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朋友送的花瓶”有歧义,“朋友送的花瓶”没有歧义。()

题目
判断题
“两个朋友送的花瓶”有歧义,“朋友送的花瓶”没有歧义。()
A

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张某出国前将家中祖传的一对花瓶交给胡某保管。几个月后,胡某突发心肌梗塞病故。胡某的女儿胡楠以为花瓶为其父所有,因办丧事需大笔现金,故将花瓶以合理价格卖给了朋友陈某。第二天,陈某依约交付了全款,并将花瓶取走。

一年后,张某回国,到胡某家欲取走花瓶,得知胡楠已将花瓶卖给了陈某。

问:

(1)张某是否有权向陈某要回花瓶?为什么?

(2)张某对胡楠是否可以请求损害赔偿?为什么?


正确答案:

(1)张某无权向陈某要回花瓶。(4分)

         理由:胡楠将花瓶卖给陈某卖给陈某,属无权处分行为。而陈某取得花瓶时是符合善意取得所有权条件的,故陈某已取得花瓶所有权。(5分)

        (2)张某对胡楠有权请求损害赔偿。(3分)

         理由:胡楠的无权处分行为使张某丧失了对花瓶的拥有权,损害了张某的权益。(3分)

 

 

 

 

第2题:

.下列句子没有歧义的是:

A.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村长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B.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C.近期,福州和厦门部分地区的外来务工人员提前返乡了。 D.两个朋友送的小福娃使他非常高兴。


正确答案:B

第3题:

找出没有歧义的一句( )

A.小萌的哥哥和姐姐的朋友来单位看他

B.事物总是处在不断变化中

C.张让走了两个多小时了

D.这是一个工人工资表


正确答案:B
A项,主语可以理解为“哥哥”和“姐姐的朋友”,也可以理解为“哥哥和姐姐共同的朋友”;C项可以理解为“张让已经离开这里两个小时了”也可以理解为“张让已经走路两个小时了”;D项可以理解为“这是一个工资表”也可以理解为“这是某一个工人的工资表”。所以正确答案是B。

第4题:

用框式图解法分析下列复杂短语 儿子的朋友送的一对花瓶

第5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歧义的是( )


A. 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村长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B. 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奋的程度
C. 近期,福州和厦门的部分地区外来务工人员提前返乡了
D. 两个朋友送的小福娃使他非常高兴

答案:B
解析:
解题指导: 本题要求选出“没有”歧义的一项。A项,大家感到气愤的,不知是护林员的揭发,还是村长偷运木料的行为,所以排除。C项该部分地区不知道是福州和厦门的,还是厦门的,所以排除。D项不知是两个朋友,还是朋友送了两个福娃,所以排除。故答案为B。

第6题:

分析下面多义短语结构层次①发现了敌人的哨兵②两个朋友送的书包。


参考答案:①发现了敌人的哨兵。述、宾、定、中、定中、述宾
②两个朋友送的书包。定、中、定、中

第7题:

假设可以购买三个相同的花瓶。买者甲愿意为一个花瓶支付30元,买者乙愿意为一个花瓶支付25元,买者丙愿意为一个花瓶支付20元。如果价格是25元,将卖出多少花瓶这个市场上的消费者剩余是多少(  )


A.将卖出一个花瓶,消费者剩余为30元

B.将卖出一个花瓶,消费者剩余为5元

C.将卖出两个花瓶,消费者剩余为5元

D.将卖出三个花瓶,消费者剩余为0元

答案:C
解析:
在价格为25元的基础上,买者甲和乙愿意为该花瓶支付的最高价格分别大于和等于25元,因此甲和乙将会购买花瓶,丙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低于市场价格25元,因而不会成交。这个市场上的消费者剩余为(30-25)+(25-25)=5元。故选C。

第8题:

:选出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

A.采访这位英雄的是三个报社的记者

B.这是两个姑娘送的花瓶

C.刚才打电话来的是前几天才认识的张洪民的哥哥

D.为祖国争得了荣誉的许多运动员欢聚一堂


正确答案:D
多层的定语会造成歧义,A项中“记者”的定语为“三个”,“报社”可理解为报社的三个记者或三个报社的记者;B项中可理解为“花瓶是两个姑娘送的”或者“姑娘送了两个花瓶”;c项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前几天才认识的不知是“张洪民”还是“张洪民的哥哥”。

第9题:

下列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
A.晓萌的哥哥和姐姐的朋友来单位看他
B.事物总是处在不断变化中
C.张让走了两个多时辰了
D.这是一个工人工资表


答案:B
解析:
A项犯了层次不清的错误,可理解为“哥哥”和“姐姐的朋友”,亦可理解为“哥哥和姐姐两人的朋友”;C项则词义不明“走”可以作“行走”讲,亦可作“离开”讲;D项“一个”可修饰“工人”,亦可修饰“工资表”。

第10题:

甲从其朋友乙处购买一件古董花瓶,约定乙于甲付款后5日内交付花瓶。甲于2000年8月8日付款后,乙一直未交付该花瓶。甲于2003年2月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乙交付该花瓶。乙得知后,主动将该花瓶交给甲,甲撤诉。后乙反悔,以甲的起诉超过诉讼时效期间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甲返还该花瓶。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甲的起诉超过诉讼时效期间
  • B、甲获得该花瓶属于不当得利
  • C、人民法院对乙的诉讼请求应当不予支持
  • D、人民法院对乙的诉讼请求应当予以支持

正确答案:A,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