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试述幼儿教育的任务。

题目
问答题
试述幼儿教育的任务。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我国幼儿园是学制教育的基础阶段,承担如下双重任务:
(1)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以幼儿园为代表的幼儿教育机构是我国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组织。幼儿园通过对适龄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 为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幼儿园不仅是教育机构,也是社会福利机构。幼儿园保护和照顾幼儿,有助于解决家长因工作、学习而无人照顾子女的问题。新时期 幼儿园双重任务的特点:国家对幼儿身心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长希望幼儿园提供更广泛、更多样化的服务;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保育质量有更高的要 求。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问答题
试述蒙台梭利在幼儿教育方面的贡献。

正确答案: (1)幼儿自我学习的法则
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幼儿都是一个遵循自身内部法则的生物体,都有各自不同的需要和发展进程表。
(2)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
教育就是给幼儿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好的学习环境的特点包括: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有助于幼儿创造自我和自我实现;一个有秩序的环境,幼儿能在那里安静而有规律地生活;一个生气勃勃的环境.幼儿在那里充满生气、欢乐和可爱,毫不疲倦地生活,精神饱满地自由活动;一个愉快的环境,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为幼儿设置的,适合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幼儿有极大吸引力。
(3)教师的作用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教师不是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机器,而是一个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
(4)幼儿的自由和作业的组织相结合的原则
蒙台梭利认为,给予幼儿自由和教师对作业的组织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侧面。她说,理想的作业组织给了幼儿自我发展的可能性,给了幼儿发泄能量的机会,才使每个幼儿获得了满足。
(5)重视感觉教育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感觉教育是重要内容。她认为3~6岁是幼儿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幼儿的各种感觉先后处于敏感期,因此必须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和多方面的感官训练,使他们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直接接触发展敏锐的感觉和观察力,为高级的智力活动和思维发展奠定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第2题:

问答题
试述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

正确答案: (1)推崇遗传,重视引导儿童的自发冲动;
(2)教育必须与儿童发展的敏感期相吻合;
(3)注重感官教育;
(4)通过“工作”,使自由与纪律相协调;
(5)爱护信任儿童,细心观察和机智、及时地指导儿童。
解析: 暂无解析

第3题:

试述幼儿教育的目标。


答案:
解析:
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得以完整表述,即“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具体来讲,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目标:体育目标旨在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技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2)智育目标:智育目标旨在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意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3)德育目标:德育目标旨在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4)美育目标:美育目标旨在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上述四个方面构成了学前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体现了我国学前教育培养人才的规格和发展方向。

第4题:

问答题
试述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正确答案: 幼儿教育小学化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幼儿的成长发展极为不利,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
幼儿时期,是身体各种机能迅速发育的时期,尤其是高级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的发育,常会使他们不停顿地活动,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如果把孩子限制在狭小的教室里,每天几小时静坐,将会使某些部分神经细胞长期处于抑制状态,严重制约身体各机能的迅速发育。
(2)制约幼儿智力的发展
幼儿时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智力发展时期,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思维的形式主要靠表象,而非抽象的词语或概念。幼儿思维的这种具体性和形象性,就决定他们只有充分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广泛地与人、与物直接接触,在动态生活中获得大量的感性经验,智力才有进一步发展提高的可能。
(3)压制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幼儿期是各种心理过程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一个人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的幼儿一般都比较活泼好动,好奇好问,兴趣广泛,喜欢与同伴交往,喜欢得到成人的重视和夸奖。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幼儿是不会因为自己不断变换活动方式感到疲劳的,相反往往由于活动过于单调或重复而引起厌倦。幼儿园过多的集体教学活动,使得幼儿没有充分的游戏时间和自由活动时间,也使得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与幼儿进行更多的个别接触和交谈。而这些被挤掉的活动,却正是幼儿形成良好个性所不可缺少的。
(4)不利于幼儿入学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大量实践经验证明,在幼儿园提前进行知识教育并没有达到为入学做好充分准备的教育目标。虽然在入学之初,幼儿园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准备显得较为轻松,但事实上使幼儿处于一种松懈的状态,他们会以为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都是他们已经掌握的,没有必要再认真听讲,儿童表现为注意力涣散。这种不良学习习惯为儿童以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总之,学前教育有别于学校教育,它有其特有的教学目标、管理模式和教育方法,要注意杜绝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
解析: 暂无解析

第5题:

问答题
试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幼儿教育思想。

正确答案: 皮亚杰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学说是20世纪儿童教育影响最大的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乃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学习相互作用不断发展的过程,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1)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个阶段的儿童主要是通过感觉运动图式来和外界相互作用并与之取得平衡。
②前运算阶段(2~7岁)。到了感觉运动的末期,感觉运动图式开始内化并演变成表象或形象图式,这时儿童的思维也就达到了一个新的以表象运算为特征的阶段,儿童可以用事物的形象或表征进行初步的心理运算,但还是缺少逻辑性和相对性。
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时期的儿童已能从一个概念的各种具体变化中找出内在的、本质的东西。
④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迅速发展,已与成人的思维相接近。
在皮亚杰看来,以上各个阶段的出现是有一定的次序性,不能逾越也不能互换。前一个阶段是构成后一个阶段的结构的基础,后一个阶段是前一个阶段的发展,二者有一定的交叉,但有着本质的区别。
(2)皮亚杰的幼儿教育思想
皮亚杰的幼儿教育思想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强调活动的重要性。皮亚杰认为,动作是连贯主客体的桥梁和中介,一切知识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知识来源于动作,而非来源于物体。”
②强调兴趣和需要的重要性。皮亚杰强调兴趣和需要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动力作用,他说:“我们必须承认有一个心理发展过程的存在;一切理解的原料并不是所有年龄阶段的儿童都能吸收的,应考虑各个年龄阶段的特殊兴趣和需要。”
③儿童教育基本原则。皮亚杰认为,在儿童教育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教育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避免儿童教育成人化的倾向。
第二,发展儿童的主动性。皮亚杰十分重视主体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他认为,儿童的教育必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教育者必须注意发展儿童的主动性。
第三,强调儿童的实际活动。皮亚杰认为认知起源于动作,动作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育者应该使儿童通过实际生活和具体事物进行学习。
第四,重视儿童的社会交往。皮亚杰强调社会交往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性。他认为,与他人交往及儿童之间相互交往,有助于儿童语言与思维的发展以及情感和道德的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第6题:

问答题
试述当今社会幼儿教育工作者应树立怎样的教育观。

正确答案: 为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教育工作者应树立的教育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儿童是幼儿教育的主体
过去人们认为,儿童只是幼儿教育的客体,是实施幼儿教育的对象。现在必须指出的是,儿童同时也是幼儿教育的主体。这种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性或同一性,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显得更为复杂和独特。教师既要尊重和发展儿童的主体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又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促进儿童这一客体的全面健康发展。另外,教师也要对儿童有统一的教育要求,这些要求也要与儿童个性特点相结合,兼顾儿童个人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不可忽视儿童的个别特点,机械统一。
(2)因人而异地对儿童实施德、体、智、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
儿童发展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动态过程,幼儿教育要全面促进这一动态过程的方方面面的发展,而不可顾此失彼、重教轻育、重智轻德或忽略其中任何一方面的教育。当然,另一方面,由于儿童先天遗传素质或个人潜能所致,可因人而异地实施有所侧重的教育,即力求在“均衡中突出重点”,而不是机械地、死板地、生硬地要求“一碗水端平”。
(3)幼儿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发展适宜性”要求
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不同的身心发展内容也存在不同的发展关键期。“发展适宜性”这一概念则要求我们重视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采用与儿童发展水平相适宜并能及时有效促进其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幼儿教育不应该“小学化”,更不能成人化。
(4)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和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形式
《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各幼儿园要以游戏为主导活动形式贯穿在儿童一日生活之中,同时也要开展观察、散步、上课、娱乐、体育、劳动、自由活动等多种活动,不能让上课成为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在组织各种活动中要做到集体、小组、个别的活动方法相结合,并提倡小组活动方式,这样做既可以使全体幼儿得到发展,同时也照顾到个别儿童,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各幼儿园要注意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贯穿“以游戏为主”的基本原则,做到“教育活动游戏化”和“游戏化教育活动”。让儿童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游戏活动而得到全面的发展。这些活动可以是摆弄、操作、观察、实验等,在这些活动中,儿童通过动手动脑,获得直接经验,以发展儿童的智力,增长知识;也可以是与人的交往,这种活动可以更好地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5)家园配合,协同发展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幼儿教育要想取得积极的、巩固的教育成效,就必须取得家长在教育上的配合,吸收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做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对儿童共同进行教育,使儿童得到更好地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第7题:

问答题
试述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

正确答案: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他的幼儿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反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幼儿教育,提倡适合国情的中国化幼儿教育他批评当时的幼儿园不是抄袭日本就是模仿欧美,生搬外国的教材、教法,全然不顾中国国情。他坚决主张幼儿教育要适合我国的国情。同时,他积极地推进为中国平民服务的、培养民族的新生一代的幼儿教育,指出这是中国求进步,摆脱半封建半殖民地状况,发展进步合理的社会之需要。
(2)幼儿园教育活动论
①教育方法。实现活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法,如陈鹤琴先生所说:"非从’做’做起来不可",应当是"做中教,做中学。"
②教育内容。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与实际紧密地结合。同时,活教育"做"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幼儿园最好的教育内容。
③教育原则。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活教育的十七条原则,体现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重视幼儿动手动脑,重视直接经验的价值等思想,奠定了幼儿园教育原则的基础。
(3)幼儿园课程理论
①课程的中心。陈鹤琴先生反对幼儿园课程脱离实际,主张根据儿童的环境--自然的环境、社会的环境制作幼稚园课程系统的中心,让儿童能充分地与实物和人接触,获得直接经验。
②课程的结构。陈鹤琴先生认为"应当把幼稚园的课程打成一片,成为有系统的组织"。虽然他把课程内容划分为: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文学活动等五项,但这五种活动是一个整体,如人的手指与手掌,手指只是手掌的一部分,其骨肉相连,血脉相通,因此被称为"五指活动"。
③课程的实施。他强调以幼儿经验、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作为选择教材的标准;反对实行分科教学,提倡综合的单元教学,以社会自然为中心的"整个教学法";主张游戏式的教学。
④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陈鹤琴先生十分重视家庭对幼儿的影响,积极主张幼儿园与家庭合作起来教育幼儿。
陈鹤琴先生极其丰富的幼儿教育思想和实践是我国幼儿教育的宝贵财富。在我国幼儿教育深入改革的今天,学习和研究他的思想和教育理论,继承和发扬他为幼儿教育事业奋斗的精神,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

第8题:

试述幼儿教育的任务。


答案:
解析:
我国幼儿园是学制教育的基础阶段,承担如下双重任务: (1)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以幼儿园为代表的幼儿教育机构是我国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组织。幼儿园通过对适龄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为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幼儿园不仅是教育机构,也是社会福利机构。幼儿园保护和照顾幼儿,有助于解决家长因工作、学习而无人照顾子女的问题。
新时期幼儿园双重任务的特点:国家对幼儿身心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长希望幼儿园提供更广泛、更多样化的服务;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保育质量有更高的要求。

第9题:

问答题
试述杜威的幼儿教育思想。

正确答案: (1)提倡以儿童为中心;
(2)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3)提出以经验为基础的课程。
解析: 暂无解析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我国幼儿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正确答案: 我国的教育目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徳、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
幼儿园的双重任务:
1.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
2.幼儿园为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目标:对把幼儿实施体、智、徳、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