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规定,背景值监测井和区域性控制的孔隙承压水井每年()采样1次进行监测。A 枯水期B 平水期C 丰水期D 枯水期或丰水期

题目
单选题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规定,背景值监测井和区域性控制的孔隙承压水井每年()采样1次进行监测。
A

枯水期

B

平水期

C

丰水期

D

枯水期或丰水期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一级,位于黄土地区,未搜集到近3年的水质及水位资料,本项目应监测的时段是:

A: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的水位
B:枯水期、丰水期的水质
C: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的水质。
D:枯水期、丰水期的水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地下水导则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频率。具体见导则书2019版124页表5-4。表格中要求的两期为枯平丰三期中的任意两期。题干中的应,意思表答为必须监测时期,故BC均错,D少了平期,故D错。

第2题:

已知某弱潮河口不同时期的海水入侵平均长度大致为50km、20km、10km,则对应的水期排序是()。

A:平水期、枯水期、丰水期
B: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
C: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
D: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

答案:B
解析:
海水入侵一般指由于淡水层的过量开采,使淡水与海(成)水之间的水利平衡遭到破坏海(成)水从海洋一侧向内陆运移,造成淡水水源地水质恶化变成,可能最终报废的现象。天然条件下淡水与咸水间一般能保持某种程度的动力平衡,人为地破坏这种平衡或使咸海水发生联系,因而出现海水入侵。因此,根据海水入侵的机理可知,海水入侵平均长度50km、20km、10km分别对应的应为该弱湖河口的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

第3题:

地下水监测项目中,水温监测每年1次,可与()水位监测同步进行。

A.平水期

B.丰水期

C.枯水期


正确答案:C

第4题:

一般情况,河流一级评价调查时期为一个水文年的()。

A:平水期和枯水期
B:丰水期和枯水期
C: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
D:丰水期和平水期

答案:C
解析:

第5题:

丰、平、枯水期特征明显的水域,应()进行水质评价。

A:对平、枯水期
B:对丰、平、枯水期
C:对丰、平水期
D:对丰、枯水期

答案:B
解析:

第6题:

某省监测部门计划对全省地下水水质进行监測,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 下述监测频次符合要求的是( )。
A.每年丰水期、枯水期各监测一次
B.每年丰水期、平水期各监测一次
C.每年平水期、枯水期各监測一次
D.每年监測两次,可以不考虑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


答案:A
解析:
【点评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地下氷水质监測频次要求。答案显然。

第7题:

某省监测部门计划对全省地下水水质进行监测,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下述监测频次符合要求的是()。

A:每年丰水期、枯水期各监测一次
B:每年丰水期、平水期各监测一次
C:每年平水期、枯水期各监测一次
D:每年监测两次,可以不考虑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

答案:A
解析:

第8题:

已知某弱潮河口不同时期的海水入侵平均长度大致为50km、20km、10km,则对应的水期排序是( )。

A.平水期、枯水期、丰水期
B.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
C.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
D.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

答案:B
解析:
海水入侵一般指由于淡水层的过量开采,使淡水与海(咸)水之间的水利平衡遭到破坏海(咸)水从海洋一侧向内陆运移,造成淡水水源地水质恶化变咸,可能最终报废的现象。天然条件下淡水与咸水间一般能保持某种程度的动力平衡,人为地破坏这种平衡或使咸淡水发生联系,因而出现海水入侵。因此,根据海水入侵的机理可知,海水入侵平均长度50km、20km、10km分别对应的应为该弱潮河口的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

第9题:

一般情况,湖泊、水库二级评价可只调查()。

A: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
B:丰水期和枯水期
C:平水期和枯水期
D:丰水期和平水期

答案:C
解析:

第10题:

一般情况,河口二级评价应调查()。

A:平水期和枯水期
B: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
C:丰水期和枯水期
D:人潮期和小潮期

答案:A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