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物象在低倍镜10×下清晰可见,换高倍镜40×后看不见了,这是因为()A玻片放反了B高倍物镜故障C物象不在视野正中央D焦距没调好E低倍物镜故障

题目
多选题
物象在低倍镜10×下清晰可见,换高倍镜40×后看不见了,这是因为()
A

玻片放反了

B

高倍物镜故障

C

物象不在视野正中央

D

焦距没调好

E

低倍物镜故障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判定为合格痰标本的标准是

A、白细胞>25个/低倍镜视野,鳞状上皮细胞25个/低倍镜视野,鳞状上皮细胞>10个/低倍镜视野

C、白细胞10个/低倍镜视野

E、白细胞≤25个/高倍镜视野,鳞状上皮细胞≥10个/高倍镜视野


参考答案:A

第2题:

在显微镜的其中一个物镜上标有40X,则该物镜为

A、低倍镜

B、高倍镜

C、油镜

D、中等倍数镜

E、最佳倍数镜


参考答案:B

第3题:

尿沉渣镜检时,()。

A.先用低倍镜检查,然后换高倍镜检查

B.先用高倍镜检查,然后换低倍镜检查

C.一直用低倍镜检查

D.一直用高倍镜检查


正确答案:A

第4题:

近年来纳米科技发展进步神速,极精微的各式显微镜,如共轭焦锂射显微镜、定量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使细胞的微细结构被观察得更为清楚。下列有关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内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越小
B.用10倍物镜观察水绵玻片时,玻片与物镜的距离为0.5cm,若改用30倍物镜观察时,则玻片与物镜的距离应调整为1.5cm左右
C.当用低倍镜看清楚物像后,转换成高倍镜后却看不到物像,其原因可能是被观察的物体未处于视野正中央
D.若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和转动物镜后异物不动,则异物应位于目镜上

答案:B
解析:
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X物镜放大倍数,因此放大倍数越大,目镜测微尺每小格长度代表的实际长度越小,A正确。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与玻片间距离越小,B错误。被观察物像若位于视野一侧,则转换成高倍镜后,物像可能移出视野,C正确。异物可能位于物镜、目镜和装片中,若位于物镜上,转动物镜,异物可动;若位于装片上,装片移动,异物随之移动,现移动装片和转动物镜,异物均不动,则异物应位于目镜上。D正确。

第5题:

尿沉渣镜检细胞至少观察( )。

A.5个高倍镜视野
B.10个高倍镜视野
C.15个低倍镜视野
D.20个低倍镜视野
E.全片

答案:B
解析:
离心尿液显微镜检查,先用低倍镜观察全片,再用高倍镜仔细观察。细胞检查10个高倍视野。

第6题:

使用显微镜高倍镜观察液体标本,正确的说法是

A、应加盖玻片

B、不加盖玻片

C、可加可不加

D、找到视野后加盖玻片

E、将高倍镜物镜头移到标本片上,再加盖玻片


参考答案:A

第7题:

显微摄影时为了改进底片平面像的分辨率可采用

A、低倍目镜与低倍物镜组合

B、低倍目镜与高倍物镜组合

C、高倍目镜与高倍物镜组合

D、高倍目镜与低倍物镜组合

E、以上均不是


参考答案:B

第8题:

物象在低倍镜10×下清晰可见,换高倍镜40×后看不见了,这是因为

A、玻片放反了

B、高倍物镜故障

C、物象不在视野正中央

D、焦距没调好

E、低倍物镜故障


参考答案:ABCD

第9题:

尿沉渣镜检管型至少观察( )。

A.5个高倍镜视野
B.10个高倍镜视野
C.15个低倍镜视野
D.20个低倍镜视野
E.全片

答案:D
解析:
离心尿液显微镜检查,先用低倍镜观察全片,再用高倍镜仔细观察。管型检查20个低倍视野。

第10题:

关于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直接用油浸物镜观察标本
B.用粗调节旋钮调节油浸物镜
C.直接用高倍物镜观察标本
D.先用低倍物镜观察标本
E.用粗调节旋钮调节高倍物镜

答案:D
解析:
显微镜在使用时,首先在低倍镜下使用粗调节按钮调节找到所观察对象,再转换至油浸物镜,使用细调节按钮调节。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