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气体、易燃可燃液体泄露后,在火已熄灭但未能彻底切断气源、液源的情况下,遇明火会发生复燃,或再次发生爆炸。

题目
判断题
可燃气体、易燃可燃液体泄露后,在火已熄灭但未能彻底切断气源、液源的情况下,遇明火会发生复燃,或再次发生爆炸。
A

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混合物遇明火就会发生爆炸。()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2题:

下列对甲类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

A、易燃、易爆,燃烧时还放出大量有害气体。

B、有的遇水发生剧烈反应,产生氢气或其他可燃气体,遇火燃烧爆炸。

C、有的具有强烈的氧化性能,遇有机物或无机物极易燃烧爆炸。

D、有的因受热、撞击、催化或气体膨胀而可能发生爆炸,或与空气混合容易达到爆炸浓度,遇火而发生爆炸。


参考答案:ABCD

第3题:

灭火后,如不切断可燃气体,易燃,可燃液体一旦遇到火源或高温将产生复燃、复爆。因此,在灭火后必须消除可燃物和火源,并进一步降低设备的温度,以免发生复燃、复爆现象。()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干粉灭火系统可用于扑救下列火灾()。

  • A、可燃固体表面火灾
  • B、易燃、可燃液体和可熔化固体火灾
  • C、灭火前不能切断气源的气体火灾
  • D、钾、钠等活泼金属及其氢化物

正确答案:A,B

第5题:

下列关于局部应用式干粉灭火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保护对象周围的空气流动速度不应大于3m/s
B.喷头和保护对象之间,喷头喷射角范围内不应有遮挡物
C.保护对象为可燃液体时,液面至容器缘口的距离不得小于150mm
D.保护对象有可燃气体,易燃、可燃液体供应源时,启动干粉灭火系统之前或同时,必须切断气体、液体的供应源

答案:A
解析:
根据《干粉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47—20043.1.3,采用局部应用灭火系统的保护对象,应符合下列规定:保护对象周围的空气流动速度不应大于2m/s,必要时,应采取挡风措施;在喷头和保护对象之间,喷头喷射角范围内不应有遮挡物;当保护对象为可燃液体时,液面至容器缘口的距离不得小于150mm,A选项错误,BC选项正确;根据3.1.4.当防护区或保护对象有可燃气体,易燃、可燃液体供应源时,启动干粉灭火系统之前或同时,必须切断气体、液体的供应源,D选项正确。P333-338

第6题:

遇火源发生爆炸的可燃气体浓度范围,称为可燃气体的()。


参考答案:爆炸极限

第7题:

可燃气体在空气中含量达到能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时遇火即发生爆炸。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8题:

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和空气构成的混合物遇火都能发生爆炸。()


本题答案:错

第9题:

易燃液体火灾扑灭后,由于罐体温度、液体温度或其他原因极易出现复燃,使液体再次燃烧,因此,灭火后要持续冷却和用泡沫覆盖液面,同时还要防止液体蒸气挥发积聚,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发生爆炸。


答案:对
解析:
易燃液体火灾扑灭后,由于罐体温度、液体温度或其他原因极易出现复燃,使液体再次燃烧,因此,灭火后要持续冷却和用泡沫覆盖液面,同时还要防止液体蒸气挥发积聚,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发生爆炸

第10题:

(),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都能发生爆炸。

  • A、可燃气体
  • B、可燃蒸汽
  • C、粉尘
  • D、可燃粉尘

正确答案:A,B,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