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GPT)的正常值参考范围是(  )。

题目
单选题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GPT)的正常值参考范围是(  )。
A

B

C

D

E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ABT

B.ALT或GPT

C.ALP

D.γ-GT

E.AST或GOP


正确答案:B

第2题:

成人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值参考范围为()。A.<40U/LB.<60U/LC.<20U/LD.>40U

成人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值参考范围为()。

A.<40U/L

B.<60U/L

C.<20U/L

D.>40U/L

E.>60U/L


正确答案:A

第3题:

有关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一组催化氨基酸之间氨基转移反应的酶类

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谷丙转氨酶(GPT)是两个反映肝脏功能的指标

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只存在于肝脏中

D、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的程度与肝细胞被破坏的程度呈正比

E、正常人的ALT应小于等于50U/L


正确答案:D

第4题:

下列哪种药物不会引起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GPT)升高( )。

A.克林霉素

B.氟康唑

C.硝苯地平

D.阿昔洛韦

E.异烟肼


正确答案:C
服用有肝毒性的药物如氯丙嗪、异烟肼、奎宁、水杨酸、氨苄西林、四氯化碳、乙醇、汞、铅、有机磷等,可使ALT活力上升。其他药物主要有:①抗生素:四环素、利福平、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羧苄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多黏菌素、头孢呋辛、头孢美唑、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他啶、拉氧头孢、头孢地嗪、伊米配能、西司他丁等均偶可引起血清AST或ALT升高;另,红霉素类的酯化物可致肝毒性,常在用药后10~12天出现肝大、黄疸、AST或ALT升高等胆汁淤积表现。其中依托红霉素对肝脏的损害比红霉素大,主要表现为AST或ALT升高。②抗真菌药:氟康唑、伊曲康唑等可致血清AST一过性升高。灰黄霉素大剂量时有肝毒性,可见AST或ALT升高,个别人出现胆汁淤积性黄疸。酮康唑偶可发生肝毒性,表现为乏力,黄疸,深色尿,粪色白,疲乏,AST、ALT一过性升高,另有引起急性肝萎缩而致死的报道。③抗病毒药:阿昔洛韦、泛昔洛韦可致ALT及AST升高;④调血脂药:应用他汀类血脂调节药连续1年以上者,有2%~5%会见到无症状的肝脏AST及ALT异常。

第5题:

用速率法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时,其正常值参考范围是

A.<30U/L

B.<40U/L

C.<50U/L

D.<60U/L

E.<80U/L


正确答案:B
暂无解析,请参考用户分享笔记

第6题:

肝功能血清氨基转移酶即转氨酶 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参考答案:[参考值]ALT:5~25卡门单位(比色法),5~40U/L(连续监测法)AST:8~28卡门单位(比色法),8~40U/L(连续监测法)[临床意义]ALT和AST增高具有临床意义,见于:①肝胆疾病: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活动期、肝癌、脂肪肝、胆囊炎和胆管炎;②心肌损伤: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肌炎;③骨骼肌损伤:多发性肌炎;④药物及中毒性肝脏损害:药物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炎(后者AST升高更明显)。

第7题: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值参考范围是()。A.速率法:成人<40U/LB.速率法:成人<50U/LC.速率法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值参考范围是()。

A.速率法:成人<40U/L

B.速率法:成人<50U/L

C.速率法:男性<40U/L

D.速率法:男性≤50U/L

E.速率法:速率法:1~12岁<500U/L


正确答案:A

第8题: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正常值参考范围是()。

A、速率法男性≤50U/L

B、速率法女性≤30U/L

C、速率法成人<30U/L

D、速率法成人<40U/L

E、速率法成人<50U/L


正确答案:D

第9题: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值参考范围是A.速率法:成人<40U/LB.速率法:成人<50U/LC.速率法:男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值参考范围是

A.速率法:成人<40U/L

B.速率法:成人<50U/L

C.速率法:男性<40U/L

D.速率法:男性≤50U/L

E.速率法:1~12岁<500U/L


答案:A

第10题:

成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值的参考范围

A、< 40U/L

B、≤ 50U/L

C、≤ 30U/L

D、< 500U/L

E、40~150U/L


参考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