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样品制备过程中,缩分后的土样经风干后,除去其中的石子和动植物残体等异物,只能使用玛瑙棒研磨,直至全部通过4mm尼龙筛

题目
判断题
土壤样品制备过程中,缩分后的土样经风干后,除去其中的石子和动植物残体等异物,只能使用玛瑙棒研磨,直至全部通过4mm尼龙筛。
A

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煤样品制备正确的方法()

  • A、将所采煤样全部破碎通过对应的筛子后,才能进行缩分。
  • B、制备煤样时,只有粒度大于25mm的煤样经破碎后,才能进行缩分。
  • C、当煤样含水分过大影响破碎和缩分时,应事先在不高于500C的温度下适当进行干燥。
  • D、当分几部分处理煤样时,正确的方法是对每部分煤样的缩分比例应是相同的,再将各部分煤样混合在一起作为一个煤样。

正确答案:C

第2题:

土壤样品制备-风干样品


正确答案: 从野外采回的土壤样品要及时放在样品盘上,摊成薄薄一层,置于干净整洁的室内通风处自然风干,严禁暴晒,并注意防止酸、碱等气体及灰尘的污染。风干过程中要经常翻动土样并将大土块捏碎以加速干燥,同时剔除侵入体。
风干后的土样按照不同的分析要求研磨过筛,充分混匀后,装入样品瓶中备用。瓶内外各放标签一张,写明编号、采样地点、土壤名称、采样深度、样品粒径、采样日期、采样人及制样时间、制样人等项目。制备好的样品要妥为贮存,避免日晒、高温、潮湿和酸碱等气体的污染。全部分析工作结束,分析数据核实无误后,试样一般还要保存三个月至一年,以备查询。“3414”试验等有价值、需要长期保存的样品,须保存于广口瓶中,用蜡封好瓶口。

第3题:

在砂石料堆上进行取样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在砂堆的原表面均匀分布的8个部位抽取共8份砂,组成一组样品
B.先铲除石料堆表层,在石料堆表面均匀分布的各部位抽取共15份石子,组成一组样品
C.砂子样品缩分时应先把砂风干拌和均匀后进行,可采用分料器缩分,或采用人工四分法缩分
D.石子应在自然状态下先行拌匀后堆成锥体后再进行缩分

答案:D
解析:
(1)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从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等量的砂8份,组成一组样品;

第4题:

简述风干土壤样品的制备过程。


正确答案: (1)风干:室温下干燥土样,有时也采用烘干(35~60℃)的方法。
(2)粉碎:剔除非土壤成分,适当磨细。
(3)过筛:不同的分析项目对筛孔有不同的要求。分析物理性质、速效养分、pH、CEC等用20目样。分析全量养分、有机质等用60~100目样。
(4)保存:防止霉变,防止污染。

第5题:

关于土壤样品的制备,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剔除植物残茬、石块、铁锰结核、石灰结核等非土壤成分
  • B、为加速干燥,将土样置于105℃下烘干
  • C、经充分磨细后,过筛时弃去不能通过的部分
  • D、不经过磨细,将土样直接过100目筛,取通过筛孔的部分进行全量养分的测定

正确答案:A

第6题:

在土样制备过程中,风干的土样碾碎后,先过()尼龙筛,然后用()弃取样品至足够分析用的数量,最后全部通过()的尼龙筛。


正确答案:2mm;四分法;100

第7题:

关于土壤样品的制备,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剔除植物残茬、石块、铁锰结核、石灰结核等非土壤成分
  • B、为加速干燥,将土样置于105℃下烘干
  • C、为加速干燥,将土样置于太阳下暴晒
  • D、经充分磨细后,过筛时弃去不能通过的部分
  • E、不经过磨细,将土样直接过100目筛,取通过筛孔的部分进行全量养分的测定

正确答案:B,C,D,E

第8题:

原始煤样,必须先全部通过25mm筛后,方允许缩分,此时允许的最小留样量为60kg。


正确答案:正确

第9题:

关于土壤样品的制备,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剔除植物残茬、石块、铁锰结核、石灰结核等非土壤成分
  • B、将土样,放在塑料盘或塑料布上,用手捏碎、摊成薄层,置于室内通风阴干
  • C、为加速干燥,将土样置于太阳下暴晒
  • D、将经磨细后全部过20目筛的土样混匀铺平,从中随机多点取出10~20克,进一步磨细,全部过100目筛

正确答案:C

第10题:

在20公斤样品(),如果要求破碎后能全部通过10号崐筛()则样品应该缩分()次.


正确答案:K=0.2;筛孔直径为2.00毫米;四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