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争的性质和收获。

题目
问答题
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争的性质和收获。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个十年也称左翼十年,开始于()。

A“文艺自由”的论争

B“文学基于普遍人性”的论争

C“大众语”的论争

D“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


D

第2题:

两个口号论争的性质和收获


正确答案: 性质:左翼文艺界在新形势下围绕建立文艺界统一战线而发生的思想分歧和论争。
收获:救亡新形势下文艺界的广泛团结,为过渡到下一时期的抗战文艺运动和建立更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准备了较充分的思想条件。

第3题: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和论争主要是在()

A、1927年

B、1928年

C、1929年

D、1930年


参考答案:B

第4题:

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争的性质和收获。


正确答案: 1928年至1929年上半年,在上海展开了创造社、太阳社一些作家在鲁迅、茅盾等人之间有关“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这次论争实际上是革命文学界内部的争论。
收获:
1、多方面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基本主张。
2、指出了革命作家确立无产阶级立场和世界观的重要性。
3、双方深入学习并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的基本理论,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
4、鲁迅不仅强调了文学的社会作用,而且还肯定了文学的自身特征,批评了左倾幼稚病,这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第5题:

论革命文学论争的性质、内容和意义。


正确答案: ①性质:是革命文学阵营内部为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而展开的一场文艺思想论争。
②内容:
一是关于文学的阶级性问题;
二是关于文学的描写对象问题;
三是关于文艺工作者的思想转变问题。
③意义:
一是文化批判的意义,对五四以来的文化进行重新估价;宣告了个人主义的终结;为文化及文学思想划了一个新的时代。
二是理论建设的意义,结合中国实际,研究和探讨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
三是队伍建设的意义,通过论争,澄清了思想,统一了认识,促进了左翼文学队伍的团结;同时,通过论争,提高了左翼文学队伍的理论水平,增强了战斗力,有利于反围剿,也为左联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第6题:

1928年,以后期的创造社和新成立的太阳社为一方,以()和()为一方,展开了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


正确答案:鲁迅;茅盾

第7题:

革命文学论争的性质和收获


正确答案: 性质:革命文学家内部的论争。收获:1、扩大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影响,纠正了创造社、太阳社的一些理论错误,使他们对鲁迅、茅盾的态度有所改变2、形成翻译介绍和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热潮,使革命文学运动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提高了论争双方的思想3、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第8题: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和论争主要是在()

A.1927年
B.1928年
C.1929年
D.1930年

答案:B
解析:

第9题:

1928年鲁迅、茅盾和创造社、太阳社的革命文学论争,其主要收获是在思想和组织上为()准备了条件。


正确答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

第10题:

简评革命文学论争的性质和收获。


正确答案: 鲁迅、茅盾等与创造社、太阳社之间的革命文学论争,其性质是革命文学家内部的论争。论争的收获是:
①扩大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影响,纠正了创造社、太阳社的一些理论错误,使他们对鲁迅、茅盾的态度有所改变;
②形成翻译介绍和学习马克,宙、主义文艺思想的热潮,使革命文学运动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提高了论争双方的思想;
③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