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题: 围绕“幼儿园教师的职业道德”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文。

题目
问答题
写作题: 围绕“幼儿园教师的职业道德”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文。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师德——幼儿教师不可缺少的素质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俗话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当今社会越来越多地强调师德。而教师要做好幼儿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幼儿期是形象记忆和模仿的最佳时期。同伴、成人的一言一行,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新奇的,并且会有意无意地去模仿。幼儿在4—6岁时,其权威对象从父母逐渐转移到教师身上,对于教师的一举一动都相当崇拜。所以幼师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
教师首先要热爱幼儿,必须对每一个幼儿一视同仁,不能偏爱一部分幼儿,而冷淡或歧视另一部分幼儿。其次要为人师表,注重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幼儿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因此,幼儿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影响学生,以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同时,教师还要有高涨的工作热情,许许多多成功人士的经验告诉我们,成功取决于积极主动的心态。而教师的积极情绪和主动心态更是身心健康的一种内驱力,能促使我们积极向上,不断选取。不仅如此,教师的良好心态还能给幼儿带来很大的影响,促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最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并形成良性循环。
“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道德水平高了,学生自然会“有样学样”。如果教师总是面带微笑,孩子一定也会开心;如果教师总是关心别人,孩子一定也会乐于助人;如果教师总是说话算话,孩子一定不会说谎。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目标;师德,是做教师的基本准则。学问高的教师不一定会是一名好教师但好教师一定是学问高道德也高的教师。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请以“现代教师”为话题,写一篇论述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字。


正确答案:
  现代教师的角色转变 
  教学质量是决定预期教育目的是否能达到的一个关键因素。人们对教师教学质量的不同见解,形成了不同的质量观。从“教为中心”到“学为中心”,逐渐孕育出了“以教为本”和“以学为本”两种占据主流地位的质量观。在进入21世纪后,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教学已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手段,更应当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由此,教师的角色也应随之进行调整。“以教为本”的质量观认为教学中教师就是“知识工匠”,学生就是“知识产品”,教学质量的优劣就是看“知识产品”的品质一~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久而久之,教学质量的价值取向变成了一种考试成绩的功利追求,形成了一种工具性的价值取向。在升学的压力下,不少学校为了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通过对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对教师进行等级划分,并据此对教师采取奖惩措施。 
  20世纪初兴起的“以学为本”的教学质量观开始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教学的目的不单是看学生知道了多少知识,而更在于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变化、重组和发展。这种教学质量现把认知形成作为教学质量的核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仅仅让学生明白所教的知识,更要刺激、激发和调动学生对知识的思维“欲望”。 
  我们不难发现,上述两种教学质量观背后都有相对成熟的教学理论为支撑,自成体系。但是,课堂教学不是单纯的“教”或“学”,而是由教、学两条活动线以及教师、学生两类参与者相互交织而构成的四维空间,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长期性活动场域。所以,需要我们摆脱“教”.或“学”的狭隘束缚,重新构建一个现代教学质量观。 
  这种质量观不否认或者忽视教学活动本身存在的人文属性。我国著名的教育专家叶澜教授认为,多向互动、动态生成是教学过程的内在展开逻辑。这表明教学不是工厂的流水线,不是产品的装配,而是教师、学生两类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共同参与完成的活动。教师和学生都有自己的主观世界存在,这导致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必然会带有各自的主观色彩,从而使课堂教学活动成为一个在客观必然中充满主观偶然的过程。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也缺少不了感情的投入、交流和释放。教师的教学热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是情感的体现。 
  这种质量观是一个内涵丰富、层次分明的全面素质,体系的发展。“以教为本”的质量观和“以学为本”的质量观都只是注意了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侧面。同时,两种质量观虽然对知识的理解不同,但都是围绕着学生的智力展开的,没有过多关心学生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国内有学者认为,就具体的非智力因素而言就包含了4组12项:3个短语,即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三心”,即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三感”,即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三性”,即自制性、坚持性、独立性。对非智力因素的探究反映出人们对教学培养内容认识上的拓展。因此,教学不仅仅是智力的教学,也是人格素养全面发展的教学。值得注意的是,仅就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来说,只看知识的掌握和认知结构的形成也是一种单薄的教学观念。美国学者加德纳曾对传统智力观提出质疑,他强调智力的社会文化性、实践性、可见性、可发展性,重视创造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个更为宽泛的智力体系。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教学的智力培养目的并不是单向度的,而是存在着多元特性。这种质量现还将改变“以教为本”和“以学为本”的质量观保障手段的外适性特点。它们主要是依靠外部的压力来激发教师的教学情绪,优点是便于操作,缺点是课堂教学质量会随着外界压力的变化而呈现出间歇性的浮动,教师会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而与这种外力保障相对应的是现代学校管理理念中的内力激发。《道德领导》的作者萨乔万尼提出,如果教师形成内部的驱动力和价值共同体的认可,那么“教师因道德原因而对共同体的价值观作出响应;他们的工作变成集体性的活动,他们的表现舞台得以延展,且是稳固持久的。”但这种做法的不足也是很明显的——操作方式较为隐晦,且无外力约束的保障存在失控的危险。所以,新的教学质量观坚持以内力激发和外力约束相结合的手段,全面保障教学质量。 
  教学活动和人的发展性决定了这种质量观不是一个凝固的状态。而是一一个随着时代不断前进的观念体系。教学活动的变化包括教学形式和教学思想的变化。在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了网络教学的出现,而教学思想更不是一个静止的湖泊,而是一条不断流淌的历史之河。任何教学思想都是时代的产物,它们源于时代,服务于时代。除此之外,人的变化发展性则更加明显。人类社会自诞生起就从未停止过前进的步伐,而对于个人来讲,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其一生都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度过的,即使在某个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都不是刻板地完成教学,而是在不断地互动博弈中生动地演绎着教学活动。 
  这些现代教学质量观的特性,决定了“最好”只是一时的标志,而“更好”才是教师以及更多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追求。

第2题:

请以“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师”为话题,写一篇论述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题目白拟,不少于1000字。


答案:
解析:
用信息技术打造现代化教师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而教育成败的关键在教师。随着终身学习观念在全社会的进一步确立,实现教师在任教学校的终身学习发展,已成为摆在每位校长面前的首要任务。以新一轮教育改革为契机,以学校整体改革实验为载体,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我们逐步走出了一条运用信息技术构建教师终身发展大环境的现代化教师教育之路。现在学校所有办公室、所有班级都安装了电脑、电视,并且通过光缆把全校计算机全部联入了国际互联网,使信息高速公路深入到学校的每个办公室、教研组,深入到每个班级,真正达到了“班班通、室室通”。它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户,能让全体教师打开窗子,迎接新世纪的八面来风,从而放开眼界,敞开心胸,站在高处,用全新的眼光审视我们的教育、反思我们的教学。通过网上学习,引导全体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网上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同时引导教师利用网上信息展开讨论,锻炼处理信息、批判信息的本领。利用校园网网站,我们给全体教师开拓出一片自由挥洒的天地。利用网站论坛,教师们可以自由发表各种感想、见解和心得体会,可以提出问题与大家探讨,可以交流对话或针对不同观点进行辩论,还可以提供思路与校内外的专家、同行共同研究;利用学校论文库可以刊登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或者评价别人的成果,借鉴已有的经验;利用文件传输服务,可以共享自己制作的课件,展示自己的作品,公布自己的课程计划;利用视频点播可以播放自己的优秀教学课例,和大家共同分享和研究……网络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学习模式,而且把全校师生的感知与思维带到了一个全新的广阔的境界,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学习观念与教育观念,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不是在看网络,而是在用网络来看世界,感受世界。网络已不再是外在的事物,而是成为“人本身的一部分”——是人类的感官的延伸,大脑的扩展。网络使信息传递变得方便而快捷,使交流变得广泛而轻松。同时也为科学管理和民主决策提供了新的途径。我们可以把一个学年度的课程计划公布到网上,向教师、家长、学生和社会人士征求意见;可以把每个教师的工作绩效输入数据库,让计算机精确地统计每个人的工作绩效;给每位教师建立网上“亮点储蓄袋”,把每位教师平日的各项工作的“亮点”记录在网上,定期展示给大家,既可以增进教师间相互了解,增加学校工作的透明度,又可以让教师间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另外,可以用网络进行不记名投票,举行“全民”公决;可以让教师们对学校的大事小情发表意见和见解;或者让学生评价学校和教师……敞开心胸之后,网络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制度,一种思想,一种文化。

第3题:

请围绕“如何提高幼儿教师的人文素养”,写一篇论述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题目自拟,不少于l000字。


正确答案:
【参考例文】
  倡导人文主义教育。提高幼儿教师素养
  常言道:教师是灯塔,是路标,是学生成才的基石。而幼儿教师的责任更为重要,因为他们面前是一棵棵随心生长的小树苗等待有人去修剪、去指导。然而在当前的幼儿教师队伍中却出现了极不和谐的音符。有些教师语言粗鲁让幼儿既惧之更怕之;有的教师鼓动或变相鼓动家长为其送礼,否则对幼儿的态度便是一落千丈;有的教师职业倦怠感严重等等。这诸多问题无不映射出当前幼儿教师的素养亟待提高。如何提高幼儿教师素养?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告诉我们,首先要给予幼儿同等的地位,以尊重为前提和他们交往;一切以幼儿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为主。一句话,人文主义教育就是“人”的教育。幼儿教师在人文主义指引下应该具备哪种素质呢?
  一、应具备及时与先进的教育理念接轨的素质
  (一)贯彻人文主义思想、领悟尊重的真谛
  人文主义思想要求我们尊重个性的成长、鼓励潜能的发挥。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这样教导幼儿:在家里要尊重家长、在学校要尊重师长,然而我们是否意识到儿童也是需要尊重的?儿童作为独立的个体,同样拥有属于自己的权利。我们应该尊重幼儿、给予幼儿平等的权利和地位,这样才能让幼儿在自由的环境中健康生长。任何幼儿都渴望受到尊重、期待获得平等地位,虽然他们无法用恰当、准确的语言表达他们的想法,但他们的行为已经告诉我们,他们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也需要受到他人的尊重,也有自己的尊严。成人往往具有多面性,可幼儿没有,他们的眼光是单纯的也是明亮的,他们能够从成人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找到答案,孩子们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在传递着他们对成人的试探,如果成人的反映是消极的,幼儿的情绪立即会出现变化,或疏远你、或使自己封闭,久而久之会对幼儿性格及身心各方面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二)拥有诚挚的爱心、不厌其烦的耐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是热爱教育事业并热爱孩子。只有真正热爱孩子,教师才能与幼儿有情感的交流和共鸣,才能与幼儿有心灵的沟通,从而建立宽松、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赞可夫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爱不是挂在嘴边的简单说教,而是蕴含在实际行动之中。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有母爱般的情怀,当孩子兴高采烈地走进幼儿园和老师打招呼时,请给予一个回应,哪怕只是一个微笑,对于离开了父母只身一人在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就足够了;孩子善跑跳、爱活动,当他们无意间摔倒时,希望老师能给予鼓励的眼神,让他们自己站起,而不是拉下脸来批评指责;当孩子睡得太实而尿了床,请帮忙换上干净的衣物,而不是满脸的嫌弃。爱!我们这个世界是多么需要爱呀!没有了爱世界会处于一片黑暗。同时,爱也是相互的。教师多给予孩子一分爱,就可能换回十分的报答。正是因为有了爱,这个世界才变得如此多彩。一个没有爱心的人是没有资格做幼儿教师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孩子的心灵,在这里谁有耐心和细心谁就能取得成功”。幼儿受其心理和身体各方面发展的影响,在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上与成人有很大距离:有的幼儿语言表达较笨拙,当他叙述一件事情经过时可能会有些语无伦次,这时,老师应该耐心倾听直到孩子把心里的想法表达清楚,而不是不耐烦地打断;有的幼儿语言表达可能很流利,意思也能传递清楚,但我们也应该听其把话全部说完再做最终决定。
  二、应具备不断接纳科学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的素质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仅仅是会跳多少舞蹈、会唱多少歌曲或是有多少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学会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教育是一门艺术,我们做得好,教学效果可能会锦上添花,做得不好,可能会贻害幼儿终生。
  (一)要正确恰当地运用奖赏
  每一个幼儿都希望得到大人的关注、希望得到表扬,每一个人都有表现欲,只不过在恰当的时候得到极不恰当的评价挫伤了他的积极性,于是有的幼儿表现出过激的行为、甚至错误的行为。并且由于幼儿生理心理的局限性,他们在表现某个行为时可能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这个时候他们需要得到的不是劈头盖脸的批评和指责,而是适时的鼓励和打气。不过奖励也并非越多越好,到处泛滥的奖励反而会增加幼儿的反感和怀疑。著名儿童教育家张宗麟说:“奖赏不可常用,唇上涂蜜之教师难以为儿童之良师。”这就要求教师在奖赏时要把握住一个度,奖赏要真诚,要让孩子感觉到你是真的发自内心地赞美他。虚伪的、夸大的夸奖幼儿是能够分辨出的,恰如其分的奖赏能大大增强幼儿学习新知识、探求新问题的欲望。
  (二)应学会使用有用的暗示
  暗示包括语言暗示、动作暗示、表情暗示等。教师应多采用积极的暗示,从正面对幼儿加以引导。尽量不使用消极暗示,如对幼儿大声地呵斥、不问青红皂白地批评等。在教学活动中正确地使用暗示非常重要:课堂中有孩子不认真听讲,教师可以暂停手中的讲课任务,用目光扫视幼儿以此警示他别捣乱,或用表扬捣乱幼儿同桌的方法来抑制此幼儿继续捣乱。总之,正确的使用暗示会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缩短距离。
  三、要具有时刻汲取多方面知识,武装自己头脑的素质
  一个教师如果要给学生一碗水,他就必须拥有一桶水。何况作为幼儿教师,面对的对象不仅是幼儿,还有幼儿的家长。所以幼儿教师应充分地汲取多方面知识以弥补幼儿教育中的不足。只有具有了充足的知识储备,教师才能自如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问题:幼儿是天真的、单纯的,但是有时他们的问题会非常刁钻,当他们提问时我们不应该给出错误答案,而是应该通晓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以便指导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困惑;其次多阅读幼儿教育方面的杂志,了解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了解同行们有关幼教问题的探索进展。再次教师应尽量抽出时间和精力去参观、学习先进幼儿园的做法。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光看书本是不行的,教师还要去观摩先进的实践成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会有真发现。

第4题:

请以“幼儿园的安全”为话题,写一篇论述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800字。


答案:
解析:
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
近年来不安全事件频频发生,意外伤害已成为影响幼儿健康成长的第一杀手。因而,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就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增强幼儿的安全防护意识,如何增加幼儿的安全防护知识,如何教授幼儿自我保护的技能和方法,处理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紧急情况,成为一种必要。
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要从培养良好的常规习惯开始。首先要让幼儿明确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知道怎样做才安全,怎样做不安全。众所周知,幼儿年龄小,自觉性和自制力都比较差,而良好习惯的养成又不是一两次就能奏效的,因此,教师除了提出具体要求和教给幼儿方法外,还应注意督促和检查,经常提醒幼儿,使其良好的习惯不断得到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动。
幼儿具有好奇、好动、随心所欲的特点,所以,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活动时,要仔细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利用各种教学活动,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安全意识。幼儿的可塑性很强,但知识经验贫乏;幼儿的活动欲望强烈,但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因此,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注重给幼儿创设情境,让幼儿置身其中,激发幼儿本能的安全自救意识。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但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较低,行为缺乏理智,易受情绪影响,若不经常进行教育,而仅靠游戏规则约束,则可能造成意外事故。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游戏,让幼儿在看似游戏性质的表演中获得最为深刻的感性认识,从小树立安全第一、生命最可贵的自我保护意识。
幼儿的快乐健康成长离不开安全,加强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对缺少生活经验、体能发展不完善的幼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关系到每个幼儿的安全和健康。我们在关心、呵护幼儿的同时,应防患于未然,教给幼儿必要的安全知识,尽量使意外伤害降到最低点。因此,对幼儿进行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是教育者的第一职责。

第5题:

围绕“幼儿园教师的职业道德”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文。


答案:
解析:
师德——幼儿教师不可缺少的素质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俗话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当今社会越来越多地强调师德。 而教师要做好幼儿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 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幼儿期是形象记忆和模仿的最佳时期。同伴、成人的一言一行,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新奇的,并且会有意无意地去模仿。幼儿在4—6岁时,其权威对象从父母逐渐转移到教师身上,对 于教师的一举一动都相当崇拜。所以幼师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
教师首先要热爱幼儿,必须对每一个幼儿一视同仁,不能偏爱一部分幼儿,而冷淡或歧视 另一部分幼儿。其次要为人师表,注重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幼儿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因此,幼儿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 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影响学生,以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 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同时,教师还要有高涨的工作热情,许许多多成功人士的经验告诉我们,成功取决于积极主动的心态。而教师的积极情绪和主动心态更是身心健康的一种内驱力,能促使我们积极向上,不断选取。不仅如 此,教师的良好心态还能给幼儿带来很大的影响,促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最终达成教育教 学目标,并形成良性循环。
“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道德水平高了,学生自然会“有样学样”。如果教师总是面带微笑,孩子一定也会开心;如果教师总是关心别人,孩子一定也会乐于助人;如果教师总是说话算话,孩子一定不会说谎。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目标;师德,是做教师的基本准则。学问高的教师不一定会是一名好教师但好教师一定是学问高道德也高的教师。

第6题:

请以“教师的幸福”为题,写一篇论述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字。


正确答案:
    教师的幸福 
幸福是什么?是一种感觉!不同的人对幸福都有不一栏的认识和感受。幸福更是一种心态,所谓知足常乐也。那么,我们教师的幸福是什么呢?我想,至少它包含有一定的社会认同感、荣耀感和成就感,可是,我有吗?我理想的教育在哪儿呢?我教育的理想何时可以实现?我看不到希望!是教育影响社会还是社会塑造教育?中国的教育折腾了多少年,还是雾里看花摸着石头过河,师生都疲惫不堪,顾此失彼。多少可怜的孩子被当成了试验田,他们有几个十年?
在这个物欲横流,喧嚣、浮躁、寂寞成为流行病的时代,跟教师谈幸福,就好像跟现在的孩子谈理想一样滑稽!但是,我们又没有理由拒绝幸福,既然选择了教育就是选择了清贫,既然选择了教育,就是选择了奉献,就是选择了坚守,那么,就请我们也选择幸福、享受幸福吧!魏书生说,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我既然做不了律师,做不了医生,做不了公务员,做不了老板,那么,就做回自己,做个孩子王吧!帮助孩子们去追梦,引导他们走上健康快乐的人生不是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改变不了事实,改变态度,改变不了环境,改变自己。太阳也有黑子,却无可遮挡她的光辉,我们也无可否认它的伟大。地球时有地震洪水,却也永远是我们生于斯安于斯的家园,我们也永远爱它如斯。总之,我们既然站在了这个讲台上,就要捧着良心,站的笔直,站的巍峨。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尽管很多不理解我们的人羡慕我们工作的悠闲,羡慕我们假期多,一年上半年的班,但是,我们的确由此也倍感幸福呀!尤其,看到调皮的孩子们成绩进步了、小脸干净了,听到孩子们甜甜的问候,我们还有什么不足呢?
教师的幸福,其实很简单!不妻人夸颜色好,要留清白在人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第7题:

请以“幼儿园的个体差异”为话题,写一篇论述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800字。


答案:
解析:
如何看待幼儿的个体差异
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它体现在幼儿的发展特点、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上。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个幼儿的独特性中蕴含着独特的成长方式和生长特点。它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
教育只有切实地关注到每一个孩子,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尊重热爱幼儿”的教育原则;教育只有“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及学习方式采取有效的活动内容、形式和教育方法”,才能“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正视差异、关注每一个个体,是实现科学教育的前提,同样也是家长对幼儿教育提出的要求。面对特殊的高知家长群体,关注个体、全面提高保教质量是教师不容忽视的,这同样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求。在教师的教育实践中“如何关注每一个个体,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无论是在认识层面上还是在教育操作层面上,都有待提高和研究。
作为一线幼教工作者,要能切身地感受到幼儿间的不同。他们有的活泼,有的内向;有的擅长这一方面,有的擅长那一方面;有的各方面发展比较均衡,有的某些方面擅长而某些方面显得滞后。怎样理解和看待幼儿之间的这种差异呢?用统一的标准衡量每一个孩子,直接导致的可能就是教育实施上的不公平,即个别不被接纳的孩子在幼儿园中缺乏应有的爱与尊重,缺失应有的发展机会与空间。教师要切实地做到尊重、热爱幼儿,满足幼儿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需要,使每个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获得快乐和自信,其前提是教师对幼儿之间存在的差异有一个科学的、正确的认识。只有在教师的包容与尊重中,每个孩子才能获得成功与自信的空间。
关注幼儿个体差异,从差异中寻求教育依据和切入点,树立“因材施教观”。幼儿个体差异是在其发展特点、发展水平、发展速度以及发展方向上存在的不同,这就意味着幼儿在学习与成长过程中.其发展需求、学习倾向与方式上都会存在差异,这样的差异为教师实施适宜的教育教学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教师必须意识到:只有正视幼儿差异,善待幼儿差异,根据幼儿的差异,设计并实施有差异的教育,教育才能有针对性,才能有效地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发展。

第8题:

请以“职业道德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为题,写一篇论述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字。


正确答案:
职业道德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
但丁曾经说过:“道德可以弥补智慧的不足,而智慧却无法弥补道德的不足。”对于一位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我们如果能够做一名教师,也必须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因为这是对真理的永恒追求,对责任的永不言弃。
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教师的关爱在学生的性格和人格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缺乏师爱的班集体是不和谐、不快乐的,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学习、成长,势必形成不健全的性格和个性品质。教师的爱不仅可以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还有利于学生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把“以身作则”当做无声之教。凡是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先坚决不做。教师是学生的表率,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知识的化身,是做人的榜样。著名教育家和文学家叶圣陶说过一句引人深思的话,他说: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多下工夫,不光要使学生会,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会学。在仪表上,应当服饰朴素、整洁、大方。在待人接物上,应当热情诚恳,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工作态度和作风上,应当勤勤恳恳,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开拓创新。在品格和情操上,应当言行一致,表里一致,是非分明,公正守法,开朗坚毅。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仅仅具备上述素养是远远不够的。教育教学需要教师爱国守法、爱岗敬业、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另外,还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教师教书育人,需要自己有一桶水才可以给学生一滴水。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认知、情感、能力、价值观等等,还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处理各种各样的偶发事件。同时,也要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以自身知识和能力的不断提高,来促进学生向着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个性发展教育原则。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每个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是不一样的,其智力特长也是不一样的。作为教育者,应依据每个孩子的个性差异,实施不同的教育,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因势利导。
职业道德是一名教师的灵魂,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

第9题:

请以“师爱”为话题,写一篇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散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答案:
解析:
师爱——飞翔的翅膀
冰心老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泉,有爱便有了一切。”是的,教师作为社会新人成长的引路人,担负着不同于其他职业的责任,这份责任是无形的,又是巨大的,需要教师满怀着对教师职业的爱、对学生的爱来默默地承担。爱与责任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老师的爱与责任就像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一盏烛光,指引无数的青少年追求美好的人生。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师对学生的爱更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真诚。这种爱是无私的.它是毫无保留地献给所有学生的;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涵在为所有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当中;这种爱是神圣的,它能凝成水乳交融的情谊。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爱生如子。”是的,教书育人、爱生如子就是教师应有的品质,也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能守护住心灵的宁静,建设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精神家园,教师有了爱,才能用温情去融化学生心灵上久积而成的“坚冰”,教师有了爱,才能找到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有人这样说:师爱似甘露,即使枯萎了的心灵也能苏醒;师爱像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师爱似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同学贴心。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神奇,可以点石成金。
我们的教师队伍是一支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队伍。我们应该学会做一位充满爱的老师,用爱为学生建造一座神圣的殿堂,在这座殿堂里,充满创造灵性、充满欢声笑语、充满人文关怀,让学生感受到师爱无处不在。让我们在教师的岗位上不断成长,不断提高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我们拥有充实的教师人生,我们要无悔、无私地付出我们的爱,对孩子、对事业的爱,我相信,当我们的生命走向尽头时,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天空没有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第10题:

请围绕“幼儿园的自尊心”写一篇论述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800字。


答案:
解析:
不可忽视的“自尊心”
自尊心人皆有之,它是一种要求受到尊重的情感,是一种动力,是一种激发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幼儿虽小,但也有较强的自尊心,他们在人格中也有与成人同等地位的要求。幼儿心理较脆弱,易受到损伤。培养爱护幼儿的自尊心,就会使他们心情愉快,充满信心,积极向上。这种状态是幼儿接受教育的最佳状态。相反,若挫伤幼儿的自尊心,他们就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滋生对立情绪,性格也会变得粗暴、固执,教育起来就十分困难了。
尊重孩子,并不是对他们百依百顺,而是要求我们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把我们放在与孩子平等的位置上,要学会“蹲下来’’同孩子说话和交流,以寻求心理上的沟通与默契。自尊是一种精神的需要,也是一种人格的内核,假设我们不懂孩子的自尊,不能做到尊重孩子,那也请不要伤害孩子,因为那是他们成长的动力,如果失去了这种动力,有可能会毁坏他们的一生。
孩子都有很强的自尊心,曾有人对孩子们“怕”什么做过一个调查,调查表明,孩子最怕的是失面子,怕当着外人的面被人数落自己的短处,更怕拿别的孩子的长处与自己的短处相比,怕失去信任,这些“怕”归纳起来,就是怕自尊心受到伤害。可是有的时候我们不懂得孩子的自尊心有多强,又有多宝贵,总是在不知不觉申予以伤害、甚至践踏,把对孩子的关怀,扭曲为监视和强迫,剥夺了孩子应有的自由空间和时间,使孩子对自己的事情没有任何的自主权,同时自尊心受到伤害。
一个人是在人们对他的肯定与尊重中学会自尊、关爱,也学会尊重别人,爱别人的。要把满足幼儿的自尊心需要与对他们思想上、学习上的具体要求、帮助巧妙地结合起来,把幼J乙的自尊心需要不断地转化为上进的动力,转化为改正错误、纠正缺点的动机,转化为追求进步、努力学习的行为。
所以我们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幼儿,保护幼儿的自尊心。不要让孩子备受压抑,让每一个孩子一生下来就有一份做人的权利,也就是有得到爱护与尊重的权利。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