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孙老师经常对学生说:“知识改变命运,分数才是硬道理。”他自己出钱设立了“班主任基金”,用于奖励每学期期末前三名的学

题目
单选题
班主任孙老师经常对学生说:“知识改变命运,分数才是硬道理。”他自己出钱设立了“班主任基金”,用于奖励每学期期末前三名的学生,孙老师的做法()。
A

正确,物质奖励具有良好的激励作用

B

不正确,违背了廉洁从教要求

C

正确,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的主要依据

D

不正确,考试成绩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教师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权利,要促进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题干中孙老师的做法表明他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表现,单纯以量化的分数标准评价学生,这是不正确的。故本选D。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小辉是班上的“调皮大王”,他上课经常做出诸如往前排同学后背上贴纸条等恶作剧,所以经常被老师批评,他的父亲对他非打即骂。九岁那年,小辉转学遇到新的班主任,父亲对班主任说:“这孩子太调皮了,请严加管教。”班主任好奇地走近小辉,从生活上关心他,学习上帮助他,并尝试与他进行朋友式的交流。在全面了解后,老师对他的父亲说:“你的孩子虽然调皮,但非常聪明,我们要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小辉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后来他还成为著名的企业家。
(1)从学生特点分析教师应如何看待并教育小辉这样的孩子。
(2)联系材料分析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应贯彻哪些原则。


答案:
解析:
(1)材料中小辉的例子体现了学生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的特点。这种差异性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它不仅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的表现方式上的差异。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全面地了解学生,系统掌握其成长发展资料,对其进行特殊培养。切忌简单地批评,甚至打骂。
(2)第一,因材施教原则。就是在进行德育时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案例中新班主任就是从实际出发,深入了解小辉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根据他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因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二,导向性原则。就是在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材料中小辉在新班主任的正确引导下,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即是贯彻了这一原则。
第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贯彻这一原则要求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材料中新班主任走近小辉,关心、帮助小辉,并和小辉成为朋友。正是学生对老师有了信赖,才使学生改变了原有的学习态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第2题:

美术老师孙老师经常对学生说:“知识改变命运,画得好才是硬道理。”他自己出钱设立了“艺术基金”。用于奖励每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前三名的学生。孙老师的做法(  )。

A.正确,物质奖励具有良好的激励功能
B.不正确.考试成绩不能衡量学生的素质
C.正确,考试成绩是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
D.不正确.考试成绩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

答案:D
解析:
孙老师仅仅以学生的成绩、分数和画的好坏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违背了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应该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发展,尤其应该注意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不能只关注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等。

第3题:

课间,两名学生发生口角。上课铃响了,班主任让他们进教室,一名学生很快进了教室,另一名学生因吃了亏,不愿进教室。班主任没有硬拖他进去,也没有去批评他,而是亲切地对他说:“你看我双手拿着这么多东西,你能帮我把小黑板拿进教室吗?”这位同学看了看老师,就接过小黑板进了教室。老师马上对大家说:“刚才有两位同学发生矛盾,但是有位同学顾全大局,为了让大家上好课,帮助老师拿小黑板进来,我相信他一定能上好课,有问题课后再解决不迟。”那位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安心地听老师讲课。 请结合相关知识,评析这位老师的做法。


正确答案: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教学中常见问题的处理能力。
【参考答案】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之间难免发生矛盾,对于这些矛盾的处理,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巧妙合理地将其化解,使这些问题不影响到教师的授课质量和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在该材料中,这位教师面对正处于矛盾情绪状态中的学生,巧妙地利用一个“小黑板”,“迫使”他顾全大局,最大限度地从个人的负面情绪中走出来,从而安心听讲,使整个教学过程没有受到影响。这既是老师高超教学技巧的体现,也缓和了两位学生之间的矛盾。实际上,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难免会遇到一些学生之间发生小摩擦的事情,教师只要冷静处理,巧妙发挥,就一定能做好“和事佬”。

第4题:

班主任孙老师经常对学生说:“知识改变命运,分数才是硬道理”。他自己出钱设立了“班主任基金”,用于奖励每学期末前三名的学生。孙老师的做法(  )。

A、正确,物质奖励具有良好的激励作用
B、不正确,考试成绩不能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
C、正确,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的重要依据
D、不正确,考试成绩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

答案:D
解析:
教书育人要求教师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题目中该班主任教师只注重分数的做法是错误的。

第5题:

王老师的数学课教得非常出色。一些数学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一旦经他指点,不久数学成绩便有飞快的提高。他除了教数学外,还是班主任。但是,他的班主任工作进展得不理想。有的学生抱怨说,王老师的全部心思都在数学上,组织课外活动、开班会,都是讲数学题。王老师偏爱数学成绩好的学生,班委会由数学尖子组成。每当遇上学生不守纪律,王老师就把全班学生训一顿,而且采取枪打出头乌的办法,狠狠地惩罚闹事者。但这并没有改变班上一团糟的局面,看到自己的班级,王老师很无奈。他认为自己尽了力,班会没少开,课外活动经常搞,也经常找学生谈话,做个别学生的思想工作,但效果总是不明显。
问题:
(1)从上面的材料来看,王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没有做好。请问,王老师陷入班主任工作困境的原因是什么?试予以分析。
(2)从王老师的经历来看,作为班主任,除了要具有一般教师的素养外,还应具有哪些特殊的素养?


答案:
解析: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扮演着多重角色,担负着多种责任,发挥着特殊的作用,班主任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1)王老师陷入班主任工作困境的原因是:
①对班主任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清;
②对班主任的岗位职责认识不清;
③在班级管理和建设方面缺乏实践策略;
④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理解不够。
(2)作为班主任,除了具有一般的教师素养外,还应具有以下素养:
①班级建设与管理的素养;
②学生班级活动管理与指导的素养;
③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与协调的素养;
④协调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影响的素养。

第6题:

初二年级一班的张亮是个问题学生,他成绩不好,经常与同学打架,抢同学东西,有时从同学背后推一把,有时甚至追着同学打。作为班主任,你请来了张亮的父亲说明情况,不料,张亮的父亲对他的做法不以为然,说他的孩子还小,长大了就好了。转脸又对其他的老师说他的儿子这是在保护自己,免受别人欺负。
(1)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2)作为班主任,请设计张亮问题的解决方案。


答案:
解析:
(1)材料中学生张亮的各种不良问题行为,以及其父亲的纵容态度,暴露出其放纵型的教养方式。采用这种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时达到失控的状态。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蛮横无理、胡闹等。
(2)班主任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改善张亮的人际关系,消除其疑瞑心理和对立情绪;②保护张亮的自尊心,培养其集体荣誉感;③讲究谈话艺术,提高张亮的道德认知;④锻炼张亮与诱因做斗争的毅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⑤注重张亮的个别差异,运用教育机智对其进行专门的针对性教育。另外,班主任要与张亮的父亲多沟通其家庭教养方式,引导其转变放纵型为民主型。

第7题:

班主任孙老师经常对学生说:“知识改变命运,分数才是硬道理”,他自己出钱设立了“班主任基金”,用于奖励每学期末前三名的学生,孙老师的做法( )。
A 、 正确,物质奖励具有良好的激励作用
B 、 不正确,考试成绩不能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
C 、 正确,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的重要依据
D 、 不正确,考试成绩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


答案:D
解析:
考试成绩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孙老师的做法只重视了考试成绩,忽略了学生的其他优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重视全面发展,尊重个性,而不能单纯的凭成绩判断学生的好坏,作为奖励的唯一标准。

第8题:

班主任每学期期末给学生写的评语属于()


A.自我评价

B.量化评价

C.质性评价

D.小组评价

答案:C
解析:

第9题:

王老师的数学课教得非常出色。一些数学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一旦经他指点,不久数学成绩便有飞快的提高。他除了教数学外,还是班主任。但是,他的班主任工作进展得不理想。有的学 生数落说,王老师的全部心思都在数学上,组织课外活动、开班会,都是讲数学题。王老师偏爱数 学成绩好的学生,班委会由数学尖子组成。每当遇上学生不守纪律,王老师就把全班学生训一顿, 而且采取枪打出头鸟的办法,狠狠地惩罚闹事者。但这并没有改变班上一团糟的局面,看到自己的班级,王老师很无奈。他认为自己尽了力,班会没少开,课外活动经常搞,也经常找学生谈话,做个别思想工作,但效果总是不明显。
问题(一):从上面的材料来看,王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没有做好。请问,王老师陷人班主任工作困境的原因是什么?试给予分析。(10分)
问题(二):从王老师的经历来看,作为班主任,除了要具有一般教师的素养外,还应具有哪些特殊的素养?(10分)


答案:
解析:
问题(一):王老师陷人班主任工作困境的原因是:(I)对班主任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清;(2)对班主任的岗位职责认识不清;(3)在班级管理和建设方面缺乏实践 策略;(4)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理解不够。
问题(二):作为班主任,除了具有一般的教师素养外,还应包含以下素质:(1)班级建设与管理的素养;(2)学生班级活动管理与指导的素养;(3)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与协调的素养;(4)协调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影响的素养。

第10题:

材料:
某学校课堂上,一名学生觉得语文老师的课讲得没意思,不由自主地看起文学书,被上课的李老师发现。李老师认为有责任将违纪情况告诉班主任。班主任了解情况后,批评了学生。学生不服,理由是老师讲得不好,不如阅读文学有收获,而且自己的作文写得很好,不需要上语文课了。班主任无法说服,就请来学生的家长。家长把孩子带回去,狠狠地打了孩子一顿,最终导致孩子对班主任的行为产生强烈反感,严重挫伤了学*-7的积极性。
问题:
运用职业理念的相关知识,评价班主任老师的行为。


答案:
解析:
【知识点】职业理念——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首先,素质教育强调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材料中,这位学生喜欢文学艺术,对文学有一定天赋和能力,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中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优势和特长,促进学生发展。
其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有不断发展的潜力。材料中,教师对于学生上课的问题,一味地进行否定,没有给孩子改正错误、发展自己的机会,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最后,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要尊重学生、赞赏学生,启发和引导学生发展。材料中,教师对学生的问题,一味的否定,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积极性。
因此,作为教师,要践行新课改背景下的职业理念,在教育教学中重视学生身心发展,关注学生个性,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