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要分析Si,各位同仁谁有原子吸收仪的笑气分析使用经验?分析时应注意什么?如何分析Si?我用的是PE的AA200

题目
问答题
最近要分析Si,各位同仁谁有原子吸收仪的笑气分析使用经验?分析时应注意什么?如何分析Si?我用的是PE的AA200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如果测试钡含量的话一定要加K。
2.样品前处理不能使用高氯酸,还有火焰头好象不能使用50毫米的
3.从仪器的角度讲,PE的原吸使用笑气火焰是很安全的。它对供气压力、燃烧头种类(必须使用50mm的)、点火、火焰自动切换等都有安全连锁装置和自动控制功能。燃烧时火焰中央应有一个玫瑰红的内焰(约1-2cm高,这是判断火焰是否正常的关键,如无则需加大乙炔的流量)。火焰燃烧时可能伴有啸叫声,且火焰高度有空气火焰的1.5-2倍,挺刺激的,别害怕。
4.对于硅的测定,一般不使用仪器分析,低含量的采用比色法,高含量的采用重量法。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用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分析钢材中Si、Al元素时,激发时间要适当加长。


正确答案:正确

第2题:

要保证或提高原子吸收分析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应注意切哪些问题?怎样选择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最佳条件?


正确答案: 为保证或提高原子吸收分析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就要恰当的选择原子吸收分光光度的分析条件,包括分析线的选择、空心阴极灯电流、火焰、燃烧器高度、狭缝宽度以及光源工作条件、供气速度、燃气与助燃气流量比等实验条件。
最佳条件的选择:
(1)分析线:一般选择待测元素的共振线,但测定高浓度样品时,可选次灵敏线。若火焰稳定性差时,需选用次灵敏线,对于微量元素,必须选用最强吸收线。
(2)通带:无邻近干扰线时选择较大通带,0.4nm;有邻近干扰线时选择较小通带,0.2nm。
(3)空心阴极灯电流:在保证有稳定和足够的辐射光通量下,应选择较低灯电流。
(4)火焰:对于易生成难解离化合物元素,应选择温度高的乙炔—空气,以至乙炔—氧化亚氮火焰;反之,对于易电离元素,高温火焰常引起严重的电离干扰,是不宜选用的。可归纳如下:测定Se、As用空气—氢火焰;测定Ca、Mg、Fe、Cu、Zn用空气—乙炔火焰;测定Al、Si、Cr、Mo、W用空气—乙炔,乙炔—氧化亚氮火焰。
(5)燃烧器高度:调节燃烧器高度,使空心阴极灯火焰通过自由原子浓度最大的火焰区。测定高浓度样品时,可旋转燃烧器角度,以保证灵敏度。

第3题:

原子吸收分析中如何选择光谱通带?


正确答案:“光谱通带”又称“单色器通带”,是指入射狭缝所含的波长范围。确定通带宽度是以能将共振线与邻近的非吸收线分开为原则。也就是说,在选定的狭缝宽度下,只有共振线通过出口狭缝到达检测器,大多数元素可在0.1~0.2nm通带下测定,对谱线简单的元素,宜选用较宽的狭缝,对谱线复杂的元素,宜选用较窄的狭缝。

第4题:

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为什么要加释放剂?


正确答案:在原子吸收光谱中,如有化学干扰存在,加入释放剂后,两者会化合生成一种更稳定或更难挥发的化合物,从而使待测元素从中释放出来。释放剂也叫抑制剂。

第5题:

码流分析仪是检测TS流质量的重要仪器,可以对数字电视平台各环节输出码流进行分析,请列出至少4个码流分析仪能检测/分析的主要项目TR 101 290三级错误检测、PSI/SI分析、节目信息分析、带宽分析、()、CA检测等。


正确答案:PCR检测

第6题:

原子吸收分析主要分为两类,即()原子吸收分析和()原子吸收分析。


正确答案:火焰,石墨炉无火焰

第7题:

钢铁化学分析常用的化学符号:C为(),Mn为(;),Si为()等化学分析通用符号。


正确答案:碳;碳;硅

第8题:

为什么用奥氏气体分析仪进行氢气纯度分析时,要先使气体通过KOH吸收瓶?


正确答案: 因为用奥氏气体分析仪进行气体分析时,要使气体分别通过KOH和KOH与焦性没食子酸混合的两种溶液吸收瓶,根据吸收CO2和O2的量,然后计算出氢气纯度。假如先通过KOH与焦性没食子酸碱性溶液,气体中的CO2也会被KOH与焦性没食子酸混合溶液中的KOH所吸收,给氢气的纯度分析结果造成很大误差。所以用奥氏气体分析仪进行氢气纯度分析时,先使气体通过KOH吸收瓶。

第9题:

当进行元素的原子吸收分析时所应遵循的步骤如何?


正确答案: (1)根据待测元素的灵敏度配制一相当于0.1~0.5吸光读数的标准溶液。
(2)选择仪器的实验条件。
(3)确定分析方法。
(4)确定样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及是否采取分离及富集的前处理。
(5)确定是否需要消除干扰,及消除的方法。

第10题:

分析氯气纯度时用()吸收氯气,计算公式是(),读数时应注意()。


正确答案:硫代硫酸钠溶液;X1=100-V;水准球和气体量管的液面保持同一水平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