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章太炎、郑贯公、于右任的办报经过。

题目
问答题
简述章太炎、郑贯公、于右任的办报经过。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王韬的办报思想。
思想:
1、办报目的是为了宣传变法自强的主张。
2、强调报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言论自由,准许民间办报。
4、强调记者的素质和文风。
1874年王韬在香港创办并主编《循环日报》,这是我国近代第一家鼓吹变法自强的报纸,是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于1959年停刊,是国人早期自办的报纸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他的新闻观点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早期的维新变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以后的康梁等人影响很大。

第2题:

《郑伯克段于鄢》中郑伯指的是()。

  • A、郑武公
  • B、共叔段
  • C、公子吕
  • D、郑庄公

正确答案:D

第3题:

于右任所办报纸中被称为“竖三民”的是以下哪三份报纸()

A. 《民国日报》

B. 《民立报》

C. 《民吁日报》

D. 《民呼日报》


正确答案:BCD

第4题:

章太炎是一个怎样的报人?对他的办报活动应该如何评价?


正确答案: 章太炎(1868~1936)名炳麟,字枚叔,浙江杭州人,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宗、思想家和报刊政论家。早年参加维新运动,曾任《时务报》编辑,不久因与梁启超意见分歧离去。接着,主编过《经世报》、《译书公会报》、《昌言报》和《亚东时报》,并为《实学报》撰稿,开始崭露头角。1900年在上海参加唐才常等人发起的中国国会成立大会,当众剪掉辫子,以示与清廷决裂,立志革命。在香港出版的《中国日报》发表了他的《解辫发说》和《请拒满蒙入国状》,是当时革命报刊最激烈的文章。1902年4月他在日本发起召开“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轰动一时。1903年在“苏报案”中与清廷对薄公堂,声名大振。1906年出狱后被孙中山接到日本,主持《民报》编务。在与《新民丛报》的论战中充当主将,发表过58篇文章,成为“以文章排满的骁将”(鲁迅语)。辛亥革命后,因与孙中山意见分歧,退出同盟会,另组统一党,任总裁。创办《大共和日报》,鼓吹“革命军兴,革命党消”,先拥护袁世凯,后又反袁,曾被袁世凯幽禁。晚年从事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动,成为社会名流。创办过《教育今语杂志》、《国华月刊》、《国学商兑》、《制言》等刊物。
章太炎是与梁启超齐名的中国近代报刊政论家,然而两人的政论风格迥然不同。章太炎的政论以渊博的古文知识作基础,典雅古朴,词句精炼,不尚浮华,但艰涩难懂,可读性不如梁启超的文章。章太炎为了争得言论自由而向恶势力进行毫不妥协斗争的精神,对新闻界有重大影响。他在苏报案和民报案中表现了革命的铮铮铁骨,历来为人称颂,成为“后生的楷范”。但他后期“既离民众,渐渐颓唐,后来的参与投壶,接受馈赠,遂每为论者所不满,但这也不过是白圭之玷,并非晚节不终”(鲁迅语)。

第5题:

简述梁启超的办报思想。


正确答案: (一)人物简介是著名的改良派政治家和报刊活动家,其新闻思想是在总结前人和自己办报经验的基础上和汲取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新闻理论,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办报思想,包含新闻理论、新闻史和新闻业务三大部分。
(二)报刊思想
1.关于报刊功能与作用的论述:
1)议国事:把报纸比作耳目喉舌;
2)“去塞求通”:尽量掌握外情,做到知己知彼;
2.报纸的“两大天职”说: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
3.提出了衡量报纸好坏的四条标准: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
4.提出了健全舆论的主张:即必须具备“五本”,广博的知识、维护国家利益、不畏强暴、出自公心、要导之以真理(维护新闻真实性);
5.创造了浸润和煽动两种报刊宣传的方法;
(三)整体评价是中国资产阶级早期新闻思想的集大成者,为我国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我国新闻史上承前启后的人物。

第6题:

简述于右任的办报活动。
《神州日报》1907年4月2日创刊,这是于佑任办的第一家报纸,也是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家大型日报。该报不用光绪年号,而用干支和公元。办了80天,报馆被焚。1909年5月15日,于右任重新集资在上海租界创办《民呼日报》,自任社长,揭露贪官污吏罪行。于右任被驱逐出租界,该报只办了92天。1909年10月3日又在上海租界办了《民吁日报》,“吁”字在沉痛中尤含幽默意味。揭露日本政府企图夺取满洲铁路筑路权进而控制我国东北的阴谋。伊藤博文在哈尔滨车站被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刺死,该报又发表文章赞扬安的英勇行为,说伊藤之死罪有应得。日本政府串通清政府于11月19日查封《民吁日报》。《民吁日报》被查封近一年,于右任又于1910年10月11日在上海租界创办《民立报》。
该报的出版,得到了孙中山的大力支持。中华民国监时政府成立后,它发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以及临时政府的各种消息,实际上成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机关报。于右任创办的《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由于报名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又互相衔接,故被人们称为“竖三民”。

第7题:

下面哪些是“格物致知”的训诂大家?()

  • A、郑玄
  • B、司马光
  • C、章太炎
  •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第8题:

《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主要人物是( )

A.郑庄公
B.郑武公
C.姜氏
D.共叔段

答案:A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第9题:

郑贯公


正确答案: 我国近代著名报人。早年赴日留学,受知于梁启超。曾任《清议报》助理编辑。后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组织开智社,在日本创办《开智录》。因谈及革命,被《清议报》解职,后任《中国日报》记者。在香港先后创办《广东日报》、《有所谓》等革命报刊,其中,《有所谓》是当时港粤报纸中读者最广泛,发行量最高报纸。其文思想新颖,以报纸为“笔枪”,鞑伐列强和清廷,受到爱国人士的普遍尊敬。

第10题:

简述章太炎、郑贯公、于右任的办报经过。


正确答案: I、章太炎:名炳麟,近代著名国学家和报刊政论家。戊戌变法期间,参加强学会,先后担任过《时务报》、《经世报》等多家报刊的撰述和主笔。1900年,他剪辫以示与清朝的决裂,在《中国日报》、《国民报》上发表反满文章,反对康、梁的保皇主张。1902年,从日本回国之后任教爱国学社,为《苏报》撰稿,为《革命军》作序,在轰动海内外的“苏报案”中北部。成了举国闻名的革命志士。1906年刑满出狱,被同盟会派专人接至东京,任《民报》主编,在《民报》主编中主持工作时间最长,着重宣传排满和保存国粹,是《民报》最主要的政论作者和革命宣传家。他有很好的古典文学素养和丰富的历史知识,有充沛的反满激情。他的政论,逻辑严密,气势充足,陈古证今,在当时产生过重大影响。但他“文必古法”,好用朴拙的句式和古字、奇字、僻字,所著文章常难于通晓,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读者范围。文章内容也有不少消极的东西。
II、郑贯公:曾任《清议报》助理编辑,曾收到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影响,与同学组织开智社,出版《开智录》。因谈及革命,被《清议报》解职。旋经孙中山介绍,进入《中国日报》任记者,其文常常阐发新颖思想,受到读者欢迎,名声渐起。又因与陈少白不和,于1903年脱离《中国日报》。从此到1906年去世之前,先后在香港创办的《世界公益报》、《广东日报》、《有所谓》等革命报纸。《有所谓》在郑贯公主持下,大力宣传反美拒约,庄谐并重,雅俗共赏,办得有声有色,成为当时港粤报纸当中读者最广泛,发行数量最高的一家。他以报纸为“笔枪”,对列强和清政府大加挞伐,所写文章深刻犀利,深得爱国人士的普遍尊重,26岁突然去世,港粤各界2000多人为其举行隆重的追悼会。
III、于右任于右任早年中过举人,1906年赴日考察新闻业,期间拜谒了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1907年回到上海,开始其板报生涯。1907年4月,他的第一份报纸——《神州日报》诞生,该报意在激发民族意识,再造神州这就是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家大型报纸。该报只办了八十天报馆就被焚毁了,后有他人接办,又被袁世凯收买。1909-1910年间,于右任相继在上海办了《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三个均以“民”字开头的的报纸,三个报纸一脉相承,民国后被称为“竖三民”。《民呼日报》创刊于1909年5月,取意人民的呼声,为民请命,于右任自任社长。版面分为言论、记事和丛录三大部分,主要内容是宣传同盟会纲领、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并揭露腐败官僚的罪行,该报只办了92天即被查封。《民吁日报》在1909年10月办起来,该报创刊不久连续发表报道,揭露日本政府企图夺取满洲铁路筑路权而进一步控制我国东北的阴谋。这引起日本政府的不满,传统清政府和上海租界查封该报,这张报纸存货48天。1910年10月,《民立报》诞生,该报得到了孙中山的大力支持,因此资金比较充足。主要宣传内容仍然是三民主义,创刊之初言论较为温和,但随着革命形式的发展言辞日益激烈。另外,该报还更加重视国际新闻和驻外采访,漫画和图片也极有特色。武昌起义爆发之后,清廷封锁消息,而《民立报》及时进行报道并发表评论,还刊发了孙中山给军政府的电报。袁世凯的独裁者及反袁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该报于1913年9月自动停刊,于右任也网名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