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作者写作目的和动机来分,报告文学可分为歌颂性报告文学和()

题目
填空题
从作者写作目的和动机来分,报告文学可分为歌颂性报告文学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儿童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是文学性和()。


参考答案:新闻性

第2题:

儿童报告文学在写作上与小说相似的特点有()。

  • A、 真实性
  • B、 新闻性
  • C、 故事性
  • D、 议论性

正确答案:C

第3题:

文艺性的政论是报告文学独特的品格。报告文学除了运用事实说话,作者还能以"报告员"或"评论员"的身份,直接对所报道的人和事发表见解,表达观点,进行评论。这表现了报告文学具有()的特性。

A、文学性

B、政论性

C、真实性

D、艺术性


正确答案:B

第4题:

从作者写作目的和动机来分,报告文学可分为歌颂性报告文学和()


正确答案:揭露性报告文学

第5题:

报告文学的写作,首先必须()


正确答案:严格真实

第6题:

某市教育局为了表彰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指派教育局的工作人员甲、乙前往优秀教师丙所在的学校进行采访,并创作以丙为原型的报告文学《向乡村教师致敬》。县教育局为甲和乙报销了差旅费并提供了写作的一些用品等物质条件。在采访中,丙的同事丁讲述了丙的先进事迹。甲和乙共同讨论了写作大纲,确定了相关素材的选择和编排,二人分别撰写了一部分,最终完成了报告文学《向乡村教师致敬》,作品书面为甲和乙。该报告文学出版后,县教育局提供对该报告文学享有著作权,并阻止该报告文学的出版。
1.该报告文学从著作权归属的角度看,属于哪种类型的作品?
2.该作品的著作权应归谁享有?为什么


答案:
解析:
1.
该报告文学属于职务作品。
2.
该作品的著作权应归甲和乙共同所有。根据《著作权法》第 16 条规定,职务作品的著作权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一般由作者享有。

第7题:

简述报告文学的形成和发展


正确答案: 报告文学是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散文类型。
始见于五四时代:《旅中杂感》、《一周中北京的公民大活动》、《唐山煤矿葬送工人大惨剧》等,实具报告文学特征。
20年代有所发展:《旅欧通信》(周恩来)、《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瞿秋白)等。
30年代初,形成初次热潮:“9•18”与“12•8”之后,《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
1936年前后,报告文学形成一股热流:夏衍的《包身工》、宋之的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茅盾主编《中国的一日》等。

第8题:

报告文学的类别有()

A、写景为主的报告文学

B、写人为主的报告文学

C、写事为主的报告文学

D、反映社会问题的报告文学


参考答案:BCD

第9题:

报告文学绝大多数采用第()人称写作


正确答案:

第10题:

报告文学写作技巧有()

  • A、悬念
  • B、渲染
  • C、对话
  • D、独白
  • E、分镜头叙述

正确答案:A,B,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