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作品分析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哪些特点?

题目
问答题
结合作品分析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哪些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结合具体事例简析阿Q的精神胜利法。


正确答案: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社会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却不正视现实,以妄自尊大等种种方法,自欺欺人,求得“精神上的胜利”。表现在妄自尊大.自轻自贱.欺凌弱者.健忘.忌讳缺点,甚至以丑为荣等方面。例如阿Q在赌博时,他的一堆“很白很亮的洋钱”被人家抢走了,遭到了失败,但他却“擎起右手,用力地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虽然“热辣辣的有些痛,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自己,不久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人一般”,他又“胜利”了。精神胜利法不是阿Q固有的,它是反抗——失败——再反抗——再失败后的一种自我解脱剂,有麻痹斗志的作用。今天,阿Q式精神胜利法仍然存在。

第2题:

晚清谴责小说有哪些特点?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1)数量相当可观。
(2)小说的主流,反映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些重要特点,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没落,揭露世风的堕落和社会的黑暗,成为晚清小说的主要内容。

第3题:

阿Q性格中最突出的特点是()。

A纯朴

B勤劳

C敢于反抗

D精神胜利法


D

第4题:

“阿Q精神”的核心:精神胜利法。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结合作品分析阿Q的艺术形象?


正确答案: ①阿Q首先是一个被剥夺得一无所有的贫困农民。他没有土地没有家,住在土谷祠;没有固定职业,靠打短工为生;在“恋爱悲剧’之后,唯一的财物也被赵老爷等人敲诈走了。
②阿Q又是一个深受封建观念侵蚀和毒害,带有小生产者狭隘保守特点的落后,不觉悟的农民。他受了屈辱,不敢正视,反而用自我安慰的方法,说自己是“胜利者”。同时又妄自尊大,进了几回城就瞧不起未庄人,又因城里人有不符合未庄人生活习惯的地方而鄙夷城里人;他身上又有恃强凌弱的卑怯和势利,在受了强者如王胡等的凌辱之后转而欺侮更小的弱者如小D等。
③阿Q的不觉悟更突出地表现在他对“革命”的认知上。阿Q本来痛恨革命。等到辛亥革命大潮流震荡到未庄时,也想做起革命党来了。但阿Q革命的目的只是想“跟别人一样,拿点什么东西”,于革命意义,丝毫没有了解。所以一为假洋鬼子所拒斥,就想到衙门里去告他谋反的罪名,好让他满门抄斩。
④阿Q思想性格最突出的特点是他的精神胜利法。他经常用夸耀过去来解脱现实的苦恼;他能用虚无的未来来宽解眼前的窘迫;他能用健忘来淡化所受的欺侮。例如他被别人打败了,就自轻自贱地承认自己是小虫,并且立即从这种“第一”中获取心理满足。///阿Q精神(精神胜利法)既非人类普遍弱点之一种,更非剥削阶级统治者腐朽没落的精神状态,而系以传统农民为主体的小生产者的整个不健全心理状态或习惯,根源就存在于我们历史悠久、传统强大的小生产汪洋大海之中。

第6题:

积极比较没有用,其实就是阿Q精神胜利法。


正确答案:错误

第7题:

结合作品,论述阿Q形象的典型意义。


正确答案: 鲁迅写阿Q是要画出国民的灵魂来。阿Q是一个具体的富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住土谷祠,无固定职业,为饥寒所迫、曾参与过盗窃活动。他的性格有不少矛盾之处,有农民式的质朴、愚蠢,但也很沾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他常常自欺欺人,但有时也真干实做。
他曾经仇视革命,后来又拥护革命,严于“男女之大妨”,又贸然向吴妈求爱,其性格的本质特征是缺乏理性自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盲目地服膺异己的封建伦理文化;二是本能地适应异己的吃人的社会现实。
他盲目地接受“古圣贤”的道德说教,因而很正统,认为革命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是“深恶而痛绝之”的。对“男女之大妨”历来非常严,也跟有排斥异端的正气。尊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圣训,他不只是盲目服膺个别的封建伦理教条,对于整个以等级制度和弱肉强食为特征的封建伦理文化,他在理性上都是认同的。所以,赵太爷、假洋鬼子打他,他从未想到要反抗。在审讯时,不自觉地就要跪下。所以,直至被杀头,还不能觉悟。
阿Q适应当时社会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精神胜利法。脱离现实,盲目自尊,敏感忌讳,麻木健忘,自轻自贱,自欺欺人,在幻觉世界中得到满足。一贫如洗,却夸耀未曾有过的“先前阔”和不会有的“儿子阔”。挨打后,说一声:“儿子打老子”就心满意足的得胜走了,被王胡打了,想通过骂假洋鬼子报仇,被假洋鬼子打了,又以凌辱小尼姑出气,通过精神胜利法,暂时获得心理上的平衡。革命到来时,他在“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喜欢谁就是谁”的白日梦中,再次获得精神胜利的满足。
鲁迅以辛亥革命来描绘阿Q形象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也表明阿Q式的奴性灵魂和愚昧麻木状态是所有现代改革和革命的巨大思想障碍。阿Q为摆脱生存环境而作出的“精神胜利”的选择,丝毫不能改变他失败屈辱的生存状态,反使他一次次屈从于现实,并堕入更加绝望的深渊。所以,阿Q的悲剧不仅揭示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国民的劣根性,同时也揭示了人类精神的一个侧面,即人的生存困境难以摆脱。阿Q已成为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典型,精神胜利法也成为一种人类普通弱点的代表。

第8题:

阿Q的精神胜利法经历了怎样一个动态演变过程?


正确答案: 阿Q性格中的“精神胜利法”的形成经历了这样一个动态演变过程:自尊——自欺——自轻——自虐——忘却(麻木)。
开始,阿Q很“自尊”。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他忌讳别人提他头上生的癞疮疤。碰到“犯讳”时,他便“估量了对手,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便打”,结果,他屡屡失败。当实力较量失败后,只得改换策略,变为“怒目而视”想以此来补救实力较量中的失败。当“怒目主义”遭到对手的回敬时,他又只好以自欺欺人的自骄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你还不配!”然而,对手连这个也不允许,阿Q“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他又成了事实上的失败者。这时,阿Q便又改变策略,无师自通地给自己找出“胜利”的借口——“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阿Q的“精神胜利法”至此由外在的行为转向纯粹的“精神”实质。但是,这种“腹诽”的方式立即又被对手察觉,并且因此招来更大的侮辱。阿Q不得不公开承认欺凌者行为的合理性,承认别人打自己是“人打畜牲”。这时,他又觉得自己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于是乎,他又转败为胜了。这种以“自虐”为特征的“精神胜利法”再发展一步便是“忘却”了。“忘却”成了阿Q赖以生存的法宝。作者就这样一步步展示了阿Q“精神胜利法”的发展过程。在淡淡的讽刺中,融进了鲁迅对中国历史以及现实人生的深沉思考,融进了鲁迅对阿Q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情感。

第9题:

结合作品,具体论析阿Q形象的典型意义。


正确答案: 《阿Q正传》通过阿Q的形象揭示了中国农民的麻木和不觉悟,并由此反映了如不真正打碎农民的精神枷锁,中国的民主革命很难有光明的前景。阿Q是一个贫困的流氓无产者的典型,他无家无业,没有社会地位,任人污辱和欺凌,但他却无忧无虑,达观自得。这恰恰表达了在阿Q身上有一种可怕的精神枷锁即精神胜利法。阿Q这种基本性格的主要特征为:自欺欺人,自我安慰,只求得在精神上战胜对方,最能自尊自大,也最能自轻自贱;死要面子,讳疾忌医,从不敢正视自己的弱点,欺善怕恶,欺弱怕强,麻木健忘,糊涂终生。但精神胜利法却不是阿Q的最根本特征,他的根本特征是缺乏起码的自我意识和个性意识,他的所有思想观念都不是从他自身的生活体验和自然欲求中升华出来的,代表他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思想观念,是在消极地适应外界环境、适应封建社会现实关系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是被动地接受现存的、社会上流行和固有的价值观念和价值标准。
阿Q性格是某种民族病态的集中显现。它深刻的阶级根源出自中国的封建统治阶级,其历史来源则与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中国屡遭外族侵略的屈辱历史紧密相联,而农民小生产者的保守落后,不觉悟等弱点,又使阿Q这样的农民更容易染上精神胜利法。阿Q生活的社会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但阿Q性格所包含的内容并未绝迹。鲁迅多次表明,塑造阿Q的形象,实为画出国民的灵魂,以拯救民族的命运。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概括了极其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的,是普遍存在于中国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国民性弱点。所以阿Q是“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阿Q这一艺术典型有广泛的代表性,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一面镜子,同时又有独特鲜明的个性,鲁迅对阿Q性格的揭露意在对整个旧社会的批判,对整个旧的意识形态的批判。

第10题:

结合作品分析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精神胜利法”是阿Q性格的主要特征,是阿Q形象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之所在。所谓精神胜利法是一种以虚幻的精神优胜取代现实中劣败的一种精神状态或思维方法。其具体表现是:妄自尊大,自轻自贱,自我安慰,欺软怕硬,麻木健忘等。其核心是不正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