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在宫内无呼吸运动
出生后大部分肺液由肺间质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
新生儿呼吸浅快,30~35次/分
呼吸呈胸式
呼吸肌发育好
第1题:
正常新生儿呼吸系统的特点为:( )
A.胎儿在宫内无呼吸运动
B.出生后大部分肺液由肺间质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
C.新生儿呼吸浅快,30-35次/分。
D.呼吸呈胸式
E.呼吸肌发育好
标准答案:B
解析:胎儿在宫内不需要肺的呼吸,但有微弱的呼吸运动。出生时经产道挤压,1/3肺液由口鼻排出,其余由肺间质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如吸收延迟,则出现湿肺。新生儿在第一次吸气后,肺泡张开。呼吸浅快,40~45次/分。新生儿胸腔较小,肋间肌较弱,胸廓运动较浅,主要靠膈肌运动,呼吸呈腹式。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正常新生儿特点
第5题:
正常新生儿呼吸系统的特点为()
第6题:
产妇李女士,33岁,1天前顺娩一正常活男婴。
有关新生儿呼吸系统生理特点正确的是
A.新生儿呼吸中枢调节功能完善
B.新生儿呼吸以腹式呼吸为主
C.新生儿呼吸深浅,效能高
D.每分钟16—20次/分
E.呼吸节律规则,频率慢
第7题:
学前儿童呼吸系统有什么特点?如何做好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工作?
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特点是:
(1)鼻腔狭窄易阻塞,一旦感染会波及其它。鼻腔感染会引起鼻黏膜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造成鼻腔阻塞,呼吸困难。
(2)喉腔狭窄,易致呼吸困难。喉腔一旦感染,会因黏膜肿胀而影响到呼吸。
(3)声带不够坚韧。学前儿童声带不够坚韧,易充血、肿胀变厚,造成声音嘶哑。
(4)气管易感染。学前儿童的气管、支气管管腔狭小,管壁柔软,缺乏弹性组织,分泌黏液少,纤毛运动能力差,因而非常容易感染。
(5)肺泡数量少、容量小。学前儿童肺的弹力组织发育较差,间质发育旺盛,血管丰富。
(6)呼吸肌不发达,呼吸时胸廓运动差;呼吸浅而快(肺活量比成人小,耗氧量与成人差不多。
学前儿童呼吸系统卫生保健:
(1)戒除用口呼吸,使之养成用鼻呼吸的好习惯。用口呼吸是一种不良习惯。首先,它使尘粒、细菌等可不经过呼吸系统的第一道屏障而长驱直入,久之会造成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疾病。其次,用口呼吸导致呼吸浅,肺部扩张不全,影响胸廓发育,形成漏斗胸。再次,用户口呼吸使睡眠不安稳,影响精力和体力恢复。最后,用口呼吸会在吃饭时忙着喘气,造成“囫囵吞枣”,导致消化不良。
(2)禁止用手挖鼻。用手挖鼻孔是一种坏习惯,它能使鼻毛脱落,黏膜损伤,血管破裂引起出血。还会导致鼻腔感染,严重者细菌可经面部血管回流颅脑内,引起危险的并发症。除此之外,长期用手挖鼻孔,可使鼻孔变大,形成“朝天鼻”。
(3)正确地擤鼻涕。正确的方法是:用手轻轻捂住一侧鼻孔,将另一侧的鼻涕擤出,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擤另一侧。擤鼻涕不要太用力,如果擤时太吃力,可先点一些黄麻素药水。
(4)遮挡着打喷嚏。打喷嚏的正确做法是:用手帕或纸巾轻遮口鼻打喷嚏,如果一时找不到遮挡物,也可用手代替,之后立即洗手。千万不能向别人打喷嚏,也不能憋喷嚏。
(5)保护声带。要鼓励学前儿童用自然、优美的声音唱歌、说话,避免扯着嗓子喊叫。学前儿童唱歌的场所要空气清新,避免尘土飞扬,温度、湿度要合适。得了伤风感冒要少说话、多喝水。避免学前儿童在温度骤变的情况下练习发声。
(6)严防呼吸道异物。培养学前儿童安静进餐的习惯,不能边吃饭边说笑,更不能在吃饭时打闹。教育学前儿童不要边玩边吃小食品。不能让学前儿童玩玻璃球、纽扣、豆子等小物件,以免他们把这些小物件放入鼻孔。
(7)多在空气新鲜处进行活动、锻炼。清新的空气能使学前儿童精神饱满、心情愉快,乐于活动和锻炼。经常锻炼还可促进学前儿童肺和胸廓的发育,使其肺活量加大,呼吸由浅而快逐渐变为深和慢。
略
第8题:
下列关于足月新生儿呼吸系统特点的知识,正确的是
A、胎儿肺内的肺液,1/3由肺间质内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
B、新生儿出生第1小时内,呼吸频率每分钟50~60次
C、新生儿出生2小时后,呼吸频率降至每分钟60次
D、出生2周内呼吸往往波动,属新生儿的正常现象
E、胎儿肺液大部分由口、鼻排出
第9题:
对新生儿呼吸系统的生理特点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10题:
对于新生儿身体评估错误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