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鲁迅先生有个著名的论断:“中国的根柢全在()”

题目
单选题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鲁迅先生有个著名的论断:“中国的根柢全在()”
A

道教

B

基督教

C

佛教

D

伊斯兰教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鲁迅原名周树人,与著名散文家()在新文化运动中并称“周氏兄弟”。


参考答案:周作人

第2题:

鲁迅原名( )

A.周立人

B.周建人

C.周作人

D.周树人


正确答案:D

第3题:

鲁迅原名周樟寿,改名周树人。浙江_________人。


正确答案:
绍兴

第4题:

下面是一堂语文课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师:《藤野先生》的作者是谁?(鲁迅) 师:鲁迅的原名叫什么?(周树人) 师:《藤野先生》写于哪一年?(1926年) 师:鲁迅是哪一年到日本学习的?(1902年) 师:鲁迅在日本学习的地点有几个?(两个) 师:哪两个?(东京、仙台) 师:鲁迅在仙台学的是什么专业?(医学) 师:鲁迅学了多长时间的医学?(两年) 师:藤野是鲁迅的第几个老师?(第二个) …… [注]:第二个括号内的内容为学生的答案。试从教学相长的视角出发,对这段对话加以分析和评论。


正确答案: (1)从教学相长的角度来看,上述对话的方式是不合理的,它实际已经走入了师生对话的误区。在这堂课上,教师问了很多问题。如果只看这堂课的形式,不能不说这是一堂"对话"课。但是这种对话虽然比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有进步之处,但它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说,仍然是教师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这种对话具备了真正对话的“形”,而不具备其“神”,即深入人的精神世界,拓展人的精神自由,因而缺乏实效性,无法实现教学相长。
(2)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应当:①是教育者与受教育着在相互尊重、信任、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双向交流、沟通与理解;②是师生双方互相倾听、反馈的过程;③是一种师生之间围绕某个问题或主题进行持续探讨的过程。
(3)因此,教师在对话教学中应该改变满堂灌式的对话,注重创设对话轻松自由的氛围,科学设计对话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实现教学相长。

第5题:

学生梳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下笔记有错的是( )。

A.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代表作《桃花源记》的文体是“记”。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C.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130篇,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答案:D
解析:
D选项,《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综上,D选项正确。

A、B、C选项表述正确,故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第6题:

鲁迅原名是()。

A.周建人

B.周树人

C.周樟寿

D.周作人


正确答案:C

第7题:

鲁迅的原名是()

A.周建人
B.周豫才
C.周树人
D.周作人

答案:C
解析:

第8题: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9题: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代表作《桃花源记》的文体是“记”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C.鲁迅(1881--1936年),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130篇,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答案:D
解析: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第10题:

鲁迅,原名(),浙江绍兴人,鲁迅是他发表()时开始用的笔名。


正确答案:周树人(樟寿);《狂人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