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水深大于1m的测站,当估计测流过程中水位变化引起的水道断面面积的变化超过测流开始断面面积的5(),应按能控制水位的要

题目
单选题
平均水深大于1m的测站,当估计测流过程中水位变化引起的水道断面面积的变化超过测流开始断面面积的5(),应按能控制水位的要求增加观测或摘录相应水位的次数。
A

m

B

m2

C

m3

D

%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河床比较稳定,垂线上的水位与垂线平均流速关系稳定的测站,当水位暴涨暴落,使得一次测流过程中的水位涨落差可能超过流速仪法测流应具备条件的要求时,可采用()。

  • A、分线测流法
  • B、比降面积法
  • C、深水浮标法
  • D、连续测流法

正确答案:A

第2题:

河床冲淤变化不大的测站,当一次测流过程水位涨落急剧使得测次分布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流速仪()。

  • A、分线测流法
  • B、比降面积法
  • C、深水浮标法
  • D、连续测流法

正确答案:D

第3题:

当测流过程中水位()时,可只在测流开始和终了各观测或摘录1次相应水位。

  • A、变化平稳
  • B、变化剧烈
  • C、上涨很多
  • D、下降较大

正确答案:A

第4题:

受变动回水影响或混合影响的测站,其测流次数应视变动回水或混合影响变化频繁的程度而适当增加,以能测得()的变化过程为度。

  • A、断面面积
  • B、断面流量
  • C、断面形态
  • D、断面流速

正确答案:B

第5题:

河床比较稳定,垂线上的水位与()关系稳定的测站,当水位暴涨暴落,使得一次测流过程中的水位涨落差可能超过流速仪法测流应具备条件的要求时,可采用分线测流法。

  • A、部分流量
  • B、断面流量
  • C、垂线平均流速
  • D、垂线水深

正确答案:C

第6题:

浮标法测流断面的设置,当中、高水位的()相差悬殊时,可按不同水位分别设置上、下浮标断面。

  • A、断面平均水深
  • B、断面平均水面宽
  • C、断面平均流速
  • D、断面形态

正确答案:C

第7题:

结冰河流测流次数的分布,应以控制()变化过程或冰期改正系数变化过程为原则。

  • A、断面流量
  • B、断面面积
  • C、断面形态
  • D、断面流速

正确答案:A

第8题:

测流过程中水位变化引起水道断面面积的变化,当平均水深大于1m时过水面积变幅不超过(),可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实测流量的相应水位。

  • A、5%
  • B、8%
  • C、10%
  • D、12%

正确答案:A

第9题:

测流过程中水位变化引起水道断面面积的变化,当平均水深小于1m时过水面积变幅不超过(),可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实测流量的相应水位。

  • A、5%
  • B、8%
  • C、10%
  • D、12%

正确答案:C

第10题:

若通过基本断面水位与实测流量建立稳定、简单的关系来推求流量和其他水文要素的变化过程,则基本水位断面与测流断面之间不应有较大支流汇入或有其他因素造成()的显著差异。

  • A、水量
  • B、水位
  • C、沙量
  • D、流态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