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16岁,双下肢反复出现瘀点、淤斑2年,脾刚可触及。Hb90g/L,WBC6×109/L,PLC40×109/L;出血

题目
单选题
女,16岁,双下肢反复出现瘀点、淤斑2年,脾刚可触及。Hb90g/L,WBC6×109/L,PLC40×109/L;出血时间5min,凝血时间正常。最可能的诊断为()。
A

血管性假血友病

B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

过敏性紫癜

D

脾功能亢进

E

再生性障碍贫血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女性,11岁,双下肢出现散在淤斑,伴有陈旧性出血点。实验室检查:Hb 136g/L, WBC 8.0×109/L,PLT 50×109/L,骨髓检查巨核细胞150个/片,有成熟障碍,首选的治疗是

A.输血小板

B.酚磺乙胺

C.糖皮质激素

D.脾切除术


正确答案:C

第2题:

患儿男,9岁,因3个月来面色苍白、皮肤出血点及反复鼻出血就诊。查体:贫血貌,皮肤散在出血点,肝右肋下刚可触及,脾未触及,外周血WBC 2.9×109/L,Hb 60g/L,血小板45×10^9/L,骨髓增生低下,全片未见巨核细胞。

最主要的治疗是

A、硝酸士的宁
B、造血生长因子
C、雄激素
D、环孢素
E、长春新碱

答案:D
解析:
急性型再障(重型再障Ⅰ型)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贫血多较重,且呈进行性加剧;出血常较重,皮肤、黏膜出血明显,可有消化道出血、血尿、眼底出血,颅内出血常可危及生命;常伴严重感染,甚至败血症。约1/3病例肝于肋下1~3cm,脾及浅表淋巴结一般不大。网织红细胞<15×10^9/L,血小板(10~20)×10^9/L,骨髓增生减低,骨髓小粒非造血细胞增多。病程较短,一般1~7个月。
血象:血红蛋白下降较快之外,须具备下列三项中之二项:①网织红细胞<0.01,绝对值<15×109/L②白细胞明显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③血小板<20×10^9/L。
骨髓象:①多部位增生减低,三系造血细胞明显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多,如增生活跃须有淋巴细胞增多;②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增多。

第3题:

女,16岁,双下肢反复出现淤点、淤斑2年,脾刚可触及。Hb90g/L,WBC6×109/L,PLC40×109/L;出血时间5min,凝血时间正常。最可能的诊断为()。

A.血管性假血友病

B.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过敏性紫癜

D.脾功能亢进

E.再生性障碍贫血


参考答案:B

第4题:

女学生,18岁。1年来月经量增多,2周来发现下肢皮肤有瘀点、瘀斑,伴鼻出血及牙龈出血。体检:轻度贫血貌,脾肋下侧位刚及。化验:Hb90g/L,WBC3.9×109/L,PLT45×109/L,骨髓检查如下:患者最可能诊断是()

  • A、脾功能亢进症
  • B、急性ITP
  • C、再生障碍性贫血
  • D、慢性ITP
  • E、系统性红斑狼疮

正确答案:D

第5题:

患者女,26岁。因反复皮肤瘀点瘀斑1个月,以“慢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收住入院。进一步护理评估发现脾中度肿大,WBC6×109/L,Hb83g/L;Plt48×109/L。首选的治疗措施是( )。

A.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B.脾切除
C.免痤抑制剂
D.输血小扳悬液
E.达那唑

答案:A
解析: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为首选药,该药可以抑制血小板与抗体结合,阻止单核-巨噬细胞破坏血小板,并降低血管壁通透性。

第6题:

女,20岁,双下肢出现散在淤斑,伴有陈旧性出血点。查:Hbl36g/L ,WBC8X109/L,PLT 50×109/L。骨髓检查巨核细胞150个/片,有成熟障碍,首选的治疗是:

A. 输血小板
B. 酚磺乙胺
C. 糖皮质激素.
D. 免疫抑制剂
E. 脾切除术

答案:C
解析:

第7题:

患者,女,30岁。8个月来月经量增多,1周来皮肤淤斑伴牙龈出血,不挑食,无光过敏和口腔溃疡。査体:脾侧位肋下刚触及。化验血Hb85g/L,RBC4.0×1012/L,WBC5.1×109/L, Plt25×109/L,尿常规(-)。骨髓检查:粒红比例正常,全片见巨核细胞138个,其中产板型4个。
最可能的诊断是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 ITP C.脾功能亢进 D. MDS


答案:B
解析:
①本例外周血RBC基本正常,WBC正常,Plt显著降低,仅25×109/L [正常值为(100~300) X109/L];骨髓检査粒红比例正常,巨核细胞增多,故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月经过多、牙龈出血是血小板减少的表现。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为外周血三系细胞减少, 骨髓造血障碍,与本例不符。脾功能亢进也可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脾大和骨髓增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表现为外周血三系减少,而骨髓增生活跃,也与本例不符。②80%以上的ITP患者血小板相 关抗体(PAIg)和相关补体(PAC3)阳性,因此检查血小板抗体有助于明确诊断。腹部B超对本病的诊断帮助不大。骨髓活检目前仅在有条件的医院试行,未得到推广。骨髓干细胞培养目前仅用于科研,且对本病帮助不大。③长期月经量过多可导致缺铁性贫血,表现血清铁和铁蛋白减少、总铁结合力增高。

第8题:

患者,女性,18岁。双下肢反复出现瘀点、瘀斑1年,脾刚可触及。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6×109/L,血小板40×109/L,出血时间5分钟,凝血时间正常。最可能的诊断是

A.血管性假血友病

B.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过敏性紫癜

D.脾功能亢进

E.再生障碍性贫血


正确答案:B
从病史资料反映年轻女性出血倾向、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增多伴成熟障碍最可能的诊断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第9题:

患者,女性,18岁。双下肢反复出现瘀点、瘀斑1年,脾刚可触及。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6×10/L,血小板40×10/L,出血时间5分钟,凝血时间正常。最可能的诊断是

A.血管性假血友病
B.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过敏性紫癜
D.脾功能亢进
E.再生障碍性贫血

答案:B
解析:
从病史资料反映年轻女性出血倾向、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增多伴成熟障碍最可能的诊断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第10题:

男性,15岁。反复呕血、黑便,皮肤淤斑1周,肝脾不大、血红蛋白60g/L,WBC6×109/L,血小板10×109/L。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胞数增多,幼巨核细胞比例增多。如患者发生头痛、呕吐,继而意识模糊,应考虑()。

  • A、颅内出血的可能
  • B、低血容量休克
  • C、贫血致神情淡漠
  • D、脑膜炎
  • E、癫痫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