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质量事故类别,指出本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在方案制定的组织和报批程序方面的不妥之处,并说明正确做法。

题目
问答题
根据质量事故类别,指出本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在方案制定的组织和报批程序方面的不妥之处,并说明正确做法。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发生质量事故应对质量事故进行分析,按规定程序报告并做好事故处理鉴定记录,建立质量事故档案。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记录的主要内容有()。

A.质量事故报告
B.实施记录
C.处理方案
D.工程质量保修书
E.验收记录

答案:A,B,C,E
解析:
2020新版教材P287页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记录:做好事故处理鉴定记录,建立质量事故档案,主要包括质量事故报告、实施记录、处理方案、实施记录和验收记录。”D选项的工程质量保修书是工程竣工文件里的内容之一 。

第2题:


背景资料


某水库溢洪道加固工程,控制段共3孔,每孔净宽8.0m。加固方案为:底板顶面增浇20cm厚混凝土,闸墩外包15cm厚混凝土,拆除重建排架、启闭机房、公路桥及下游消能防冲设施。溢洪道加固施工时,在铺盖上游填筑土围堰断流施工,围堰断面如图所示。随着汛期临近,堰前水位不断上升,某天突然发现堰后有大面积管涌群,施工单位为防止事故发生,及时就近挖取黏性土进行封堵,随后上游水位继续上涨,封堵失败,围堰决口,导致刚浇筑的溢洪道底板、下游消能防冲设施被冲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事故发生后,项目法人组织联合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根据水利部《贯彻质量发展纲要、提升水利工程质量的实施意见》(水建管[2012]581号)中的“四不放过原则”对事故进行了处理;施工单位组织制定处理方案,报监理机构批准后,对事故进行了处理,处理后不影响工程正常使用,对工程使用寿命影响不大。



问题


1.本工程事故发生前施工单位对管涌群采取的处理措施有何不妥?并简要说明本工程管涌的抢护原则和正确抢护措施。


2.根据《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水利工程质量事故一般分为哪几类?并指出本工程质量事故类别。


3.根据质量事故类别,指出本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在方案制定和报批程序方面的不妥之处,并说明正确做法。


4.根据水利部《贯彻质量发展纲要、提升水利工程质量的实施意见》(水建管[2012]581号),说明背景材料中“四不放过原则”的具体内容。




答案:
解析:

1.【参考答案】施工单位采用黏性土对管涌群进行封堵不妥;管涌的抢护原则是:制止涌水带砂,而留有渗水出路;本工程的正确抢护措施:用透水性较好的砂、石、土工织物、梢料等反滤材料在管涌群出口处进行压盖。【考点解析】这是一道有关渗流方面的考题,考核考生对汛期施工险情判断与抢险,尤其是管涌处理的掌握情况。施工期间,尤其是汛期来临时,围堰以及基坑在高水头作用下发生的险情主要有漏洞、管涌和漫溢等。根据案例给出地基结构,本工程堰后渗漏是管涌,施工单位采用黏性土对管涌群进行封堵显然不妥;管涌的抢护原则是:制止涌水带砂,而留有渗水出路;本工程的正确抢护措施:用透水性较好的砂、石、土工织物、梢料等反滤材料在管涌群出口处进行压盖。


2.【参考答案】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分为一般质量事故、较大质量事故、重大质量事故、特大质量事故。本工程质量事故类别为较大质量事故。【考点解析】这是一道有关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方面的考题,考核考生对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分类的掌握情况。根据《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工程质量事故按直接经济损失的大小,检查、处理事故对工期的影响时间长短和对工程正常使用的影响,分为一般质量事故、较大质量事故、重大质量事故、特大质量事故。其中:一般质量事故指对工程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经处理后不影响正常使用并不影响使用寿命的事故。较大质量事故指对工程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或延误较短工期,经处理后不影响正常使用但对工程使用寿命有一定影响的事故。重大质量事故指对工程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较长时间延误工期,经处理后不影响正常使用但对工程使用寿命有较大影响的事故。特大质量事故指对工程造成特大经济损失或长时间延误工期,经处理仍对正常使用和工程使用寿命有较大影响的事故。本工程围堰决口,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事故处理后不影响工程正常使用,对工程使用寿命影响不大,查“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分类标准表”,本工程质量事故类别为较大质量事故。


3.【参考答案】施工单位组织有关单位制定处理方案,报监理机构批准后实施不妥;正确做法:应由项目法人组织有关单位制定处理方案,经上级主管部门审定后实施,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机构)备案。【考点解析】这是一道有关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方面的考题,考核考生针对不同类别质量事故,由谁来制定处理方案,又由谁组织实施等规定的掌握情况。根据《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水利部令第9号),发生质量事故后,必须针对事故原因提出工程处理方案,经有关单位审定后实施。其中:一般质量事故,由项目法人负责组织有关单位制定处理方案并实施,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较大质量事故,由项目法人负责组织有关单位制定处理方案,经上级主管部门审定后实施,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机构备案。重大质量事故,由项目法人负责组织有关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征得事故调查组意见后,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机构审定后实施。特大质量事故,由项目法人负责组织有关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征得事故调查组意见后,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机构审定后实施,并报水利部备案。本工程质量事故类别为较大质量事故,应由项目法人组织有关单位制定处理方案,经上级主管部门审定后实施,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机构)备案。


4.【参考答案】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不查清楚不放过、主要事故责任者和职工未受到教育不放过、补救和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受到处理不放过。【考点解析】这是一道有关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方面的考题,考核考生对“四不放过原则”的掌握情况。《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水利部令第9号)中有三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不查清楚不放过、主要事故责任者和职工未受教育不放过、补救和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2012年水利部《关于贯彻质量发展纲要、提升水利工程质量的实施意见》(水建管[2012]581号)要求: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必须坚持“事故原因不查清楚不放过、主要事故责任者和职工未受到教育不放过、补救和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受到处理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






第3题:

由项目法人负责组织有关单位制定处理方案并实施的质量事故是( )。

A.重大质量事故

B.较大质量事故

C.一般质量事故

D.特大质量事故


正确答案:C

第4题:


背景


某水库溢洪道加固工程,控制段共3孔,每孔净宽8.0m,加固方案为:底板顶面增浇20cm厚混凝土,闸墩外包15cm厚混凝土,拆除重建排架、启闭机房、公路桥及下游消能防冲设施。溢洪道加固施工时,在铺盖上游填筑土围堰断流施工,围堰断面如图所示。随着汛期临近,堰前水位不断上升,某天突然发现堰后有大面积管涌群,施工单位为防止事故发生,及时就近挖取黏性土进行封堵,随后上游水位继续上涨,封堵失败,围堰决口,导致刚浇筑的溢洪道底板、下游消能防冲设施被冲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按“三不放过原则”,组织有关单位制定处理方案,报监理机构批准后,对事故进行了处理,处理后不影响工程正常使用,对工程使用寿命影响不大。


问题:


1.本工程事故发生前施工单位对管涌群采取的处理措施有何不妥?并简要说明本工程管涌的抢护原则和正确抢护措施。


2.根据《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水利工程质量事故一般分为哪几类?并指出本工程质量事故类别。


3.根据质量事故类别,指出本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在方案制定的组织和报批程序方面的不妥之处,并说明正确做法。


4.根据《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说明背景材料中“三不放过原则”的具体内容。





答案:
解析:

1.对管涌群挖取黏性土封堵不妥。管涌的抢护原则为:制止涌水带砂,而留有渗水出路。正确的抢护措施是:应选用透水性好的砂石、土工织物、梢料等材料,切忌使用不透水材料。


2.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分为以下四类:一般质量事故、较大质量事故,重大质量事故、特大质量事故。本工程质量事故属于较大质量事故。


3.(1)施工单位组织有关单位制定处理方案不妥,应由项目法人组织有关单位制定处理方案。(2)报监理单位批准后,对事故进行了处理不妥应经上级主管部门审定后实施,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机构备案。


4.“三不放过原则”的具体、内容为:事故原因不查清楚不放过、主要事故责任者和职工未受教育不方过、补救和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本案例第1问主要考查管涌的抢护原则、抢护措施及管涌群的处理措施。在堰内出现大面积管涌或管涌群时,如果料源充足,可采用反滤层压盖的方法,以降低涌水流速,制止地基泥砂流失,稳定险情。反滤层压盖应选用透水性好的砂石、土工织物、梢料等材料,切忌使用不透水材料。所以对管涌群挖取黏性土封堵不妥。管涌的抢护原则为制止涌水带砂,但留有渗水出路。这样既可使砂层不再被破坏,又可以降低附近渗水压力,使险情得以控制和稳定。本案例第2问主要考查水利工程质量事故的分类标准。根据《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工程质量事故按直接经济损失的大小,检查、处理事故对工期的影响时间长短和对工程正常使用的影响,分类为一般质量事故、较大质量事故、重大质量事故、特大质量事故。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具体分类见下表。


本案例第3问主要考查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要求。发生质量事故后,必须针对事故原因提出工程处理方案,经有关单位审定后实施。其中:①一般质量事故,由项目法人负责组织有关单位制定处理方案并实施,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②较大质量事故,由项目法人负责组织有关单位制定处理方案,经上级主管部门审定后实施,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机构备案。③重大质量事故,由项目法人负责组织有关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征得事故调查组意见后,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机构审定后实施。④特大质量事故,由项目法人负责组织有关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征得事故调查组意见后,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机构审定后实施,并报水利部备案。本案例第4问主要考查质量事故处理原则。发生质量事故,必须坚持“事故原因不查清楚不放过、主要事故责任者和职工未受教育不放过、补救和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的原则(简称“三不放过原则”),认真调查事故原因,研究处理措施,查明事故责任,做好事故处理工作。【本知识点在第四版新教材中已更改:根据水利部《关于贯彻质量发展纲要、提升水利工程质量的实施意见》(水建管[2011]581号),坚持“事故原因不查清楚不放过、主要事故责任者和职工未受到教育不放过、补救和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受到处理不放过”的原则,做好事故处理工作】



第5题:

某水库拦河水闸加固工程,控制段共2 孔,每孔净宽10m。加固方案为:底板顶面浇20cm厚混凝土,闸墩外包15cm 厚混凝土,拆除重建排架、启闭机房、公路桥及下游消能防冲设施。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1:排架柱混凝土浇筑时,由于高温天气,混凝土入仓时,施工单位发现混凝土和易性较差,施工单位在现场对混凝土采取了加水措施,使和易性得到满足。
事件2:在水闸底板基坑土方开挖施工中,发生土方质量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5 万元。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迅速向上级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并按照“四不放过原则”,组织有关单位制定处理方案,报监理机构批准后,对事故进行了处理,处理后不影响工程正常使用,对工程使用寿命影响不大。随后法人组织进行事故 调查。
事件3:根据《水利部水利关于修订印发水利建设质量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水建管[2018]102 号),工程建设过程中,水行政主管单位对施工单位进行了考核。
事件4:为确保工程质量,根据《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巡查实施细则》,上级部门严格开展质量监督巡查工作。对工程各参建单位的质量行为和实体质量进行抽查,对质量监督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
问题:
1. 事件1 中,施工单位的做法有无不妥,如有请说明理由。
2. 根据《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水利工程质量事故一般分为哪几类?并指出本工程质量事故类别。
3. 根据质量事故类别,指出本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在方案制定的组织和报批程序方面的不妥之处,并说明正确做法。
4. 根据《贯彻质量发展纲要提升水利工程质量的实施意见》(水建管[2012]581 号),说明背景材料中“四不放过原则”的具体内容。
5. 事件3 中,根据《水利部关于修订印发水利建设质量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水建管[2018]102 号),涉及施工单位质量考核的内容有哪些?
6. 事件4 中,根据《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巡查实施细则》,对施工单位质量监督巡查的内容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
“施工单位在现场对混凝土采取了加水措施”不妥。
理由:根据《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浇筑混凝土时,严禁在仓内加水。如发现混凝土和易性较差时,必须采取加强振捣等措施,以保证混凝土质量。
2.
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分为以下四类:一般质量事故,较大质量事故,重大质量事故,特大质量事故。本工程造成经济损失95 万元,在30-100 之间,属于较大质量事故。
3.
不妥1:施工单位迅速向上级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理由:应由项目法人报告。
不妥2:施工单位组织有关单位制定处理方案。
理由:应由项目法人组织有关单位制定处理方案。
不妥3:报监理单位批准后,对事故进行了处理。
理由:应经上级主管部门审定后实施,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备案。
不妥4:法人组织事故调查。
理由:本事故为较大事故,应由项目主管部门负责调查。
4.
“四不放过原则”的具体内容为:“事故原因不查明不放过、主要事故责任者和职工未受教育不放过、补救和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5.
根据《水利部关于修订印发水利建设质量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水建管[2018]102 号),涉及施工单位施工质量保证主要考核要点包括:
① 质量保证体系建立情况;
②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情况;
③ 施工现场管理情况;
④ 已完工程实体质量情况。
6.
对施工单位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现场管理机构的组建和人员到位情况,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情况,工程原材料、中间产品和实体质量的检测情况,施工资料是否完整、真实,工程质量评定是否及时、规范,工程实体质量情况等。

第6题:

发生质量事故应对质量事故进行分析,按规定程序报告并做好事故处理鉴定记录,建立质量事故档案。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记录的主要内容有( )。
A、质量事故报告
B、实施记录
C、处理方案
D、工程质量保修书
E、验收记录


答案:A,B,C,E
解析: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记录主要包括:质量事故报告、处理方案、实施记录和验收记录。参见教材P275。

第7题:

某水库溢洪道加固工程,控制段共3孔,每孔净宽8.0m。加固方案为:底板顶面增浇20cm厚混凝土,闸墩外包15cm厚混凝土,拆除重建排架、启闭机房、公路桥及下游消能防冲设施。
溢洪道加固施工时,在铺盖上游填筑土围堰断流施工,围堰断面如图2所示。随着汛期临近,堰前水位不断上升,某天突然发现堰后有大面积管涌群,施工单位为防止事故发生,及时就近挖取黏性土进行封堵,随后上游水位继续上涨,封堵失败,围堰决口,导致刚浇筑的溢洪道底板、下游消能防冲设施被冲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按“三不放过原则”,组织有关单位制订处理方案,报监理机构批准后,对事故进行了处理,处理后不影响工程正常使用,对工程使用寿命影响不大。



【问题】
1.本工程事故发生前施工单位对管涌群采取的处理措施有何不妥并简要说明本工程管涌的抢护原则和正确抢护措施。
2.根据《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水利工程质量事故一般分为哪几类并指出本工程质量事故类别。
3.根据质量事故类别,指出本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在方案制订的组织和报批程序方面的不妥之处,并说明正确做法。
4.根据《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说明背景资料中“三不放过原则”的具体内容。


答案:
解析:
1.本工程事故发生前施工单位对管涌群采取的处理措施的不妥之处:施工单位采用黏性土对管涌群进行封堵。本工程管涌的抢护原则:制止涌水带砂,而留有渗水出路。
本工程的正确抢护措施:用透水性较好的砂、石、土工织物、梢料等反滤材料在管涌群出口处进行压盖。
2.根据《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水利工程质量事故一般分为一般质量事故、较大质量事故、重大质量事故、特大质量事故。
本工程质量事故类别为较大质量事故。
3.根据质量事故类别,本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在方案制订的组织和报批程序方面的不妥之处:施工单位组织有关单位制订处理方案,报监理机构批准后实施。
正确做法:应由项目法人组织有关单位制订处理方案,经上级主管部门审定后实施,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机构)备案。
4.根据《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三不放过原则”的具体内容包括:事故原因不查清楚不放过、主要事故责任者和职工未受教育不放过、补救和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第8题:

监理工程师的做法是否正确?按质量事故处理程序,项目部对该质量事故应 如何**?


正确答案:
正确。(1分)  项目部应尽快写出质量事故调查报告;(1分)进行质量事故产生原因的分析;(1分)制定处理方案;(1分)写出事故处理报告。(1分)

第9题:

由项目法人负责组织有关单位制定处理方案并实施的质量事故是()。

A、重大质量事故
B、较大质量事故
C、一般质量事故
D、特大质量事故

答案:C
解析:
2018新教材P199页 (1) 一般质量事故,由项目法人负责组织有关单位制定处理方案并实施,报上级主管 部门备案。 (2) 较大质量事故,由项目法人负责组织有关单位制定处理方案,经上级主管部门审 定后实施,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备案。 (3) 重大质量事故,由项目法人负责组织有关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征得事故调查组意 见后,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机构审定后实施。 (4) 特大质量事故,由项目法人负责组织有关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征得事故调查组意 见后,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机构审定后实施,并报水利部备案。

第10题:

工程施工质量事故的处理包括: ①事故调查; ②事故原因分析; ③事故处理; ④事故处理的鉴定验收; ⑤制定事故处理方案。 其正确的程序为()。

  • A、①②③④⑤
  • B、②①③④⑤
  • C、②①⑤③④
  • D、①②⑤③④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