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疾病核素治疗的原理是什么?疗效如何?

题目
问答题
骨关节疾病核素治疗的原理是什么?疗效如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核素受体治疗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适应证和禁忌证有哪些?


正确答案: 一些肿瘤内常含有丰富的受体,并具有与配体选择性结合的作用,这些配体可以是一些化合物、神经递质、激素或毒素,将具有治疗作用的放射性核素标记在这些配体上,注入体内后可以与肿瘤组织上的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放射性核素释放的β射线对肿瘤组织起到抑制和杀伤作用。核素受体治疗的适应证有神经内分泌肿瘤、小细胞肺癌、乳房癌、胃肠道腺癌。病变组织中虽有高密度受体分布,但相同受体在其他组织器官中密度也较高者不适宜做这种治疗。

第2题:

核素组织间介入治疗的原理是什么?适应证和禁忌证有哪些?


正确答案: 将放射胶体、微球或种子(如P胶体、Y玻璃微球、I种子等),直接注入或在超声波、CT等引导下注入肿瘤组织内。一般应视肿瘤的大小和形态,采用多点注射的方法,使放射性分布均匀,利用放射性胶体发射的β射线对肿瘤的照射,达到治疗的目的。这种方法适用于原发肿瘤无法手术切除或不能采用其他方法治疗者、肿瘤术后复发难于再手术者、预计肿瘤经组织介入治疗后可使手术切除成为可能者。肿瘤组织穿刺极易发生出血者、肿瘤伴有溃疡和感染者、病人生存期可能低于3个月者禁忌使用本方法。P胶体、Y玻璃微球、I种子等),直接注入或在超声波、CT等引导下注入肿瘤组织内。一般应视肿瘤的大小和形态,采用多点注射的方法,使放射性分布均匀,利用放射性胶体发射的β射线对肿瘤的照射,达到治疗的目的。这种方法适用于原发肿瘤无法手术切除或不能采用其他方法治疗者、肿瘤术后复发难于再手术者、预计肿瘤经组织介入治疗后可使手术切除成为可能者。肿瘤组织穿刺极易发生出血者、肿瘤伴有溃疡和感染者、病人生存期可能低于3个月者禁忌使用本方法。

第3题:

试述放射性核素治疗原理和应用概况。


正确答案:

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治疗的原理是有些病变能高度选择性浓聚某些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物,这些核素或标记物能发射出短射程的β粒子或α粒子,对病变进行集中照射,在病变局部产生足够的电离辐射生物效应,达到抑制或破坏病变组织的治疗目的,而对邻近正常组织和全身辅射吸收剂量很小,如核素131碘(131I)治疗甲亢、89锶(89Sr)或153钐(153Sm)治疗骨转移癌等均有很好疗效,且方法简便、不良反应小,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放射性药物介入治疗可对胸腹腔恶性肿瘤病变和癌性积液、颅咽管囊肿、颌骨囊肿进行介入治疗。对实体瘤可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第4题:

放射性核素标记抗肿瘤药物显像的原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 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多种,用进入肿瘤细胞核、主要影响DNA分子的复制或功能的药物标记放射性核素,就可以定位肿瘤。抗肿瘤药物有细胞周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大类。肿瘤细胞群有增殖细胞(处于G1、S、G2或M期)、非增殖细胞(Go期)和无增殖能力细胞三种。选用细胞周期非特异性类药物时,它不仅作用于增殖细胞群的各期,还可作用于非增殖细胞群,可提高显像阳性率。

第5题:

肝胆显像原理是什么?正常表现如何?


正确答案: 用静脉注射能被肝脏细胞从血液中摄取,继而随胆汁分泌到毛细胆管,经胆道排泄系统到肠道,而不被肠道吸收的显像剂(Tc-EHIDA),在体外连续动态地观察显像剂在肝、胆道、胆囊和肠道内放射性摄取和排出的情况,了解肝胆系统的形态、功能及通畅情况。注射显像剂后肝胆显像正常顺序及显影时间是:肝(5分钟)→肝及左右肝胆管(10~15分钟)→肝影渐消退,胆总管、胆囊开始显影(15~30分钟)→肝影消退,肠道显影(30~60分钟)。胆囊和肠道显影不应迟于60分钟。Tc-EHIDA),在体外连续动态地观察显像剂在肝、胆道、胆囊和肠道内放射性摄取和排出的情况,了解肝胆系统的形态、功能及通畅情况。注射显像剂后肝胆显像正常顺序及显影时间是:肝(5分钟)→肝及左右肝胆管(10~15分钟)→肝影渐消退,胆总管、胆囊开始显影(15~30分钟)→肝影消退,肠道显影(30~60分钟)。胆囊和肠道显影不应迟于60分钟。

第6题:

核素受体治疗的疗效如何?


正确答案: 一般来说,激素依赖性肿瘤的疗效为50%~70%之间。对具有高密度受体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尤其是对广泛和散在转移瘤的治疗,该法疗效优于其他疗法。治疗前应先用标记的配体进行显像,观察药物在肿瘤的浓聚情况,肿瘤内部药物高选择性的浓聚是治疗疗效的保证。

第7题:

首次通过法核素心血管造影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 经肘静脉“弹丸”式注射放射性药物后,即刻利用核素显像仪器以每秒1-2帧的速度连续采集20秒,显示放射性药物随血流首次通过中央循环的全过程。用于了解心脏及大血管的位置、形态、大小、走向及血液的流速和流量等信息,有助于揭示路径异常和定量测定分流量,也可计算出各种心室功能参数。

第8题:

目前,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如何评价

A.可根治疾病

B.不能根治疾病

C.可延长患者生命

D.A+C

E.B+C


正确答案:E

第9题:

p治疗血液疾病的原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 p进入机体后主要聚集在生长迅速的组织内,并参与DNA和RNA的合成。p进入细胞的数量与细胞分裂速度成正比,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均为血细胞增生性疾病,病变细胞内核酸代谢旺盛,对磷的需求量大。若将p引入病人体内,则会迅速被过度增生的组织大量摄取,其浓聚量较正常高10倍左右,且病变组织对p的β射线很敏感,其β射线产生的辐射生物效应能使过度增生组织中的DNA和RNA发生改变,从而阻断或抑制骨髓内异常细胞的增殖,达到治疗的目的。p进入机体后主要聚集在生长迅速的组织内,并参与DNA和RNA的合成。p进入细胞的数量与细胞分裂速度成正比,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均为血细胞增生性疾病,病变细胞内核酸代谢旺盛,对磷的需求量大。若将p引入病人体内,则会迅速被过度增生的组织大量摄取,其浓聚量较正常高10倍左右,且病变组织对p的β射线很敏感,其β射线产生的辐射生物效应能使过度增生组织中的DNA和RNA发生改变,从而阻断或抑制骨髓内异常细胞的增殖,达到治疗的目的。

第10题:

平衡法门控核素心血池显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 99Tcm-红细胞等放射性显像剂在心腔血液内达到平衡(混匀)状态后,每个心腔内的放射性强度与该心腔内的血容量成正比,放射性强度的改变反映了一个心动周期内该心腔的血容量的改变。采用生理信号多门电路技术,用受检者自身的心电图R波和R-R间期内间隔相等的时间段为信号触发启动ECT,从而获得一个心动周期内心室的系列影像,多个心动周期的心腔影像叠加即可得到可靠的左右心室舒缩运动影像,并可形成心腔内时间-放射性曲线,定量计算出各种心功能参数,常用于观察左心室室壁运动和心室功能。Tcm-红细胞等放射性显像剂在心腔血液内达到平衡(混匀)状态后,每个心腔内的放射性强度与该心腔内的血容量成正比,放射性强度的改变反映了一个心动周期内该心腔的血容量的改变。采用生理信号多门电路技术,用受检者自身的心电图R波和R-R间期内间隔相等的时间段为信号触发启动ECT,从而获得一个心动周期内心室的系列影像,多个心动周期的心腔影像叠加即可得到可靠的左右心室舒缩运动影像,并可形成心腔内时间-放射性曲线,定量计算出各种心功能参数,常用于观察左心室室壁运动和心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