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崇明岛形成和演化历史最为贴切的成语是()

题目
单选题
描述崇明岛形成和演化历史最为贴切的成语是()
A

沧海桑田

B

海枯石烂

C

天翻地覆

D

惊天动地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人类不是孤立的存在,也不是普通的存在,而是在宇宙演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和历史作用的存在。因此,为了真正弄懂人类是什么,必须把人类放到宇宙的存在和演化中去把握,必须深入认识宇宙的结构与演化。 对这段文字内容概括最为准确的是()

  • A、认识宇宙的结构与演化的重要性
  • B、人类是特殊的客观存在
  • C、必须在了解宇宙结构与演化的基础上认识人类
  • D、人类是什么与宇宙的结构和演化息息相关

正确答案:C

第2题:

我们经常用“同仇敌忾”这个成语来形容全体痛恨仇人,那么这个成语演化自《诗经》中的哪个作品?


正确答案:这个成语演化自《诗经》中的《秦风·无衣》。

第3题:

这段话中,包含并演化出的两个成语是什么?


正确答案:
“望洋兴叹”和“贻笑大方”。

第4题:

简述南海的主要形成阶段及演化历史。


正确答案: 南海主要包括北部大陆架、南部大陆架和中央海盆,南海海盆呈菱形长轴北东方向延伸,南海海盆大约以115E化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海底山脉基本走向是东西方向称为中央海盆,西部山脉基本走向北东南西方向,中间被中沙隆割断分为两个次海盆,北部称为西比次海盆,南部称为南北次海盆。
南海是被动边缘背景上张开的洋盆,南海海盆中有三个残留的海底扩张中心,在晚始新世—早渐新世和晚渐新世—早中新世分别发生了两次海底扩张.早期的扩张方向为NW—SE向,产生了南海西北次海盆和西南次海盆。南海海盆主体是在32-17ma通过近南北向的海底扩张形成的,在扩张过程中伴随着原与中国南部陆缘临接的南沙,北巴拉望等微陆块向南漂移打开了南海中央海盆。
中渐新世南海海盆东缘岩石圈沿马尼拉海沟俯冲与吕宋岛弧之下,晚始新世以来吕宋岛弧发生北移和旋转,吕宋岛弧不断向西北推进,在中新世晚期其南端与南海海盆南缘发生碰撞,稍后其北端与南海海盆发生碰撞。可见自中新世至今南海海盆是处于衰亡关闭中的老年期边缘盆地,原先向东敞开的海盆现已称为四周被大陆地块和岛弧地块全面包围的残留边缘盆地。
一般以为,南海的演化主要经历了先前的(古新世)大陆裂陷(Continentalrifting)、32—17Ma间的海底扩张(Oceanicfloorspreading)、17Ma以来的马尼拉海沟俯冲消减(Manilasubduction)三个阶段。

第5题:

历史演化


正确答案: 古代朴素自然观(公元前7世纪—前5世纪)中世纪神学自然观(公元5世纪—15世纪)近代形而上学的机械的自然观(16—18世纪末)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8世纪末—19世纪末)。

第6题:

研究地壳的形成历史和演变规律以及古生物演化特征的学科有()、()、()等。


正确答案:古生物学、地史学、地层学

第7题:

“乐不思蜀”这句成语说的历史人物是()。


正确答案:刘禅

第8题:

《史记·项羽本纪》中演化出成语“一败涂地”。


正确答案:错误

第9题:

描述风险属性最为贴切的两点应包括() Ⅰ.不确定性 Ⅱ.损失 Ⅲ.客观性 Ⅳ.可控制性

  • A、Ⅰ及Ⅱ
  • B、Ⅱ及Ⅲ
  • C、Ⅰ及Ⅲ
  • D、Ⅲ及Ⅳ

正确答案:C

第10题:

成语“长舌之妇”是常用来指多嘴多舌、喜欢说长道短、搬弄事非的女人。请问这个成语是由哪部作品的诗句演化而来的?


正确答案:这个成语是由《诗经-大雅-瞻昂》中的诗句演化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