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从事的下列行为中,属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是()。

题目
单选题
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从事的下列行为中,属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是()。
A

固定价格

B

联合抵制

C

因处理积压商品,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D

垄断低价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哪些行为属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

A.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

B.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C.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

D.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搭售商品


正确答案:ABCD
本题考查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根据《反垄断法》第17条第1款的规定:“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从事下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一)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价购买商品;(二)没有正当理由,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三)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五)没有正当理由搭售商品,或者在交易时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条件……”可知选项A、B、C、D正确。

第2题:

论述我国反垄断法规定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类型。


答案:我国《反垄断法》第十七条列举了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类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规定》又对有关问题做出了详细规定。(1)垄断价格行为。垄断价格是指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在一定时期内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价购买商品的行为。(2)掠夺性定价行为。掠夺性定价行为,又称低价倾销,它是指处于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以牺牲短期利益(低于成本的价格)的手段销售商品,在竞争对手被排挤出市场后将产品价格提高到边际成本以上的垄断行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一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但是,销售鲜活商品;处理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积压的商品;季节性降价;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等情形,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3)拒绝交易行为。拒绝交易行为是指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的行为。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通过下列方式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① 削减与交易相对人的现有交易数量;② 拖延、中断与交易相对人的现有交易;③ 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新的交易;④ 设置限制性条件,使交易相对人难以继续与其进行交易;⑤ 拒绝交易相对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以合理条件使用其必需设施。在认定上述方式⑤时,应当综合考虑另行投资建设、另行开发建造该设施的可行性、交易相对人有效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对该设施的依赖程度、该经营者提供该设施的可能性以及对自身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的影响等因素。(4)强制交易行为。强制交易是指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或者只能与其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的行为。强制交易行为的表现形式有: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限定交易相对人不得与其竞争对手进行交易。(5)搭售和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的行为。搭售行为也称捆绑销售,它是指在相关产品市场上拥有优势地位的企业在出售产品或服务时,强迫买方接受与该产品或服务无关的产品或服务的行为,或者要求买方签订接受与该产品或服务无关的产品与服务的协议。具体情形包括:① 违背交易惯例、消费习惯等或者无视商品的功能,将不同商品强制捆绑销售或者组合销售;② 对合同期限、支付方式、商品的运输及交付方式或者服务的提供方式等附加不合理的限制;③ 对商品的销售地域、销售对象、售后服务等附加不合理的限制;④ 附加与交易标的无关的交易条件。(6)差别待遇行为。差别待遇行为是指处于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对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差别待遇的行为。差别待遇行为的形式多样,具体包括:① 实行不同的交易数量、品种、品质等级;② 实行不同的数量折扣等优惠条件;② 实行不同的付款条件、交付方式;④ 实行不同的保修内容和期限、维修内容和时间、零配件供应、技术指导等售后服务条件。(7)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第3题:

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或者只能与其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的行为属于《反垄断法》规定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根据反垄断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属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构成要件的有(  )。

A.行为主体须是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
B.客观方面实施了排挤竞争对手或不公平交易的反竞争行为
C.在行为后果方面削弱了竞争,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
D.主观方面要看行为主体的动机

答案:A,B,C
解析:
(1)选项ABC:属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构成要件。(2)选项D:属于干扰项。构成要件只对主体地位、客观方面、行为后果有要求,并未提及主观方面。

第5题:

下列关于反垄断民事诉讼举证责任的论述,错误的是()

A.被诉垄断行为属于反垄断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原告应当对被告在相关市场内具有支配地位和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承担举证责任

B.被诉垄断行为属于反垄断法第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五)项规定的垄断协议的,被告应对该协议不具有排除、限制竞争的效果承担举证责任

C.被诉垄断行为属于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市场结构和竞争状况的具体情况,认定被告在相关市场内具有支配地位,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D.原告不能以被告对外发布的信息作为证明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证据


参考答案:D

第6题:

关于市场支配地位,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 有市场支配地位而无滥用该地位的行为者,不为《反垄断法》所禁止

B. 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只考虑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

C. 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的难易程度,不影响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

D. 一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二分之一的,推定为有市场支配地位决定终止调查

E. 被推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有证据证明不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不应当认定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参考答案ADE

第7题:

我国反垄断法中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从事哪些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参考答案:(1)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价购买商品。(2)没有正当理由,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3)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4)没有正当理由,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或者只能与其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5)没有正当理由搭售商品,或者在交易时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条件。(6)没有正当理由,对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差别待遇。(7)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第8题:

根据《反垄断法》规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从事以下哪项行为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A.有正当理由,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

B.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

C.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

D.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答案B

第9题:

依反垄断法规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从事的( )的行为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A 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

B 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C 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

D 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


参考答案:A

第10题:

根据反垄断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经营者市场支配地位的理解中,正确的有(  )。

A.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在相关市场内能够控制商品价格、数量或者其他交易条件,或者能够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
B.法律关注垄断行为,对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这一状态也是持否定性评价的
C.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未必是独占者
D.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经营者共同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答案:A,C,D
解析:
选项B:市场支配地位是一种市场结构状态。当今世界的反垄断法已由结构主义转变为行为主义,即法律主要关注垄断行为,对市场支配地位这种结构状态并无否定性评价。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