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大序》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是().

题目
单选题
《诗大序》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是().
A

“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B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C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D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上古歌谣的文学价值是()。

A、作为“中国文学的第一粒种子”即中国古代文学最早的源头之一。

B、上古歌谣语言形态古朴、完整。

C、具有诗歌发生学意义上的特殊认识价值。

D、作品呈现有原始气息。


参考答案:AC

第2题:

《诗大序》专门论述的对象是()。

A《诗经》

B《楚辞》

C五言诗

D


A

第3题:

上古歌谣是“中国文学的第一粒种子”。()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毛诗大序》论述的主要观点?


正确答案: 《毛诗大序》论述的主要观点有:
第一,言志说。这是继承先秦《尚书》以及《左传》等著作的观点并做了进一步发展,即强调“情志统一”和“发乎情,止乎礼义”。
第二,讽谏说。这是对孔子“兴观群怨”、荀子《乐论》、《礼记》等观点的继承和发展,强调诗歌对社会现实政治的干预。
第三,六义说。这是继承《周礼·春官》等说法,对《诗经》的内容和表现手法进行分析和概括。

第5题: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几句关于情志关系的论述出自()

A《毛诗大序》

B《报任安书》

C《论衡•艺增》

D《史记•屈原列传》


A

第6题:

上古歌谣产生在文字出现之后。()


参考答案:错误

第7题:

简述《诗大序》的诗歌理论的主要观点
第一,"志之所之"、"吟咏情性"--对诗歌本质认识的深化
第二,"止乎礼义"--儒家诗学的思想规范。
第三,"风化"、"教化"--对诗歌政治功用的强调。
第四,"六义"说--儒家政教化诗体观的体现。

第8题:

《国风》的诗都是民间歌谣。()


正确答案:错

第9题:

如何理解《诗大序》《诗小序》?


正确答案: 首先,《诗序》的作者问题,《后汉书。儒林传》:“(卫)宏从曼卿受学,因作《毛诗序》,善得风、雅之旨,于今传于世。”此说历来有疑问。近年来安徽阜阳出土了西汉汝阳夏侯灶额墓葬,其中有《诗》之简片170余条,且有诗序,尽管文字略有出入,但体例与序旨基本相同,可见《诗序》至少产生于西汉前期,不可能诗东汉卫宏所作。其次,《大序》《小序》的划分。《关雎》篇前面的一大段文字应为《大序》,每篇前面类似解题的文字为《小序》。但《大序》又与《关雎》篇的小序夹杂在一起。即从“《关雎》,后妃之德也”开始,至“风以动之,教以化之”为《关雎》小序的前以部分,再从“是以《关雎》乐得淑女”至结束,为《关雎》小序的后一部分,两部分结合在一起,即《关雎》篇的小序。中间的一大段,即“诗者,志之所以之……正始之道,王化之基”,为《诗大序》第三,《诗序》存废之争的本质诗要以自己的观点来解释《诗经》,以获得学术上的领导权。但这一斗争在客观上打破了《毛诗》学派独步天下的事实,促进了《诗经》研究最后,《诗大序》以总结《诗经》创作经验为中心,概括并发展了先秦以来儒家对诗歌的认识,就诗歌的基本特征、社会作用、文学与社会的关系等关系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其美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李泽厚先生称之为“东汉儒家美学的一篇不可忽视的重要文献”,所言甚是。

第10题:

上古歌谣


正确答案: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