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馆的修建及官修史书制度的形成有何利弊

题目
问答题
史馆的修建及官修史书制度的形成有何利弊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史馆和国家修史制度的建立对唐代史学的影响有利也有弊。
(1)利:
1)这个制度的建立使史料的征集和利用更为便利,提高了史官的地位,并使其有了相互切磋探讨得场所。
2)众人共同修史可以取长补短。
(2)弊:
1)官修史书的目的首先是为了统一口径和思想,并且把史学的功用仅仅局限于提供治乱兴衰的借鉴,这就限制了史学的发展。
2)众人共修,使之缺少了个人修撰时的个性和思想,从此,“成一家之言”的历史著作就更少了。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低氧燃烧有何利弊?


正确答案:低氧燃烧可以降低流矸的含量,使烟气露点大大降低,可以有效减少尾部受热面的腐蚀和积灰,同时引送风机电耗也会降低,但低氧燃烧时往往使化学和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变大,燃烧程度下降,降低了锅炉热效率,破坏了燃烧的稳定性。

第2题:

秦汉时期的官手工业制度的完善与私营手工业的形成对艺术设计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1)、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从西周到明代前,期,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主要地位。其特点是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宫府按行业设工官管理,工匠集中在工官监督下生产,其资金雄厚,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致,对产品质量要求较高,管理严格,推动了手工业技艺的提高,代表中国古代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但是由于产品不进入市场,缺乏竞争,劳动者被强制劳动,因此生产效率低下,阻碍手工业进步。
(2)私营手工业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因素私营手工业产生于春秋战国,此后因封建国家的重农抑商政策,长期处于夹缝之中,在曲折中发展。明中叶以后在许多行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明朝中后期,雇佣众多工人的大规模手工作坊或工场日益增多,并从中孕育出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授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因素。

第3题:

唐朝专设国家史馆,重视官修史书,主要是为了()

A.保存中国古代文化典籍

B.重视学校的专业教育

C.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

D.美化唐朝历史以维护封建统治


参考答案:C

第4题:

唐修“八史”具体指哪八部史书?其中有哪几部出自官修?


正确答案: 唐修“八史”具体指:姚思廉的《梁书》、《陈书》,是在其父姚察撰写的《梁史》、《陈史》的基础上撰写而成;李百药《北齐书》,是在其父李德林《齐书》的基础上撰写而成;令狐德棻《周书》,是在隋朝牛弘《周史》的基础上撰写而成;李延寿《南史》、《北史》,是在其父李大师启迪下撰写而成。另外两部:《隋书》、《晋书》出自史馆官修。

第5题:

列举清朝官修的史书。


正确答案: 1、清朝官修的纪传体通史有:《明史》《续通志》
2、清朝官修的编年体史书有:谭迁的《周榷》《清实录》是清朝国史馆修的。《续资治通鉴》《明通鉴》
3、典制体史书有:乾隆年间的续三通:《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和清三通:《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刘锦藻私撰的《清续文献通考》。毕沅撰《续资治通鉴》,夏燮撰《明通鉴》。南朝朱铭盤的《宋会要》、《齐会要》《梁会要》《陈会要》,龙文彬修的《明会要》。

第6题:

在()时,开始设置史馆,专修前朝及本朝史。从此,官修史书成为制度。


正确答案:唐太宗

第7题:

涡流是怎样产生的?有何利弊?


正确答案: (1)在具有铁心的线圈中通以交流电时,铁心内就有交变磁通通过,因而在铁心内部必然产生感生电流,且自成闭合回路,形成状如水中旋涡的涡流。
(2)涡流的利用:利用涡流产生高温熔炼金属;或对金属进行热处理;电度表铝盘的转动及电磁测量仪表的制动也是利用涡流工作的。
(3)涡流的危害:涡流消耗电能,使电机、电器设备效率降低;使铁心发热;且涡流有去磁作用,会削弱原有磁场。

第8题:

史馆的任务是(),也负责储备材料以修本朝史。


参考答案:修前代史

第9题:

司马光设局写《资治通鉴》与普通官修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不同:虽然是奉召设局修史,但宋英宗准许司马光“自选辟官属”,他可以自己物色人员,在史局的人事安排上不受干涉。司马光挑选有很高史学造诣的刘颂、刘恕、范祖禹担任同修。这是一个工作能力很强的注史班子。史局也没有兼修之类的人物来牵制和干涉他。其次这个注史班子制定了一套由丛目到长编再到定稿的编纂方法,丛目和长编是由刘颁、刘恕、范祖禹三个按各自分工负责编纂的。然后由司马光对长编进行考异、删削、加工、润色、写成定稿。
相同:《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奉英宗诏命修撰并且准许他借龙图、天章阁、三馆等国家图书馆藏书。由国家支付修书所需费用,在编纂中冶发挥了集体修史作用而非司马光独立一人完成。

第10题:

唐代李林甫曾编撰一本官修职官制度史书,是哪一部部史书?


正确答案: 这部史书是《唐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