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蠫的咏史诗改变了班固咏史“()”的面貌,开启了后世左思咏史的先声。

题目
填空题
阮蠫的咏史诗改变了班固咏史“()”的面貌,开启了后世左思咏史的先声。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左思的()八首,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成为后代诗人效法的范例,这是他对中国诗歌的独特贡献。


正确答案:《咏史》

第2题:

开创中国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新路的诗人是()

  • A、左思
  • B、陆机
  • C、潘岳
  • D、刘琨

正确答案:A

第3题:

咏史而别有喻托,是左思《咏史》诗的新发展。()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4题:

试论左思《咏史》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一.左思的诗歌有一种建功立业,功成身退的阔大胸怀。如《咏史》一、三,没有刻意的调饰有艳丽的辞藻,全部思想感情喷发而出,大气磅礴,所以被成为胸次高旷,笔力雄迈。
二.诗歌中充满着一种悲愤不平之气。他的诗歌对门阀制度的批判极其强烈,对贫士失志极为愤慨,一股磊落不平之气喷发而于诗中。如《咏史》其二比兴手法表达了这种感情。
三.左思的诗歌继承了建安诗歌的风骨,被誉为“文典以怨”,“左思风力”(诗品),就是指他诗歌引用历史典故以抒时愤,刚健有力。他一改班固创为《咏史》时的质木无文,打入自己的身世之感,情感激烈深切,借古人之事,抒个人情怀,使咏史有了新的飞跃。

第5题:

左思的()八首,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范例。


正确答案:《咏史》

第6题:

试分析左思对咏史诗的创新之处。


正确答案:以“咏史”为诗题,始于东汉的班固。班固的《咏史》诗,直书史实,钟嵘评为“质木无文”。此后文人也都有咏史之作,曹魏时王粲、阮璃有《咏史诗》,曹植有《三良诗》。与左思同时的张协也有《咏史》诗。但班固以来的咏史诗,大抵是“隐括本传,不加藻饰”,一诗咏一事,在史事的客观复述中略见作者的意旨。而左思的《咏史》诗,既受前人影响,又有一定创新。
具体说来,左思的咏史诗多自抒胸臆,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抒怀的新的创作道路,成为后人效仿的范例,这是左思对中国诗歌史的独特贡献,陈祚明曾评价为“创成一体,垂式千秋”。左思《咏史》诗的内容主要是抒发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如“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又如“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最能表现左思气概。钟嵘《诗品》置左思于上品,评其诗日:“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他的诗多引史实,故日“典”;借古讽今,对现实政治持批评态度,故日“怨”;而借古讽今又能做到深刻恰当,故日“精切”;他的诗能起到讽谕作用,故日“得讽谕之致”。总之,左思咏史诗笔力矫健,情调高亢,气势充沛,具有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被称之为“左思风力”,有再现建安风骨的意思。
从咏史诗的发展先后顺序来看,可以说“隐括本传”者为正体,“自抒胸臆”者为“变体”,然而左思之“变体”,成就则远远超过了前人的正体。

第7题:

左思的《咏史》诗,打破了传统写法,开了“名为咏史,实为咏怀”的先河。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左思的《咏史》八首,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钟嵘标举“左思风力”,含有左思再现了建安风骨的意思。()


标准答案:对

第9题:

结合作品分析左思对咏史诗发展的贡献?


正确答案: 左思是西晋是最为著名的诗人,他的赋也写得很好。奠定左思在文学史上不朽地位的还是他的诗歌代表作《咏诗八首》。左思生活的西晋是一个“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社会,门阀势力把持着政权,出身低微的人很少有机会受到重用。左思出身寒门,低微的出身使得左思很难跻身权贵之列,因此叙写自己在门阀世族社会里才能得不到施展、理想无法实现的痛苦和愤懑,变成了左思《咏诗八首》一个共同的主题。但左思的八首诗歌并不局限于一人一事的书写,诗人只是以古证今,借史言志,书写情志却是诗歌的中心之所在。
班固开创了“咏史”一体,而左思对这一题材进行了极有建树意义的发展。在左思笔下,咏史诗真正实现了“诗”和“史”的结合,使得史事的叙述和咏怀较好的结合到了一起,从而使咏史诗自此以后体格一新。

第10题:

简评左思《咏史》八首。


正确答案: (1)它的主题深刻。作品虽然写的是左思自己在门阀士族制度下所受到的压抑、抗争与不平,但是这一主题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具有普遍的典型性,反映了整个寒族出身的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
(2)以咏史的方式抒写怀抱,将咏史与抒怀结合,开创了咏史诗创作的新路。
(3)语言精当,出语自然。钟嵘评他:“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