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文学消费和文学接受之间的关系?

题目
问答题
如何理解文学消费和文学接受之间的关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如何理解文学接受的构成?


正确答案: 1、文学接受是指读者对作品阅读、理解、欣赏的活动,是文学活动的最后一环。
2、读者、作品是构成文学接受的两大要素。
3、文学接受的主体是读者。读者的作用:
①读者在文学接受中尽力理解或还原作家赋予作品的意义。
②读者在文学接受中对作品意义有新体会与发现。
4、文学接受中的读者与作者:
①读者与作者所面对的事物不同。
②读者与作者的审美方式不同。
③读者可以一定程度上影响作者创作。
5、文学接受中的读者与作品:
①作品对读者接受具有规范作用。
②作品一般具有意义不确定性和空白处,等待读者去解释。

第2题:

文学消费与文学产生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文学生产规定着消费,生产为消费提供消费对象,规定消费方式需要;文学消费也制约着文学生产,文学消费决定着文学生产的最后完成,制约着文学生产的方式和规模,体现为文学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第3题:

如何理解文学消费的两重性及当代文学消费的新特点?


正确答案: 1、文学消费的两重性:
①需要付费才能占有物品从而具有商品消费的一般性质。
②具有精神享受与意识形态再生产的特殊性质。
2、新特点:
①文学消费对文学生产的反作用越来越大
②文学消费的快餐化趋向明显
③文学消费出现“夸示性消费”现象

第4题:

如何理解文学消费的主动性与受动性?


正确答案: 因为消费者只有先以一定的货币支付方式换取文学产品的拥有权,然后才能进入鉴赏,接受精神活动,因此,文学消费作为物质形式的消费与一般商品的消费,总是消费过程首先发生的行为。

第5题:

如何理解文学接受的客体条件?


正确答案: 文学接受的客体条件要满足三个条件:满足接受者的阅读需求;一定程度的可理解性;复合接受者的艺术趣味。

第6题:

如何理解文学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 (1)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是密切联系,相互依存的。人物和环境是不可分割的,各以对方作为自己生存的条件。具体地说,没有无环境的人物,也没有无人物的环境。
(2)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是相互作用的,二者不是消极的、凝固的,而是互动的,在文学文本中,
一方面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活动的天地,行动的导因,典型环境事实上制约着典型人物做什么和怎样做,从而使典型人物的性格得到显示。
另一方面,人物也不是消极的,人物也在对环境发生作用。
如,阿Q在未庄本是微不足道的,但当他一旦从城里回来,把满把的铜的和银的向酒店的柜台上一甩,地位便立刻改观,一度竟成了未庄人注意的中心,赵太爷一家静候的客人。特别是当革命的风声传到乡下,阿Q大叫:“造反了!”又立刻改变了他与未庄的现实关系,连赵太爷这样的人物,见了阿Q也害怕,低声下气的喊“老Q”这充分显示了人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对环境的反作用。用恩格斯的话说:“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第7题:

怎样理解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意识形态性质?


正确答案:简言之,文学消费和文学接受就是包括作家、出版家、书商以及文艺管理机构等在内的文学生产者通过文学产品被读者阅读欣赏,传播和再生产着特定阶级和阶层的意识形态观念,最终可能转化为接受者的思想意识,因而它具有意识形态性质。

第8题:

论述文学接受活动中的“理解与误解”的关系


正确答案: 理解是指读者的“前理解”与作者的创作动机、作品的意蕴以及作品的艺术价值相对应。这种理解也可以称为“正解”。误解即读者的“前理解”与作者的创作动机、作品的意蕴以及作品的艺术价值相悖。在具体阅读现象中,误解又可以分为“正误”与“反误”。正误是指读者的理解虽然与作者的创作本意有所抵牾,但作品本身却客观上显示了读者内涵,从而使得这种“误解”看上去又切合作品实际,令人信服。反误是指读者自觉不自觉的对文学作品进行的穿凿附会的认知与评价,包括对作品非艺术视角的歪曲等等。
理解和误解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读者完全理解了作品也就意味着读者的期待视野和作品之间是完全顺应的。这样虽然方便了读者的理解,但是却缺乏新意,从而容易让读者丧失兴趣,也难以产生真正的艺术魅力。但是如果读者对作品的意图一点都不能理解,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反误,那么就意味着读者的期待视野和作品之间是完全受挫。即作品的内容超出了读者的期待视野,从而阻断了读者的介入。这类作品即使有价值,但实现起来却困难重重。而如果理解与误解之间相辅相成,即读者的期待视野和作品之间即有顺向相应,又有逆向相挫,那么文本在不断唤起读者期待视野中的积累:的同时,也能打破读者的期待惯性,从而更好的调动读者的想象力。而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也往往是通过这样的模式实现的。

第9题:

如何理解文学创造中的主客体关系?


正确答案: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和唯一源泉,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评价以情感体验为心理特征,创作对客体审美价值的把握以感性直观为思维特征。

第10题:

如何理解文学消费和文学接受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 (1)文学消费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相对应,是主体对于文学生产的结果——文学作品的消费,既包括人们为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作品阅读和欣赏的活动,也包括对文学的物化形态的购买、占有的活动。狭义的文学消费专指精神消费即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或专指对文学作品的物化形态——书籍的物质消费即不包括阅读、欣赏活动而进行的对文学作品的购买、占有的消费现象。前者在文学理论中一般用文学接受的概念来指称,而后者就是我们要讨论的文学消费概念,在这里,将对狭义的文学消费和文学接受之间的关系作一简单的分析。
(2)二者之间的区别。文学接受是纯粹性的精神性消费;而文学消费则是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消费本身并不涉及对文学文本的精神性追求。与此相应,文学消费和文学接受对于进行消费和接受活动的主客体要求也存在差别,文学接受要求作为接受的主体的接受者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阅读能力等主观条件,要求作为客体的文学文本具有一定的可读性、一定审美的价值;文学消费则要求消费主体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拥有能够储藏文学文本的物化形态空间,对于消费客体来说,则要求消费客体能够物美价廉,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3)文学消费和文学接受的关系同样非常密切,文学消费是文学接受的重要条件,从一定范围来看,文学消费是文学接受的前提。文学消费作为资本运行的一种表现方式,必然通过广告、宣传等途径来为产品的销售拓宽范围,而这种宣传本身在实质上为文学的接受提供了一个“先入之见”,也即构成接受者接受文学文本的“前理解”的组成部分,必然地对于接受者对文本接受受到或隐或显、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作用。文学接受本身对于文学消费同样存在着相当的反作用力,接受者尤其是专业接受者对于特定文学文本的接受结果如果进入公共传媒领域,必然对于此一文学书籍的销售产生重要的影响,它将推动或阻碍文学消费的广泛程度、消费水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