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养小班幼儿的倾听习惯和丰富的想象力,请设计小班语言教育活动“小乌龟旅行记”,要求写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

题目
问答题
为培养小班幼儿的倾听习惯和丰富的想象力,请设计小班语言教育活动“小乌龟旅行记”,要求写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小班社会教案:认识自己
小班幼儿已开始有自我意识,为了能让幼儿更好地认识自己,同时,知道自己的性别特征,请设计“认识自己”的社会活动。要求写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


答案:
解析: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从发现自己到认识自己从而初步了解自己的性别。
2.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3.激发幼儿乐意参加集体游戏的积极情感。
【活动准备】
1.选择有一面大镜子的教室,并在教室内构建一个“化妆问”。
2.幼儿人手一面小镜子和一个玩具娃娃。
3.设计好一段关于认识自己的动画短片。
4.知识准备:幼儿已认识五官。
【活动过程】
1.导人——看动画短片,引导幼儿发现自己。
动画短片内容为:一个小娃娃很开心地边吹泡泡糖边走路,碰到了好几个小动物,大家都劝他走路当心点,可他就是不听,结果头上撞了个大大的包。他又疼又急,哇哇地哭着跑回家,镜子说:“别哭!别哭,好孩子以后要爱惜自己!”娃娃问:“自己是谁呀?”镜子说:“自己嘛,请你对我照一照,就会看到了。”听了这话,娃娃真的对着镜子照了起来。
2.集体活动——玩照镜子游戏,引导幼儿认识自己。
(1)幼儿在室内寻找镜子,找到后拿着镜子照照,并说出自己的名字,向教师介绍自己。
(2)玩“自己的五官在哪里”的游戏,说一说五官的名称,并指出五官的位置。
(3)请幼儿讲讲自己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如头发的长短、衣服的颜色……
3.操作练习,使幼儿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学会区分男孩与女孩。
(1)“交朋友”游戏:幼儿在集体面前说出自己的性别后,找一个玩具娃娃做朋友,并把他带回“家”。
(2)送“朋友”参加化妆舞会:请幼儿将自己的“朋友”按性别的不同送到“化妆问”里。
4.区域没置和日常活动组织:
(1)在晨检表上、评比栏里、毛巾架上为幼儿贴上照片,让幼儿加深对自己的认识。
(2)在一些音乐、体育等活动中,适当加入一些分男、女的角色表演、演唱、游戏等形式。
(3)在幼儿人厕时.强化幼儿对性别的认识。
5.与家长沟通计划:
(1)给孩子看看他们小时候的照片,向孩子讲述小时候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
(2)有可能的话,多给孩子照些照片,利用休息时间和孩子一起记他们的成长日记。

第2题:

请为幼儿园小班设计一份以“辨别图形”为主题的活动教案,要求写出活动目标、活动准备以及活动过程。


答案:
解析:
摸图形
(一)活动目标
1.对几何图形发生兴趣。
2.用触觉感知圆形、方形的特征。
3.辨别图形,学说词语“圆的”“方的”。
(二)活动准备
1.圆形、方形若干;圆形、方形卡片若干。
2.圆形、方形纸盘若干(平面的),方手帕一块。
3.摸箱或摸袋,里面装有若干方形块、圆形块。
(三)活动过程
1.辨认圆形和方形。出示圆盘子和方手绢,比较圆的和方的不一样。再出示圆形卡片和方形卡片,辨别圆盘子与哪个图形相像,方手绢和哪个图形相像,学说“圆的”“方的”。
2.出示摸箱(或摸袋)。这是摸箱,里面有许多方饼干和圆饼干(圆形块、方形块的)。幼儿每次取一个图形卡片,再到摸箱里摸出一个图形块,告诉大家是什么饼干。或根据教师的指示摸图形块,如“摸一个方饼干”。
3.分组活动。(通过图形配对、分饼干等活动进行分组活动)
(三)活动建议
1.把摸箱游戏材料放到数学角,吸引幼儿来玩摸箱游戏。
2.玩“喂饼干”游戏,在数学角摆放立体动物头,动物的口型有的是圆形(如猫的嘴),有的是方形(如熊的嘴),将动物头放在幼儿够得到的地方。
3.在生活中找找像圆形的物品,找找像方形的物品,找到了,贴上这种图形的标记。

第3题:

请为大班幼儿设计健康教育活动“小脚真棒”,要求写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


正确答案:
《小脚真棒》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体验赤足玩的乐趣。
2.在活动中让幼儿感受材料并尝试进行探索游戏。
3.培养幼儿积极活动、勇敢、坚韧、进取等良好品质,并且创新能力有所提高。
活动准备:
布袋六个(分别装海绵、海洋球、筷子、插片、洗衣板),红、黄、蓝信箱,球、沙包若干,塑料筐四个,红、黄、蓝标志报纸若干份,音乐磁带,布置好场景。
活动过程:
1.活动开始。
(1)幼儿赤脚走入活动场地。
(2)师生一起做生活健身操。
(3)在音乐伴奏下,师生一起用脚做不同动作(用脚尖走路、跳舞、见面打招呼、互相拥抱、碰一碰等)。
2.提供活动材料,幼儿自由探索、交流游戏。
(1)小脚不仅可以单独游戏,而且还可以运沙包和球,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2)幼儿分散自由探索,教师巡回观察并指导,鼓励幼儿合作。
(3)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的玩法,鼓励幼儿模仿学习。
(4)用刚才的玩法把沙包和球全部运到对面筐内(老师和幼儿一起运沙包和球)。
(5)带幼儿散步:探索奇妙的小路,感受多种材料。
(6)请幼儿选择一个喜欢的袋子,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材料?并请幼儿打开袋子看一看猜对了吗?
(7)游戏:送报纸。
幼儿分红、黄两队,从每队筐子中取出带颜色标志的报纸一份,轮流经过小路,送到对面相应颜色的报箱里,再经过小路回来,每队下一位幼儿依次送,直到筐内报纸送完为胜(幼儿可根据个体差异,选择难易程度不同的小路,平坦的小路或崎岖的小路)。鼓励幼儿勇敢尝试。
3.放松活动。
(1)在音乐伴奏下,师生一起做放松动作。
(2)讲一讲身残志坚的无臂大哥哥的故事,并说一说小脚的重要性。

第4题:

以“泡泡”为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小班活动方案。要求写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


答案:
解析:
【参考设计】
泡 泡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玩彩泡的游戏中体验快乐的情绪。
2.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鼓励幼儿想出办法并通过操作让吹出的泡泡有变化。
二、活动准备
1.多个盛水的盆,用“餐洗净”溶解的水?
2.吸管、笔管、铁制图形框、一次性口杯。
三、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教师出示金鱼吐泡泡图片,让幼儿观察:图上有什么,它在干什么。
师:小朋友想不想看看老师吹的泡泡是什么样的?
教师吹泡泡,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吹泡泡,幼儿追泡泡,引起幼儿对泡泡的兴趣。
提问:泡泡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
(二)幼儿尝试自己吹泡泡
1.教师给每个幼儿发一支废旧的笔管,先问问小朋友这支笔管能不能吹出泡泡,不给幼儿肯定或否定,让幼儿自己去尝试。
2.教师先给幼儿发自来水,让幼儿通过实验知道他们的水和老师的水是不一样的,重点是缺了一件最重要的东西。
3.幼儿从盆中取一杯水,自由吹泡泡。
4.教师引导幼儿观察。
(1)小朋友你们吹出泡泡来了吗?
(2)老师怎么吹出泡泡来了呢?
(3)教师叫个別幼儿用老师的水吹泡泡,然后问:小朋友们的水为什么吹不出泡泡?
5.教师给幼儿的水里加上 “餐洗净”,然后再引导幼儿吹泡泡。
(1)泡泡是什么形状的?
(2)泡泡是什么颜色的?
(3)怎样能吹出许多泡泡?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体验讲出自己的吹法。
6.教师给幼儿发一端剪开分叉的吸管,问幼儿这种管子能不能吹出泡泡,教师还是不给予肯定或否定,让幼儿自己去尝试。
(1)这种管子能不能吹出泡泡?
(2)它吹出的泡泡大还是笔管吹出的泡泡大?
(3)为什么一端分叉的吸管吹的泡泡大?
7.教师出示铁制小图形框,问幼儿这样的图形框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幼儿尝试并回答。
(三)引导幼儿思考
1.你看泡泡是什么颜色的?
2.你用什么方法让泡泡越飘越高?
(四)欣赏儿歌《吹泡泡》
吹泡泡,吹泡泡,
泡泡映着脸儿笑,
一二二四五六七,
五彩泡泡满天飘。
(五)活动结束
提醒幼儿吹泡泡时,注意不要将“餐洗净”水吸到嘴里。

第5题:

请根据小班幼儿的身心发展,设计一个绘画活动,要求写出活动目标、活动准备以及活动过程。


答案:
解析:
我爱画画(小班)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油画棒的名称及操作方法;
(2)大胆尝试用油画棒在纸上绘画,并对绘画活动感兴趣。
(二)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带幼儿参观、欣赏哥哥姐姐的画或参观幼儿园美工室。
物质准备:绘画纸人手一张、油画棒人手一盒。
环境创设:收集大班幼儿绘画作品(用不同工具材料制作的各种题材的绘画作品)若干幅,布置在活动室里。
(三)活动过程
1.讨论引入
通过回忆,讨论:哥哥姐姐画的画漂亮吗?你想不想像哥哥姐姐一样,也能画出漂亮的画呢?你爱画画吗?
2.认识油画棒
(1)引导语:你们知道我们用什么来画画吗?今天老师就向你们介绍一种重要的绘画工具。
(2)引导幼儿打开油画棒的盒子,观察自己的油画棒,认识油画棒的形状、颜色,知道油画棒的名称:油画棒是由颜料、油、蜡等特殊混合物制作的,像一根根小棒,可以直接在纸上画画、涂色等,是一种简单、方便的绘画工具。
3.学习油画棒的操作方法
(1)教师示范用油画棒画画的操作方法:将一根油画棒拿在手中,用食指、大拇指和中指一起控制(如握笔状),将油画棒竖立地握拿,进行画画。
(2)教师示范用油画棒涂色的操作方法:运用食指、大拇指和中指一起控制,但不同于握笔的样子,将油画棒平躺地拿,进行涂色。
4.引入主题,教师讲解示范
(1)引导语,今天我们就要像哥哥姐姐一样,用油画棒在图画纸上画出小朋友最喜欢的东西,好吗?
(2)讲解示范绘画的注意事项:画画时,先将图画纸平放在桌上,面对自己。想好要画什么后,拿出一根自己喜欢颜色的油画棒,在图画纸上画下来。
(3)教师示范用涂圆的方法涂画出“泡泡”,或根据幼儿的想法将幼儿喜欢的物品画下来,吸引幼儿,激发幼儿绘画的欲望。
5.幼儿自由绘画
鼓励幼儿使用油画棒,涂画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巡回指导,并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绘画习惯。
6.展示幼儿作品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鼓励幼儿,激发幼儿热爱画画的情感。
(四)活动建议
(1)温馨贴士:幼儿使用油画棒时,要求根据需要用一根拿一根,用完了马上放回盒子里,从小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2)区域活动:在美工区提供油画棒和图画纸,引导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随意涂画,培养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第6题:

请为幼儿园中班设计一份美术教育活动方案,要求写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


答案:
解析:
D、IY蔬果颜料
一、活动目标
1.知道保护水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2.尝试利用各种工具制作蔬果颜料,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材料:橘子、青菜、西红柿。
2.工具:舂子、石磨、擀面杖、纱布
3.操作示意图、蔬果颜料、箩筐、透明小碗等。
三、活动过程
1.直接导人,让幼儿知道一些水被污染了,想想能不能制作出一种没有污染的环保颜料。
2.展示蔬果颜料、激发幼儿制作蔬果颜料的兴趣。
(1)出示蔬果颜料,提示幼儿用各种感官探索颜料使用什么东西制作的。
指导语:你们看一看、闻一闻、猜一猜这些颜料使用什么做的?
(2)告诉幼儿这是一种没有毒的蔬果颜料,是用蔬菜和水果做出来的。
3.展示工具,看操作示意图,了解操作步骤。
(1)展示工具舂子、石磨、擀面杖和纱布。
(2)出示图谱,请幼儿讨论操作的步骤。
(3)一起看操作示意图,说说操作步骤,提出操作要求。
4.探索制作蔬果颜料,展示自己制作的颜料。
幼儿探索操作怎样把蔬果颜料制做出来,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引导幼儿尝试各种工具。(方法:用纱布挤、用舂子捣、用擀面杖压、用石磨磨)
幼儿展示介绍自己制作的蔬果颜料。
5.和蔬果颜料玩游戏。
教师示范玩的方法:从塑料袋里将颜料挤到画纸上,形成美丽的图案。
全体幼儿每人拿一份蔬果颜料,集体作画。
幼儿大胆创想画面内容,体验集体作画的乐趣。
教师总结:哇,这么漂亮的一幅画,我们拿出去让所有的小朋友都来看看吧!

第7题:

围绕保护牙齿的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小班活动方案。要求写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


答案:
解析:
洁白的牙齿
一、活动目标
1. 让幼儿认识牙齿,了解牙齿的功用。
2.知道如何才能长出整齐、洁白的牙齿。
3.使幼儿懂得如何保护牙齿。
二、活动准备
1.牙齿的挂图。
2.关于保护牙齿的图片。
三、活动过程
1.呈现牙齿的挂图,引导幼儿观察牙齿。
(1)呈现牙齿的挂图。
(2)引导幼儿观察牙齿,包括牙齿的颜色、大小、形态。
2.让幼儿互相观察牙齿。
(1)让幼儿互相观察牙齿的颜色和整齐度。
(2)比较谁的牙齿更加整齐、洁白。
3.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
为什么有的人牙齿整齐、洁白,而有的人牙齿不整齐、发黄或发黑?
4.介绍如何才能生长出整齐、洁白的牙齿。
(1)换牙时应注意不用手摇动松动的牙齿。
(2)换牙时不要吃很多软糖。
(3)坚持早晚刷牙。
5.呈现有关保护牙齿的图片,让幼儿说一说如何保护好牙齿。
(1)酸甜食物会破坏牙齿的保护层,使牙齿受到细菌的侵害,因而睡前不应吃酸甜食物。
(2)坚持早晚刷牙,能够清除口腔和牙缝中的食物残渣,杀灭口腔中的细菌。
6.教师进行小结。
想拥有整齐、洁由的牙齿,就要注意保护牙齿。

第8题:

为培养小班幼儿的倾听习惯和丰富的想象力,请设计小班语言教育活动“小乌龟旅行记”,要求写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


正确答案:
《小乌龟旅行记》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学会倾听的习惯,激发幼儿的想说、敢说、喜欢说的兴趣。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通过语言、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的生命。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观察乌龟的外貌特征,了解乌龟的生活习性。
2.背景图若干张,小乌龟图片,白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1.听一听。
(1)自我介绍,出示礼物小乌龟,观察欣赏。
(2)引出故事《小乌龟旅行记》,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
2.说一说。
(1)教师引出问题,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讲述小乌龟去旅行的故事。
(2)幼儿之间相互讨论、倾听、交流自己的想法。
3.画一画。
(1)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想法画出来(介绍提供的背景材料),鼓励幼儿大胆表现。(2)幼儿绘画,教师细心观察,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给予适当的支持、帮助和指导。
4.讲一讲。
(1)教师引导画完的幼儿拿着自己的画,把小乌龟去旅行的经历讲给老师、小朋友、小乌龟听。
(2)教师把幼儿的作品订在一起变成一本书,引导幼儿给书起名字,放入语言角,互相欣赏、交流。

第9题:

围绕帮水宝宝搬家的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小班活动方案。要求写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


答案:
解析:
【参考设计】
帮水宝宝搬家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验玩水的乐趣。
2.激发幼儿的合作和创新意识,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水的特征。
二、活动准备
1.心理准备:幼儿在以前的玩水过程中初步了解了水的特征。
2.物质准备:水盆、水桶、杯子、空矿泉水瓶、海绵、注射器、塑料袋、抹布等。
三、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交流不同信息,教师梳理归纳。
老师请来了小朋友们非常喜欢的好朋友(水宝宝),出示一盆水,通过观察和感知,鼓励幼儿说说水的特性。
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水的特性:无色、无味。
2.玩水活动。
水宝宝在盆里玩累了,很想到那边的水桶里去玩一玩,可是他们自己去不了,小朋友能不能帮助水宝宝呢?请小朋友说一说可以用哪些方法和工具帮助水宝宝,然后尝试用这些方法和工具和水宝宝玩一会儿。
3.帮水宝宝搬家:采用分组比赛形式,教师巡回指导。
(1)将幼儿分成两队进行比赛.看哪组小朋友最先把水宝宝运到水桶里,哪组小朋友用到的方法最多。
(2)介绍比赛规则:水盆和水桶不能离开原地;把所有水宝定都运到水桶里,不能落到半路;记住自己所用的工具和方法。
4.小朋友向评委老师介绍向己队所用的工具和方法,评委老师帮助记录,教师与幼儿一起进行归纳总结。
5.活动延伸。
浇花:水宝宝说:“今天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得很开心,可是不能只知道玩,还要帮助妈妈干活(外面的花草都渴了,他们要去让花草喝水),我们一起帮助水宝宝,拿着我们的工具去给花娃娃喝水吧!

第10题:

围绕认识不同颜色的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小班活动方案。要求写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


答案:
解析:
奇妙的颜色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感知不同颜色配色后发生的变化。
2.让幼儿学会辨别不同的颜色,并积极关注生活中有色彩的事物。
二、活动准备
1.绘本《小蓝和小黄》。
2.色卡。
3.红、黄、蓝三种颜料水。
4. 一次性塑料杯。
5.毛巾、纸巾。
三、活动过程
1.故事《小蓝和小黄》导入。
(1)教师讲述《小黄和小蓝》的故事。
(2)故事讲到小蓝和小黄抱在一起变成绿色时,教师问:请小朋友想一想,他们会跟爸爸妈妈怎么说这个好消息?
2.教师示范。
(1)教师引导:黄色和蓝色抱在一起真的会变成绿色吗?我耍来试一试。
(2)教师将蓝色颜料水和故色颜料水倒入塑料杯中,请幼儿观察变成了什么颜色。
(3)教师将黄色和蓝色抱在一起真的会变成绿色(出示色卡),然后请小朋友想一想还有什么也是绿色的。
3. 让幼儿动手验证这一现象。
4.再投放红色颜料瓶,请幼儿进行配色游戏,感知多种配色方案。
(1)请小朋友分组,进行配色活动。
(2)请幼儿交换场地,进行另一种配色活动。
(3)请小朋友说一说,变出的是什么颜色?是怎么变来的?
(4)教师将蓝色和黄色抱在一起会变成绿色(出示色卡);红色和黄色抱在一起会变成橘黄色(出示色卡);蓝色和红色抱在一起会变成紫色(出示色卡)。紫色真漂亮,还有什么物品是这个颜色的?你还知道什么漂亮的颜色?
5.到室外找颜色。
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是各种各样漂亮的颜色,所以我们的世界才会这么美丽。我们到外面去找找还有什么漂亮的颜色,好吗?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