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尿液渗透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尿液渗透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测定GFR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肾小球滤过率是肾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正常值约为120毫升/分,随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而异,正常饮食时,只有当GER降至40~50毫升/分钟以下时,血中尿素氮才超过正常。同样,血浆肌酐对评价肾功能也不灵敏,因此直接测定GFR可以早期发现肾功能降低,尤其对出现肾衰以前的肾功能降低具有重要的意义。测定GFR还可以观察病情变化及疗效。

第2题:

简述红细胞压积测定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红细胞压积:又称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红细胞压积值增高见于剧烈呕吐、肠阻塞、急性胃肠炎、瓣胃阻塞以及渗出性胸膜炎等;红细胞压积值降低见于各型贫血及伴有贫血的其他疾病过程中。

第3题:

简述测定红细胞渗透性试验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1.生理性:红细胞脆性新生儿比成人大。
2.红细胞脆性增加:见于先天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3.红细胞脆性降低:见于低色素性贫血、阻塞性黄疸、脾切除术后、靶形细胞性贫血、急性肝炎、恶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铅中毒等。

第4题:

尿液渗透量测定是肾脏()和()功能较为精确的检查方法。


正确答案:浓缩;稀释

第5题:

试述尿液17-酮类固醇测定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尿中17-酮类固醇,男性来自肾上腺皮质及辜丸,女性来自肾上腺皮质,其排泄量与年龄有关.,儿童较低,25罗时最高,其后年龄增大,排泄量降低。17-酮类固醇排泄量增加见于: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迸,如肾上腺皮质癌,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症(柯兴氏病),肢端肥大症,辜丸间质细胞肿瘤,以及肾上腺性异常症(性早熟,先天性肾上腺增生所致的女性假两性畸形)。减低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阿狄森氏病),脑下垂体机能减退,性机能减退,妻丸切除后,以及某些慢性病如结核、肝病、糖尿病、重症营养不良等。

第6题:

简述渗透压的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检测方法:渗透压的测定通常是用冰点渗透压仪,通过测定溶液冰点下降率来计算渗透压。
临床意义:根据血浆渗透压的变化,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资料,可判断患者是否有电解质及水平衡紊乱,并能分析其紊乱的性质。

第7题:

简述眼压的概念、测定眼压的临床意义、正常眼压值及测定方法。


正确答案: 眼内压(简称眼压):眼球内容物作用于眼球壁的压力称眼内压。
临床意义:眼压测定是青光眼及高眼压症的重要诊断依据之一,也是判断治疗效果和观察病情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
眼压正常范围:10—21mmHg(1.3—2.8kpA.。
测定方法:目前临床常用测定眼压的眼压计分三种类型:
(1)压陷式眼压计(休氏眼压计)。
(2)压平式眼压计(哥德曼眼压计)、非接触式眼压计。
(3)动态眼压计。

第8题:

简述尿液Ig定量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机体的免疫功能或反应的异常是一起各种肾脏疾病的重要原因,在循环中特异性的抗体-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并激活补体而造成肾组织损害。基底膜细胞间缝隙的孔径大小对IgG、IgA、IgM滤过起着主要的屏障作用,感染、肾中毒、血管病变和免疫损伤等均可导致基底膜孔径变大,单纯性膜孔径轻度增大时,尿液中以IgG滤出增多为主,形成部分选择性肾小球性蛋白尿;当滤过膜损伤加重时,尿液中除IgG排出率增加外,分子量较大的IgM也开始滤出增多,形成非选择性肾小球性蛋白尿。此外,在IgA肾病患者虽无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的特异性改变,但约40%-50%的IgA肾病患者血清IgA明显高于正常。尿液中游离轻链的检测对诊断轻链病是不可缺少的步骤,并对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的分型鉴定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第9题:

简述尿液渗透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是了解肾脏浓缩和稀释功能较为精确的检查方法。

第10题:

简述快速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为监测病情变化,每日多次尿糖定性检测虽然简单易行,但不够敏感和可靠。自我监测血糖(SMBG),即快速血糖测定是近10年来糖尿病患者管理方法的主要进展之一,为糖尿病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一种动态数据,应用便携血糖计可经常观察和记录患者血糖水平,为调整药物剂量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