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较重的,处()。

题目
多选题
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较重的,处()。
A

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

B

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C

5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

D

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利用信息网络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违法案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第42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A: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B: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C: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D:在网络上诬陷攻击他人


答案:ABC

第2题:

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

A. 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B. 10日以上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C. 5日以下拘留或者1000元以下罚款

D. 10日以上拘留或者1000元以下罚款


参考答案A

第3题:

()不属于《治安管理处罚法》所规定的侵犯人身权利的行为。

A.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

B.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C.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D.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参考答案:A

第4题:

《刑法》第246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关于本条的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属于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
B:“他人”属于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
C:“侮辱”、“诽谤”属于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D:“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属于相对确定的法定刑

答案:A,B,C,D
解析:
【考点】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相对确定的法定刑【详解】犯罪构成由客观要件、主体要件与主观要件组成,同样,各个要件也是由不同要素所组成,组成要件的要素,就是犯罪构成要件要素。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是指说明行为外部的、客观方面的要素,如行为主体、身份、行为、结果。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即是对行为的描述,属于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因此A是正确的。按照刑法理论的通说,在解释构成要件要素和认定是否存在符合构成要件要素的事实时,如果只需要法官的认识活动即可确定,这种构成要件要素便是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如果需要法官的规范的、评价的价值判断才能认定,这种构成要件要素就是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关于“他人”如何理解,显而易见,并不需要法官进行规范的、评价的价值判断,因此属于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因此B是正确的。而“侮辱、诽谤”则需要司法者的规范的、评价的行为才能认定,属于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因此C是正确的。相对确定的法定刑,是指条文对某种犯罪规定了相对具体的刑种和刑度。因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属于相对确定的法定刑,D是正确的。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

第5题:

人格利益应该受到尊重,刑法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较重的,处____拘留。( )

A.4日以上7日以下

B.5日以上10日以下

C.1日以上5日以下

D.10日以上15日以下


参考答案:B

第6题:

《刑法》第246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关于本条的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属于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 B.“他人”属于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 C.“侮辱”、“诽谤”属于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D.“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属于相对确定的法定刑


正确答案:ABCD
答案暂无

第7题:

公民的人格尊严收法律保障,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____( )

A.五日以下拘留和五百元以下罚款

B.五日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C.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D.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罚款


参考答案:D

第8题:

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是什么行为?


参考答案:

是属于侵犯他人人身权利行为的一种。


第9题: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

A.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B.拘役

C.管制

D.剥夺政治权利


参考答案:ABCD

第10题:

《刑法》第246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试说明:
(1)该条所规定的罪名、罪状的描述类型。
(2)如何理解“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含义?
(3)该条规定的两罪有何区别?
(4)该条中“告诉才处理”的含义是什么?刑法规定的“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本条规定的是侮辱罪和诽谤罪,罪状为叙明罪状。
(2)“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描述的是侮辱罪犯罪构成要件的客观方面,具体含义是:①侮辱行为必须采取暴力或者其他方法进行,实践中侮辱行为主要包括暴力、言词、文字图画三种方法。暴力方法,是指用人身强制方法对他人进行侮辱,如强迫被告人吃屎喝尿,扒光被害人的衣服当众羞辱等;言词方法,主要是指使用言词对被害人进行诋毁、辱骂、嘲笑,使被害人受辱;文字图画的方法,是指以书面文字或者图画的方法损害他人人格与名誉,如书写、张贴、散发、邮寄、传阅有损他人人格与名誉的大字报、漫画、标语、信件等。②侮辱行为必须公然进行。所谓公然进行,是指侮辱行为在众多人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即能为众多人所见所闻的条件下进行,至于侮辱行为有多少人知悉,被害人是否在场,均不影响本罪的成立。③侮辱行为必须针对特定的人进行,该特定的人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多人。大庭广众之下进行无特定对象的谩骂,不构成犯罪;如果行为人尽管没有指名道姓地进行侮辱行为,但是其他人可以知道行为人所指侮辱对象的,亦构成犯罪。
侮辱和诽谤行为,必须是情节严重的,才构成侮辱罪和诽谤罪;否则不构成犯罪。所谓“情节严重”,法律并没有具体的规定,审判实践中一般是指手段恶劣,后果严重的,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或者政治影响的,严重危害社会秩序或国家利益的等。
(3)侮辱罪与诽谤罪的区别关键有两点:①行为手段不同。侮辱罪可以用口头、文字图画的手段,也可以是暴力的手段;诽谤罪的行为手段只能是口头或文字图画,而不可能是暴力。②行为方式不同。侮辱罪可以不用具体事实,也可以用具体真实的被害人的隐私来损害被害人的人格和名誉,但不可能使用捏造并散布事实的方法;诽谤罪则必须以捏造事实,并公然散布这一事实为必要。
(4)“告诉才处理”,是指被害人告诉才处理。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告诉才处理的案件,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犯本罪的告诉才处理,是自诉罪;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则转为公诉罪。
刑法规定的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有:侮辱诽谤案、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虐待案、侵占案。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