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三中,施工单位可采用哪些方法减少混凝土发热量?

题目
问答题
事件三中,施工单位可采用哪些方法减少混凝土发热量?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大(2)型水库工程主要由主坝、副坝、溢洪道、放水洞、电站等建筑物组成,其中主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75m。本工程施工混凝土运输主要采用混凝土泵和塔机;溢洪道和电站上部预制构件采用起重机吊装;放水洞采用光面爆破法施工;电站机组采用厂房内的桁车安装。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下列事件:
事件一:为加强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控制,项目法人组织制定了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成立了质量与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施工单位项目经理任指挥,项目监理部、设计代表处的安全分管人员为副指挥。
事件二:为避免主坝在施工过程中产生贯穿性裂缝,施工单位采取了减少混凝土的发热量、降低混凝土的入仓温度、加速混凝土散热等多项温控措施。
事件三:在溢洪道上部预制构件安装过程中,由于设备故障,起重机吊装的预制件突然坠落,致1人死亡、2人重伤、1人轻伤。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立即向项目法人报告。在事故调查中发现,起重机操作人员没有相应的资格证书。
<1> 、根据《水利工程建设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指出事件一中质量与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组成人员的不妥之处。该指挥部应由哪些人员组成?
<2> 、根据《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事件一中项目法人组织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3> 、事件二中施工单位可采取哪些具体措施以减少混凝土的发热量?
<4> 、根据《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事件三中安全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还应立即向哪些部门或机构报告?本工程哪些施工人员应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答案:
解析:
<1> 、不妥之处:施工单位项目经理任指挥,项目监理部、设计代表处的安全分管人员为副指挥;工程项目建设质量与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的组成如下:指挥:项目法人主要负责人;副指挥:工程各参建单位主要负责人;成员:工程各参建单位有关人员。
<2> 、应急救援预案应当包括:紧急救援的组织机构、人员配备、物资准备、人员财产救援措施、事故分析与报告等方面的方案。
<3> 、减少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1)根据坝体的应力场及结构设计要求对坝体进行分区,对于不同分区采用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2)采用低流态或无坍落度干硬性贫混凝土;3)改善骨料级配,增大骨料粒径; 4)大量掺粉煤灰; 5)采用高效外加减水剂;6)采用低发热量的水泥。
<4> 、向当地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报告;登高架设人员、垂直运输作业人员、起重信号工、爆破作业人员、安装拆卸工。

第2题:

(2013年)背景:
事件二:为避免主坝在施工过程中产生贯穿性裂缝,施工单位采取了减少混凝土的发热 量、降低混凝土的入仓温度、加速混凝土散热等多项温控措施。
问题:
3.事件二中施工单位可采取哪些具体措施以减少混凝土的发热量?


答案:
解析:
减少混凝土发热量的具体措施有:减少水泥用量、选用低发热量水泥;掺加粉煤灰; 采用低流态混凝土;掺高效外加剂(或高效减水剂);加大骨料粒径、优选骨料级配。

第3题:

在混凝土施工中,掺入粉煤灰的目的是( )。

A.减少混凝土后期发热量

B.减少混凝土初期发热量

C.增加混凝土的前期强度

D.增加混凝土的后期强度

E.简化混凝土的温控措施


正确答案:BDE

第4题:

陈村水利枢纽工程主要由主坝(黏土心墙土石坝)、副坝(混凝土重力坝)、溢洪道、引水涵洞等建筑物组成。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一:引水涵洞洞身倾角35°,由于围岩坚硬,洞身采用了小药量的火花起爆作业。
事件二:施工单位报送的施工方案部分内容如下:选用振动碾对坝体填筑土料进行压实;施工前通过碾压实验确定土料填筑压实参数:坝体填筑时先进行黏土心墙填筑,待心墙填筑完成后,再进行上下游反滤料及坝壳料填筑。
事件三:副坝混凝土施工中,施工单位为防止出现深层裂缝,施工单位采取了降低混凝土入仓温度等多项温度控制措施。
事件四:在主坝施工中,经常对土料场进行检查。
事件五:为加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水行政主管单位分别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了现场考核。
问题:
1. 指出事件一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2. 简单说明事件二中施工单位通过碾压试验,确定的黏土心墙土料填筑压实参数主要包括哪些?指出事件二中坝体填筑的不妥之处,并说明正确做法。
3. 根据事件三中,副坝混凝土施工中,可采用哪些温度措施控制?
4. 在事件四中,为进行土料场质量控制,土料场应经常检查哪些内容?
5. 事件五中,根据水利部《水利建设质量工作考核办法》(水建管[2014]351号),涉及施工单位施工质量保证主要考核的内容有哪些?
问题:
1. 指出事件一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2. 简单说明事件二中施工单位通过碾压试验,确定的黏土心墙土料填筑压实参数主要包括哪些?指出事件二中坝体填筑的不妥之处,并说明正确做法。
3. 根据事件三中,副坝混凝土施工中,可采用哪些温度措施控制?
4. 在事件四中,为进行土料场质量控制,土料场应经常检查哪些内容?
5. 事件五中,根据水利部《水利建设质量工作考核办法》(水建管[2014]351号),涉及施工单位施工质量保证主要考核的内容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不妥之处洞身采用了小药量的火花起爆作业。
理由:深孔、竖井、倾角大于30°的斜井、有瓦斯和粉尘爆炸危险等工作面的爆破,禁止采用火花起爆。
问题:
2.压实参数主要包括:碾压机具的重量(或碾重)、土料的含水量、碾压遍数、铺土厚度、震动频率、行走速率。
不妥之处:先进行黏土心墙填筑,再进行上下游反滤料及坝壳料填筑。
正确做法:心墙应同上下游反滤料及坝壳料平起填筑,在夯实土砂结合部时,宜先夯土边一侧,等合格后再夯反滤料,不能交替夯实,影响质量。
3. 副坝混凝土施工中,温度控制措施有:
(一)原材料和配合比优化,降低水化热温升
1. 减少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1)坝体分区
(2)采用低流态或干硬性贫混凝土
(3)改善骨料级配,增大骨料粒径
(4)大量掺粉煤灰
(5)高效外加减水剂
2. 用低发热量的水泥
(二)降低混凝土的入仓温度
1. 合理安排浇筑时间
2. 采用加冰或加冰水拌和
3. 对骨料进行预冷
(三)加速混凝土散热
1. 采用自然散热冷却降温
(1)薄层浇筑
(2)高温季节,已采取预冷措施的,采用厚块浇筑
2. 混凝土内预埋水管通水冷却
(四)合理分缝分块。控制相邻坝块,坝段高差
(五)混凝土表面保温与养护

4. 对土料场应经常检查所取土料的土质情况、土块大小、杂质含量和含水量等。

5. 根据水利部《水利建设质量工作考核办法》(水建管[2014]351号),涉及施工单位施工质量保证主要考核以下内容:
① 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建立与执行;
② 现场施工管理机构及责任人;
③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④ 施工材料、设备选用等。

第5题: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主要有( )

A、减少混凝土的发热量
B、降低混凝土的入仓温度
C、加速混凝土散热等。
D、增加混凝土的发热量
E、减缓混凝土散热等。

答案:A,B,C
解析:
2018新教材P90~91

该题主要考察的是: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主要有减少混凝土的发热量、降低混凝土的入仓温度、加速混凝土散热等。故答案为ABC

第6题:

某大(2)型水库工程主要由主坝、副坝、溢洪道、放水洞、电站等建筑物组成,其中主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75m。本工程施工混凝土运输主要采用混凝土泵和塔机;溢洪道和电站上部预制构件采用起重机吊装;放水洞采用光面爆破法施工;电站机组采用厂房内的桁车安装。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下列事件:
事件1:为加强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控制,项目法人组织制定了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成立了质量与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施工单位项目经理人为指挥,项目监理部、设计代表处的安全分管人员为副指挥。
事件2:为避免主坝在施工过程中产生贯穿性裂缝,施工单位采取了减少混凝土的发热量、降低混凝土的入仓温度、加速混凝土散热等多项温控措施。
事件3:在溢洪道上部预制构件安装过程中,由于设备故障,起重机吊装的预制件突然坠落,致1人死亡、2人重伤、1人轻伤。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立即向项目法人报告。在事故调查中发现,起重机操作人员没有相应的资格证书。
【问题】
1.根据《水利工程建设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指出事件1中质量与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组成人员的不妥之处。该指挥部应由哪些人员组成
2.根据《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事件1中项目法人组织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3.事件2中施工单位可采取哪些具体措施以减少混凝土的发热量
4.根据《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事件3中安全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还应立即向哪些部门或机构报告本工程哪些施工人员应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答案:
解析:
1.事件1中质量与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组成人员的不妥之处:施工单位项目经理人为指挥,项目监理部、设计代表处的安全分管人员为副指挥。该指挥部应由以下人员组成:指挥为项目法人主要负责人;副指挥为工程各参建单位主要负责人;成员为工程各参建单位有关人员。2.事件1中项目法人组织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的主要内容包括:紧急救援的组织机构、人员配备、物资准备、人员财产救援措施、事故分析与报告等方面的方案。
3.施工单位可采取以下具体措施以减少混凝土的发热量:
(1)采用减少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①根据坝体的应力场及结构设计要求对坝体进行分区,对于不同分区采用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②采用低流态或无坍落度干硬性贫混凝土;
③改善骨料级配,增大骨料粒径,对少筋混凝土坝可埋设大块石;
④大量掺粉煤灰,掺合料的用量可达水泥用量的25%~60%;
⑤采用高效外加减水剂。
(2)采用低发热量的水泥。
4.事件3中安全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还应向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及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报告;同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本工程的垂直运输机械作业人员、安装拆卸工、爆破作业人员、起重信号工、登高架设作业人员等特种作业人员应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第7题:

在混凝土施工中,掺人粉煤灰的目的是 ( )
A.减少混凝土后期发热量 B.减少混凝土初期发热量C.增加混凝土的前期强度 D.增加混凝土的后期强度 E.简化混凝土的温控措施


答案:B,D,E
解析:
在混凝土施工中,掺入粉煤灰不仅可以减少混凝土的初期发热量,增加混凝土的后期强度,简化混凝土的温控措施,而且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

第8题: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有( )等。
A、减少混凝土的发热量
B、降低混凝土的入仓温度
C、减小粗骨料粒径
D、减少煤灰掺量
E、加速混凝土散热


答案:A,B,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有:减少混凝土的发热量、降低混凝土的入仓温度、加速混凝土散热。参见教材P88。

第9题:

背景资料:
某新建排灌结合的泵站工程,共安装6台机组,设计流量51.0m3/s,总装机功率7200kW。泵站采用肘型进水流道,平直管出水流道,下部为块基型墩墙式结构,上部为排架式结构。施工过程中有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为加强施工安全管理,项目部成立了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并配备了专职安全员;确定了施工安全管理目标,部分内容如下:
(1)扬尘、噪声、职业危害作业点合格率95%;
(2)特种设备操作人员三级安全教育率98%;
(3)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100%。
事件二:项目部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其部分内容如下:
(1)施工用电由系统电网接入,现场安装变压器一台;
(2)泵室基坑采用1:2坡比明挖施工,基坑深度7.5m;
(3)泵室底板、墩墙施工采用钢管脚手架支撑,中间设施工通道;
(4)混凝土浇筑采用塔式起重机进行垂直运输。
事件三:施工单位为防止泵站底板、流道及墩墙开裂,组织制定了减少混凝土发热量、降低混凝土人仓温度、加速混凝土散热等温控措施。
问题:
1.根据《泵站设计规范》GB 50265--2010,说明本泵站工程等别、规模及主要建筑物级别。
2.事件一中,操作人员“三级安全教育”是指哪三级 指出施工安全管理目标中的不妥之处,并改正。
3.在事件二明确的工程部位中,哪些部位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4.事件三中,施工单位可采用哪些方法减少混凝土发热量


答案:
解析:
1.工程等别为 Ⅱ等;工程规模为大(2)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2级。
此题考察考生对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的掌握情况。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252--2000和《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2010的规定,本工程等别为 Ⅱ等;工程规模为大(2)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2级。
2.
三级安全教育是指公司、项目部和作业班组。
作业点合格率95%不妥,应为100%;
三级安全教育率98%不妥,应为100%。

这是一道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题,考核考生对操作人员三级安全教育和施工安全管理目标的掌握情况。
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有关规定,操作人员三级安全教育指公司、项目部、作业班组三级。扬尘、噪声、职业危害作业点合格率、操作人员三级安全教育率及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均为100%。这是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有关知识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3.
事件二明确的工程部位中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的有:临时用电设施(变压器)、施工起重机械(塔式起重机)、脚手架、施工通道口、基坑边沿等。

此题考察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考核考生对具体工程条件下安全警示标志设置的理解和把握。
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工程施工的临时用电设施、施工起重机械、脚手架、施工通道口、基坑边沿、炸药库、油库等部位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本案例事件二中:
(1)施工用电由系统电网接入,现场安装变压器一台;
(2)泵室基坑采用1:2坡比明挖施工,基坑深度7.5m;
(3)泵室底板、墩墙施工采用钢管脚手架支撑,中间设施工通道;
(4)混凝土浇筑采用塔式起重机进行垂直运输。
因此,结合本工程具体条件,事件二明确的工程部位中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的有:临时用电设施(变压器)、施工起重机械(塔式起重机)、脚手架、施工通道口、基坑边沿等。
4.
减少混凝土发热量的方法有:改善骨料级配,增大骨料粒径;掺粉煤灰、高效减水剂;采用低发热量的水泥;采用低流态混凝土;在流道混凝土合适部位抛填块石或砌筑块石砌体。

此题考察混凝土温控防裂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考核考生对减少混凝土发热量方法的掌握情况。
由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远高于抗拉强度,在温度压应力作用下不致破坏的混凝土,当受到温度拉应力作用时,常因抗拉强度不足而产生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有表面裂缝、贯穿裂缝和深层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紧靠基础产生的贯穿裂缝,无论对建筑物的整体受力还是防渗效果的影响比之浅层表面裂缝的危害都大得多。表面裂缝也可能成为深层裂缝的诱发因素,对建筑物的抗风化能力和耐久性有一定影响。因此,对大体积混凝土应做好温度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主要有减少混凝土的发热量、降低混凝土的入仓温度、加速混凝土散热等。其中结合本案例施工条件,减少混凝土发热量的方法有:改善骨料级配,增大骨料粒径;掺粉煤灰、高效减水剂;采用低发热量的水泥;采用低流态混凝土;在流道混凝土合适部位抛填块石或砌筑块石砌体。

第10题: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主要有( )

A.减少混凝土的发热量
B.降低混凝土的入仓温度
C.加速混凝土散热等
D.增加混凝土的发热量
E.减缓混凝土散热等

答案:A,B,C
解析:
2019版教材P103页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主要有减少混凝土的发热量、降低混凝土的入仓温度、加速混凝土散热等。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