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三中,顺序列出新增构造柱钢筋安装的过程。

题目
问答题
事件三中,顺序列出新增构造柱钢筋安装的过程。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在圈梁纵筋外侧穿过,保证构造柱钢筋上、下贯通。()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2题:

下列关于构造柱说法正确的是()

A.构造柱施工时,应先砌墙后浇柱
B.构造柱施工时,应先放置构造柱钢筋骨架后砌墙
C.构造柱必须沿墙高每隔800mm设2Φ6的拉接钢筋
D.构造柱拉接钢筋每边伸入墙内长度不少于1000mm
E.构造柱留设柱洞宜砌成大马牙槎

答案:A,B,D,E
解析:
为使构造柱与墙体融为一体,必须沿墙高每隔500mm设2舛的拉接钢筋,每边伸人墙内的长度不少于1000mm,钢筋两端弯成180°的弯钩。施工时应先放置构造柱钢筋骨架(钢筋笼),后砌墙,每砌筑一层或3m左右浇筑一次混凝土,保证墙柱形成整体。

第3题:

应在模板安装后进行的是()。

A、楼板钢筋安装绑扎

B、柱钢筋现场绑扎安装

C、柱钢筋预制安装

D、梁钢筋绑扎


参考答案:A

第4题:

下列关于构造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砖混结构中,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尺寸为240mm×240mm

B.构造柱中的竖向钢筋-般用4φ12,间距≤250mm,且在上下端适当加密

C.构造柱必须设置单独基础

D.对于6、7度抗震设防时超过8层的情况,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4

E.对于8度抗震设防时超过5层以及9度抗震设防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4

答案:B,E
解析:
A答案错误,砖混结构中,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尺寸为240mm×180mm;B答案正确;C答案错误,构造柱可以不设单独基础,但是构造柱应伸入室外地面以下500mm,或者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D答案错误,对于6、7度抗震设防时超过6层的情况,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4,外墙转角的构造柱可以适当加大截面积配筋;E答案正确。

第5题:

设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抗震多层砖房,其施工顺序应( )。

A.先绑扎钢筋,然后浇筑混凝土构造柱,最后砌砖墙
B.先砌砖墙,然后绑扎钢筋,最后浇筑混凝土构造柱
C.先浇筑混凝土构造柱,然后绑扎钢筋,最后砌砖墙
D.先绑扎钢筋,然后砌砖墙,最后浇筑混凝土构造柱

答案:D
解析:
2019版教材P73页
(15)设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抗震多层砖房,应先绑扎钢筋,然后砌砖墙,最后浇筑混凝土。墙与柱应沿髙度方向每500mm设料6拉筋一砖墙),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少于lm;构造柱应与圈梁连接;砖墙应砌成马牙槎,每一马牙槎沿髙度方向的尺寸不趄过300mm,马牙槎从每层柱脚开始,先退后进。该层构造柱混凝土浇筑完以后,才能进行上一层施工。

第6题:

关于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说法,正确的是()。

A.应按先浇柱后砌墙的施工顺序进行
B.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应砌马牙搓,从每层柱脚开始,先进后退
C.沿墙高每 500mm设2φ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 500mm
D.应按先砌墙后浇柱的施工顺序进行

答案:D
解析:
墙体应砌成马牙槎,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马牙槎应先退后进,对称砌筑。拉结钢筋应沿墙高每隔 500mm设 2Ф6,伸入墙内不宜小于 600mm。

第7题:

某人防工程,建筑面积5000m?,地下一层,层高4.0m,基础埋深为自然地面以下6.5m。建设单位委托监理单位对工程实施全过程监理,建设单位和某施工单位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19990201签订了施工承包合同。
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牛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进场后,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原场区内方格控制网坐标进行该建筑物的定位测设。
事件二:工程楼板组织分段施工,某一段各工序的逻辑关系见下表:



事件三:砌体工程施工时,监理工程师对工程变更部分新增构造柱的钢筋做法提出疑问。
事件四:工程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平战结合、综合使用”的原则,平时用作停车库,人员通过电梯或楼梯通道上到地面。
工程竣工验收时,相关部门对主体结构、建筑电气、通风空调、装饰装修等分部工程进行了验收。
问题:
1.事件一中,建筑物细部点定位测设有哪几种方法?本工程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哪一种?
2.根据事件二表中给出的逻辑关系,绘制双代号网络计划图,并计算该网络计划图的工期。
3.事件三中,顺序列出新增构造柱钢筋安装的过程。
4.根据人防工程的特点和事件四中的描述,本工程验收时还应包含哪些分部工程?


答案:
解析:
1.(1)建筑物细部点测设方法常用的有: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前方交会法和距离交会法。
(2)本工程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直角坐标法。
2.(1)网络计划图如下:



(2)该网络计划图的工期为:T=3+4+3+5+1=16d。
3.构造柱钢筋安装过程:
(1)对构造柱定位,上下端部弹线;
(2)根据配置竖向钢筋的直径和数量在相应位置钻孔;
(3)在钻孔部位植筋(使用建筑用结构胶);
(4)设计规定数量的箍筋预就位于柱立筋下端部;
(5)绑扎立(主)筋;
(6)将预就位的箍筋按间距要求分布并与立(主)筋绑扎牢固成型。
4.本工程验收时还应包含下述分部工程:地基与基础、建筑屋面、建筑给排水及采暖、智能建筑、电梯等。



1.建筑物细部点的平面位置测设的方法很多,要根据控制网的形式及分布、放线的精度要求及施工现场的条件来选用。
主要由以下几种方法:
(1)直角坐标法。当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网为方格网或轴线形式时,采用直角坐标法放线最为方便。用直角坐标法测定一已知点的位置时,只需要按其坐标差数量取距离和测设直角,用加减法计算即可,工作方便,并便于检查,测量精度亦较高。
(2)极坐标法。用极坐标法测定一点的平面位置时,系在一个控制点上进行,但该点必须与另一控制点通视。根据测定点与控制点的坐标,计算出它们之间的夹角与距离,按极角与极距之值即可将给定的点位定出。该法适用于测设点靠近控制点,便于量距的地方。
(3)角度前方交会法。适用于不便量距或测设点远离控制点的地方。对于一般小型建筑物或管线的定位,亦可采用此法。
(4)距离交会法。从控制点到测设点的距离,若不超过测距的长度时,可用距离交会法来测定。用距离交会法来测定点位,不需要使用仪器,但精度较低。对背景材料进行分析可知,本工程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直角坐标法。
解题思路:这是一道施工测量方法方面的试题,主要涉及建筑物细部点的平面位置测设的方法。
2.网络计划的绘制。绘制网络计划时,首先要严格按照《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中规定的七条绘制规则绘制;其次,要正确运用虚箭线,正确反映工作间的既定关系(即逻辑关系,包括组织关系和工艺关系),使有关系的工作一定把关系表达准确,且不能漏画“关系”,使无关系的工作一定不要扯上“关系”。针对本题而言,网络计划比较简单,可利用平行线路和关键线路的关系判断出,关键线路为:A→B→C→E→F,可见计算工期为:3+4+3+5+1=16d。如果是比较复杂的网络计划,建议利用前述标号法作答。
解题思路:这是一道施工进度控制方面(网络计划方法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的试题,主要涉及双代号网络计划的绘制、计算工期和关键线路的确定。
3.应该按照砖混结构构造柱施工的特点、程序,并结合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安装方面的施工工艺与规范要求,按程序逐步作答。作答时,要特别注意该构造柱是“增设”的,可见其安装过程就应包含定位、弹线、钻孔、植筋等因“增设”而产生的“工艺”过程。
解题思路:这是一道主体结构施工技术方面的试题,主要涉及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钢筋安装的施工技术。
4.分部分项工程验收。背景材料给出的人防工程,平时用作停车库,人员通过“电梯”或楼梯通道到达地面,可见其验收分部工程应包括: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建筑屋面、建筑装饰装修、建筑电气、建筑给排水、建筑采暖、建筑通风空调、建筑节能、智能建筑、建筑电梯等。
解题思路:这是一道建筑工程分部工程质量验收方面试题,涉及建筑工程验收分部工程的划分。

第8题:

设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抗震多层砖房,施工顺序正确的是()。

A.砌砖墙→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

B.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砌砖墙

C.绑扎钢筋→砌砖墙→浇筑混凝土

D.浇筑混凝土→绑扎钢筋→砌砖墙


正确答案:C

第9题:

砌体房屋中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应满足以下( )要求。Ⅰ.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必须单独设置基础Ⅱ.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截面不应小于240mmx180mmⅢ,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应与圈梁连接Ⅳ.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应先浇柱后砌墙

A.Ⅰ、Ⅱ
B.Ⅰ、Ⅲ
C.Ⅱ、Ⅲ
D.Ⅱ、Ⅳ

答案:C
解析:
参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7.3.2条。

第10题:

关于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应按先浇柱后砌墙的施工顺序进行
B.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应砌马牙搓,从每层柱脚开始,先进后退
C.沿墙高每500mm设2φ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500mm
D.构造柱拉结钢筋不得任意弯折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技术。构造柱施工,先墙后柱,先退后进。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拉结钢筋;伸入墙内不宜小于600mm。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