节点详图。监理工程师审查后要
求补充该模板整体设计必要的验算内容。
事件三;在科研中心工程的后浇带施工方案中,明确指出:(1)梁、板的模板与支架整体一次性搭设完毕;(2)在楼板浇筑混凝土前,后浇带两侧用快易收口网进行分隔、上部用木板遮盖防止落入物料;
(3)两侧混凝土结构强度达到拆模条件后,拆除所有底模及支架,后浇带位置处重新搭设支架及模板,两侧进行回顶,待主体结构封顶后浇筑后浇带混凝土。监理工程师认为方案中上述做法存在不妥,责令改正后重新报审。针对后浇带混凝土填充作业,监理工程师要求施工单位提前将施工技术要点以书面形式对作业人员进行交底。
【问题】
(1)事件二中,按照监理工程师要求,针对模板及支架施工方案中模板整体设计,施工单位应补充哪些必要验算内容?
(2)事件三中,后浇带施工方案中有哪些不妥之处?后浇带混凝土填充作业的施工技术要点主要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P60)(估计 6 分)模板及支架的承载力、刚度、抗倾覆验算。
(2)(估计 6 分)
1)①(P61)不妥之一:梁、板的模板与支架整体一次性搭设完毕。
正确做法:后浇带的模板及支架应独立设置。
②(P68)不妥之二:待主体结构封顶后浇筑后浇带混凝土。
正确做法:待主体结构封顶后至少保留 14 天。
2)(P68)技术要点:①采用微膨胀混凝土;②比原结构高一等级混凝土;③地下室防水后浇带至少保持养护 28 天(其他 14 天)

第5题:

模板支架施工中,正确的做法是()

A、 依据施工方案和质量目标,选择模板支架体系,并按有关规范进行设计和验算
B、 排架立杆间距原则上应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必要时根据实际情况加大间距
C、 顶板结构应先支立支架后铺设模板,并预留5~10mm沉落量
D、 留置垂直施工缝时,端头必须安放模板,可不设置止水带

答案:A
解析:
2018新教材P238-239 B:排架立杆间距必须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不得擅自加大间距,所以B项错误;C:顶板结构先支立支架后铺设模板,并预留10-30MM的沉落量,所以C项错误;D:留置垂直施工缝时,端头必须安放模板,设置止水带,所以D项错误。

第6题:

某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施工单位完成下列施工准备工作后即向项目监理机构申请开工:①现场质量、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已建立;②管理及施工人员已到位;③施工机具已具备使用条件;④主要工程材料已落实;⑤水、电、通信等已满足开工要求。项目监理机构认为上述开工条件不够完备。
  事件2:项目监理机构审查了施工单位报送的试验室资料,内容包括:试验室资质等级,试验人员资格证书。
  事件3:项目监理机构审查施工单位报送的施工组织设计后认为:①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是否完整;②资金、劳动力、材料、设备等资源供应计划应满足工程施工需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应可行与可靠;③施工总平面布置科学合理,同时要求施工单位补充完善相关内容。
  事件4: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采购的一批材料运抵现场,施工单位组织清点和检验并向项目监理机构报送材料合格证后即开始用于工程。项目监理机构随即发出《监理通知单》,要求施工单位停止该批材料的使用,并补报质量证明文件。
  事件5:施工单位按照合同约定将钢结构屋架吊装工程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和业绩的专业施工单位。分包单位将由其项目经理签字认可的专项施工方案直接报送项目监理机构,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后批准了该专项施工方案。
  问题:
  1.针对事件1,施工单位申请开工还应具备哪些条件?
  2.针对事件2,项目监理机构对试验室的审查还应包括哪些内容?
  3.针对事件3,项目监理机构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查还应包括哪些内容?
  4.针对事件4,施工单位还应补报哪些质量证明文件?
  5.分别指出事件5中分包单位和专业监理工程师做法的不妥之处,写出正确做法。


答案:
解析:
1.施工单位申请开工还应具备的条件:(1)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已完成;(2)施工组织设计已经由总监理工程师签认;(3)进场道路已满足开工要求。
  2.项目监理机构对试验室的审查还应包括:(1)试验室的试验范围;(2)法定计量部门对试验设备出具的计量检定证明;(3)试验室管理制度。
  3.项目监理机构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查还应包括:(1)编审程序应符合相关规定;(2)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环境保护、造价等方面应符合施工合同要求。
  4.施工单位还应补报的质量证明文件包括:(1)质量检验报告;(2)性能检测报告;(3)施工单位的质量抽检报告等。
  5.(1)分包单位的不妥之处:分包单位将由其项目经理签字认可的专项施工方案直接报送项目监理机构。
  正确做法:分包单位的专项施工方案应由分包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后,交给总包单位,经总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查、签字后,提交项目监理机构审核。
  (2)专业监理工程师的不妥之处: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后批准了分包单位经项目经理签字的专项施工方案。
  正确做法:在总监理工程师的组织下,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审查总包单位报送的专项施工方案,并将审查意见提交给总监理工程师。

第7题:

某沿海城市住宅工程,建筑面积23400m2,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地上20层,地下2层。筏板基础。顶板模板板面采用18mm胶合板,支撑系统采用钢管。竖向结构模板采用大钢模。施工单位为某施工总承包企业。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事件一:模板工程施工前,项目部组织对模板的设计资料进行了审查验证。审查验证了模板结构设计计算书的荷载内容。监理单位认为审查验证项目不够,要求项目部增加审查验证项目。事件二:项目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要求设计院提供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设计院回复按国家规范标准执行,无具体要求。
问题:
1.事件一中,需要审查验证的模板结构设计计算书的荷载内容有哪些?审查验证的项目还应有哪些?
2.模板工程施工中,支撑立柱的设计与安装的要求有哪些?(至少写出六项)
3.根据施工经验,写出六项保证模板安装施工安全的基本要求。
4.事件二中,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1)需要审查验证的模板结构设计计算书的荷载内容有:1)荷载取值是否符合工程实际;2)计算方法是否正确;3)审核手续是否齐全。(2)审查验证的项目还应有:1)模板设计图设计是否安全合理,图纸是否齐全;2)模板设计中的各项安全措施是否齐全。
2.立柱设计与安装的要求有:(1)立柱底部支承结构必须具有支承上层荷载的能力;(2)为合理传递荷载,立柱底部应设置木垫板,禁止使用砖及脆性材料铺垫;(3)支承在地基上时,应验算地基土的承载力;(4)立柱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5)相邻两立柱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6)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7)对接接头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8)安装立柱的同时,加设水平拉结和剪刀撑;(9)立柱的间距应经计算确定,按照施工方案要求进行施工;(10)上下层立柱要保持垂直,并应在同一垂直线上。
3.保证模板安装施工安全的基本要求有:(1)作业高度在2m及2m以上时,要有操作架子或操作平台,并按要求进行防护;(2)操作架子上、平台上短时间堆放时,数量必须控制在架子或平台允许荷载范围内;(3)冬期施工,对于操作地点和人行通道上的冰雪应事先清除;(4)雨期施工,要考虑抗风和加固措施;(5)五级以上大风天气,不宜进行大块模板拼装和吊装作业;(6)夜间施工,必须有足够的照明。
4.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有:(1)承重模板,结构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达到规定要求时,方可拆除。(2)拆模过程中发现实际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要求,有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时,应暂停拆模,经妥善处理实际强度达到要求后,才可继续拆除。(3)结构模板及其支架拆除后,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后,才允许承受全部设计的使用荷载。(4)拆除芯模或预留孔的内模时,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不发生塌陷和裂缝时,方可拆除。

第8题:

某工程,监理单位承担了施工监理任务,实施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总监理工程师主持编写项目监理规划后,在建设单位主持的第一次工地会议上报送建设单位代表,并介绍了项目监理规划的主要内容,会议结束时,建设单位代表要求项目监理机构起草会议纪要,总监理工程师以“谁主持会议谁起草”为由,拒绝起草。
事件2:基础工程完工并经验收后,基础局部出现开裂。总监理工程师立即向施工单位下达了《工程暂停令》,后经过调查分析,该质量事故是由于设计不当所致。
事件3:现浇钢筋混凝土拆模后,工程出现了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总监理工程师立即向施工单位下达了《工程暂停令》,随后提出了质量缺陷的处理方案,要求施工单位整改。
事件4:专业监理工程师巡视时发现,施工单位未按批准的大跨度屋盖模板支撑体系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施工,随即报告总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征得建设单位同意后,及时下达了《工程暂停令》,要求施工单位停工整改。为赶工期,施工单位未停工整改仍继续施工。于是,总监理工程师书面报告了政府有关主管部门。书面报告发出的当天,屋盖模板支撑体系整体坍塌,造成人员伤亡。
事件5:工程设计中采用隔震抗震新技术,项目监理机构为此组织了设计技术交底会。针对该项新技术,施工单位拟在施工中采用相应的新工艺。
<1> 、事件1中,总监理工程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妥之处?写出正确做法。
<2> 、针对事件2,写出项目监理机构处理基础工程质量事故的程序。
<3> 、事件3中,总监理工程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妥之处?写出正确做法。
<4> 、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指出事件4中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是否应承担责任?说明理由。
<5> 、事件5中,项目监理机构组织设计技术交底会是否妥当?针对乙施工单位拟采用的新工艺,写出项目监理机构的处理程序。


答案:
解析:
1.事件1中,总监理工程师的做法:
(1)不妥之处:在第一次工地会议上将项目监理规划报送建设单位代表;
正确做法:在第一次工地会议召开前报送建设单位。
(2)不妥之处:拒绝起草会议纪要;
正确做法:项目监理机构负责起草第一次工地会议纪要。
2.事件2中,处理该质量事故的程序如下:
(1)报告建设单位;
(2)审查事故处理技术方案;
(3)监督管理基础工程处理过程;
(4)验收基础工程处理结果;
(5)经建设单位同意后签发复工令。
3.事件3中,总监理工程师的做法:
(1)不妥之处:下达《工程暂停令》;
正确做法:下达《监理通知单》。
(2)不妥之处:提出质量缺陷的处理方案;
正确做法:要求施工单位提出处理方案。
4. 事件4中:
(1)施工单位应承担责任。
理由:生产安全事故是因施工单位不执行整改指令造成的。
(2)监理单位不承担责任。
理由:监理单位已履行法定职责(或下达了工程暂停令并报告政府有关主管部门)。
5.事件5中:
(1)项目监理机构组织设计技术交底会不妥,应由建设单位组织召开设计技术交底会,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参加。
(2)针对乙施工单位在施工中采用新工艺,项目监理机构的处理程序如下:要求乙施工单位报送相应的施工工艺措施和证明材料,必要时应协助建设单位组织专家评审,经审定后予以签认。

第9题:

某高校新建新校区,包括办公楼、教学楼、科研中心、后勤服务楼、学生宿舍等多个单体建筑、由某建筑工程公司进行该群体工程的施工建设。其中,科研中心工程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十层,地下二层,建筑檐口高度45米,由于有超大尺寸的特殊实验设备,设置在地下二层的实验室为两层通高;结构设计图纸说明中规定地下室的后浇带需待主楼结构封顶后才能封闭。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进场后,针对群体工程进度计划的不同编制对象,施工单位分别编制了各种施工进度计划,上报监理机构审批后作为参建各方进度控制的依据。
事件二:施工单位针对两层通高实验区域单独编制了模板及支架专项施工方案,方案中针对模板整体建设有模板和支架选型、构造审计、荷载及其效应计算,并绘制有施工节点详图。监理工程师审查后要求补充该模板整体涉及必要的验算内容。
事件三:在科研中心工程的后浇带施工方案中,明确指出:(1)梁、板的模板与支架整体一次性搭设完毕;(2)在楼板浇筑混凝土前,后浇带两侧用快易收口网进行分隔、上部用木板遮盖防止落入物料;(3)两侧混凝土结构强度达到拆模条件后,拆除所有底模及支架,后浇带位置处重新搭设支架及模板,两侧进行回顶,待主体结构封顶后,浇筑后浇带混凝土。监理工程师认为方案中上述做法存在不妥,责令改正后重新报审。针对后浇带混凝土填充作业,监理工程师要求施工单位提前将施工技术要点以书面形式对作业人员进行交底。
事件四:主体机构验收后,施工单位对后续工作进度以时标网络图形式做出安排。如下图所示(时间单位:周)



<1> 、事件一中,按照编制对象不同,本工程应编制哪些施工进度计划?
<2> 、事件二中,按照监理工程师要求,针对模板及支架施工方案中模板整体设计,施工单位应补充哪些必要验算内容?
<3> 、事件三中,后浇带施工方案中有哪些不妥之处?后浇带混凝土填充作业的施工技术要点主要有哪些?
<4> 、事件四中,施工单位压缩网络计划时,只能以周为单位进行压缩,其最合理的方式应压缩哪项工作?需增加成本多少万元?


答案:
解析:
<1> 、施工进度计划按编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施工总进度计划、单位工程进度计划、分阶段(或专项工程)工程进度计划、分部分项工程进度计划四种。
<2> 、对拉螺栓承载能力计算;基础下混凝土楼板抗冲切计算、地基承载能力计算;楼板总荷载核算;架体整体稳定计算、连墙件承载能力计算、边梁斜撑杆轴向稳定。
<3> 、(1)不妥之处一:梁、板的模板与支架整体一次性搭设完毕
原因:后浇带模板与支架应独立搭设。
不妥之处二:在楼板浇筑混凝土前,后浇带两侧用快易收口网进行分隔、上部用木板遮盖防止落入物料
原因:后浇带两侧应用模板分隔,上部采取钢筋保护措施。
不妥之处三:两侧混凝土结构强度达到拆模条件后,拆除所有底模及支架,后浇带位置处重新搭设支架及模板
原因:后浇带位置模板应该等到后浇带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拆除。
不妥之处四:主体结构封顶后浇筑后浇带混凝土。
原因:后浇带在主体结构封顶(两侧混凝土浇筑后)后14天浇筑。
(2)填充后浇带,可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原结构强度提高一级,并保持至少14d的湿润养护。后浇带接缝处按施工缝的要求处理。
<4> 、从网络图上可以看出,如果想要通过压缩工作来缩短总工期,只能压缩关键线路上的工期。本时标网络图的关键线路为:A→B→E→H→I,其中可以压缩的工作有E和H两项,由于压缩E工作所需要的成本低于H工作所需要的成本。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压缩工作E更合适。需要增加的成为为10万元。

第10题:

事件二:施工单位针对两层通高实验室区域单独编制了模板及支架专项施工方案,方案中针对模板整体设计有模板和支架选型、构造设计、荷载及其效应计算,并绘制有施工节点详图。监理工程师审查后要求补充该模板整体设计必要的验算内容。
  事件三;在科研中心工程的后浇带施工方案中,明确指出:(1)梁、板的模板与支架整体一次性搭设完毕;(2)在楼板浇筑混凝土前,后浇带两侧用快易收口网进行分隔、上部用木板遮盖防止落入物料;(3)两侧混凝土结构强度达到拆模条件后,拆除所有底模及支架,后浇带位置处重新搭设支架及模板,两侧进行回顶,待主体结构封顶后浇筑后浇带混凝土。监理工程师认为方案中上述做法存在不妥,责令改正后重新报审。针对后浇带混凝土填充作业,监理工程师要求施工单位提前将施工技术要点以书面形式对作业人员进行交底。
  【问题】1.事件二中,按照监理工程师要求,针对模板及支架施工方案中模板整体设计,施工单位应补充哪些必要验算内容?
  2.事件三中,后浇带施工方案中有哪些不妥之处?后浇带混凝土填充作业的施工技术要点主要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模板及支架的承载力、刚度、抗倾覆验算。
  2.1)不妥之处:梁、板的模板与支架整体一次性搭设完毕。正确做法:后浇带的模板及支架应独立设置。
  2)技术要点:①采用微膨胀混凝土;②比原结构高一等级混凝土③地下室防水后浇带至少保持养护28天(其他14天)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