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女,63岁。胸闷痛反复发作7年余,现胸闷隐痛,心烦少寐,伴心悸,夜间盗汗,头晕耳鸣,舌黯红,少苔,脉细浮。中医应辨证为

题目
单选题
某女,63岁。胸闷痛反复发作7年余,现胸闷隐痛,心烦少寐,伴心悸,夜间盗汗,头晕耳鸣,舌黯红,少苔,脉细浮。中医应辨证为(  )。
A

B

C

D

E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者,男,66岁。胸闷痛反复发作7年余,现胸闷隐痛,心烦少寐,伴心悸,夜间盗汗,头晕耳鸣,舌黯红,少苔,脉细数,选方宜

A、生脉散加减

B、左归饮加减

C、人参养营汤加减

D、右归饮加减

E、参附汤加减


参考答案:B

第2题:

症见心胸隐痛,久发不愈,心悸盗汗,心烦少寐,腰酸膝软,耳鸣头晕,气短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证属

A、心肾阳虚

B、心肾阴虚

C、心气亏虚

D、痰阻心脉

E、心血瘀阻


参考答案:B

第3题:

患者,男,75岁。既往有患冠心病心绞痛病史。现症见胸部闷痛,心悸盗汗,心烦不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沉细。其中医治法是

A.益气养阴,通脉止痛

B.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C.滋阴益肾,养心安神

D.益气活血,理气止痛

E.散寒宣痹,理气温通应试点拨:依据患者心悸盗汗,心烦不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沉细,当属心肾不交,治法为滋阴益肾,养心安神。


正确答案:C
患者胸部闷痛,心悸盗汗,心烦不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沉细。证属心肾不交,治法为滋阴益肾,养心安神。

第4题:

刘某,男性,65岁。胸闷痛反复发作5年余,现胸闷隐痛,心烦少寐,时有心悸,腰酸痛,盗汗,头晕,大便干,舌暗红,脉细数。首选何方

A.人参养营汤加减
B.右归饮加减
C.左归饮加减
D.生脉散加减
E.参附汤加减

答案:C
解析:

第5题:

患者男性,60岁。胸闷痛反复发作7年余,现胸闷隐痛,心烦少寐,时有心悸。腰酸痛,夜间盗汗,大便略干,舌暗红,脉细数,首选何方

A、生脉散加减

B、左归饮加减

C、人参养营汤加减

D、右归饮加减

E、参附汤加减


参考答案:B

第6题:

男,60岁。胸闷胸痛反复发作11年余,现症胸闷隐痛,时有心悸,心烦少寐,腰膝酸软,盗汗,大便略干,舌质暗红,脉细数,首选何方

A、生脉散加减

B、左归饮加减

C、人参养营汤加减

D、酸枣仁汤加减

E、右归饮加减


参考答案:B

第7题:

胸闷隐痛,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自汗、,盗汗,遇劳即甚,舌淡苔少,脉细弱。其证属

A.

B.

C.

D.


正确答案:C

第8题:

患者,男性,65岁。胸闷痛反复发作5年余,现胸闷隐痛,心烦少寐,时有心悸,腰酸痛,盗汗,头晕,大便干,舌暗红,脉细数。首选何方

A、生脉散加减

B、左归饮加减

C、人参养营汤加减

D、右归饮加减

E、参附汤加减


参考答案:B

第9题:

病例摘要:张某,女,62岁,退休工人。2015年11月10日就诊。患者反复心胸憋闷疼痛3年,4天前因劳累、生气而心胸闷痛发作,同时伴有心悸,盗汗,心烦,不寐,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便秘,舌红少津,苔少,脉细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胃脘痛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胸痹。中医证型诊断:心肾阴虚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反复心胸憋闷疼痛为主症,辨病为胸痹。现症见心胸闷痛发作,同时伴有心悸,盗汗,心烦,不寐,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便秘,舌红少津,苔少,脉细数,辨证为心肾阴虚证。水不济火,虚热内灼,心失所养,血脉不畅。中医病证鉴别:心在脘上,脘在心下,故有胃脘当心而痛之称,以其部位相近。胸痹之不典型者,其疼痛可在胃脘部,极易混淆。但胸痹以闷痛为主,为时极短,虽与饮食有关,但休息、服药常可缓解。胃脘痛与饮食相关,以胀痛为主,局部有压痛,持续时间较长,常伴有泛酸、嘈杂、嗳气、呃逆等胃部症状。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和络。方剂名称: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生地12g,玄参5g,天冬9g,麦冬9g,人参5g,炙甘草12g,茯苓5g,柏子仁9g,酸枣仁9g,五味子5g,远志5g,丹参5g,当归9g,芍药6g,阿胶(烊化)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10题:

某女,68岁。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颧红盗汗,失眠多梦。舌红少苔少津,脉细数无力。
患者舌红少苔少津的临床意义是

A.阴虚
B.阳虚
C.气虚
D.血虚
E.气血两虚

答案:A
解析:
舌红主虚热和实热;少苔少津主阴虚。阳虚、血虚、气虚的舌象主要表现在舌质上,可见舌质淡白。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