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是什么?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

题目
问答题
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是什么?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怎样?
一方面,典型人物在典型环境中形成,典型环境促使并制约典型人物的活动与性格发展;另一方面,典型人物又影响典型环境。总之,二者相互依存,失去一方,另一方就不存在。典型人物的刻画离不开典型环境。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现实基础,没有典型环境,典型人物的言、行、心理都失去依据,成为无源之水;而典型环境也以典型人物的存在而存在,离开典型人物,典型环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与形成的可能。

第2题:

如何理解文学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 (1)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是密切联系,相互依存的。人物和环境是不可分割的,各以对方作为自己生存的条件。具体地说,没有无环境的人物,也没有无人物的环境。
(2)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是相互作用的,二者不是消极的、凝固的,而是互动的,在文学文本中,
一方面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活动的天地,行动的导因,典型环境事实上制约着典型人物做什么和怎样做,从而使典型人物的性格得到显示。
另一方面,人物也不是消极的,人物也在对环境发生作用。
如,阿Q在未庄本是微不足道的,但当他一旦从城里回来,把满把的铜的和银的向酒店的柜台上一甩,地位便立刻改观,一度竟成了未庄人注意的中心,赵太爷一家静候的客人。特别是当革命的风声传到乡下,阿Q大叫:“造反了!”又立刻改变了他与未庄的现实关系,连赵太爷这样的人物,见了阿Q也害怕,低声下气的喊“老Q”这充分显示了人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对环境的反作用。用恩格斯的话说:“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第3题:

典型环境要与典型人物相统一表现在哪些方面()

A. 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存在的基础,它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物质场所、智力支持等,没有这些典型人物的塑造就是空中楼阁

B. 典型人物是典型环境的核心和灵魂

C. 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相统一的基础是人物的社会实践活动

D.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正确答案:ABC

第4题: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具有什么关系


正确答案: 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科学地阐明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与人物性格形成的关系。并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观察文学创作,提出了“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一方面,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典型人物也并不是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他又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互相依存,彼此不能失去对方。

第5题:

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


正确答案: 文学典型的特征性,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应当是来自性格显示的一种生命的魅力,更来自它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度。

第6题:

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是什么?
文学典型就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其特征有二:一是特征性,即外在形态生动、具体、独特,内在本质深刻丰富。总之,从整体到局部都很独特;二是有艺术魅力,能吸引读者。典型魅力是由它的符合生活本质的真实性、富于独创的新颖性、包含着作家真情实感的诚挚性、内涵挖掘不尽的蕴藉性造成的。

第7题:

什么是典型环境?举例说明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正确答案: (1)典型环境是指充分体现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其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2)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表现为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方面,没有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就不能形成,环境是人物赖以生存的现实基础;另一方面,典型环境也以典型人物的存在而存在,失去了典型人物,环境就成了一盘散沙,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形成的可能。
(3)其次,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又是互动关系:一方面环境是典型性格的基础,不仅形成人物性格,而且还逼迫人物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典型人物又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

第8题:

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马克思对于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经典论述。()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9题:

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是什么?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文学典型有两大审美特征:鲜明的特征性和富于艺术魅力。鲜明的特征性主要指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其鲜明性来自两个层面:其一是具有一种别人不具备唯他才有的、能贯串其全部活动和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凡是世人公认的典型,无不具备这个总特征。如阿Q的“精神胜利法”,林黛玉的“多愁善感”便是别人所不具备的特征。其二是反映和形成总特征的局部特征,如特征性的人物语言、特征性的生活细节、特征性的场景等等。陆游的《示儿》临终的一句遗言,契诃夫笔下“打喷嚏”的一个细节,杜甫的《兵车行》的一个场景,都由于特征化而成为了传世之作。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艺术魅力的表现,即一个典型所表现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这是来自性格显示的一种生命的魅力。这种生命的魅力具体表现为人物性格的丰富多彩。另一方面是艺术魅力的实质,即一个典型所具有的真实性、新颖性、诚挚性和蕴藉性。这就是黑格尔提出的“灵魂的深度”。首先,要看文学典型在何种程度上表达了人类解放自身的要求和改变现存秩序的愿望。其次是要看所显现的历史真实的程度。最后是要看性格和灵魂是否合乎理想。此外,在人物的身上还折射出作家人格的真诚。由于作家的至诚至真与人物的形象交织在一起汇为一种慑魂夺魄的真实性与深刻性,从而使得人物形象辐射出无穷的艺术魅力。
关于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其一,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所谓环境,就是那种形成人物性格、并促成他们行动的客观条件,人物性格往往是环绕着他的典型环境的产物,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在一定的关系条件下形成其思想、情感、行为和作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环境影响人的一般表述。因此,孤立于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是不存在的。其二,典型人物在环境面前也并非永远处于被动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其三,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又是一个互相依存的关系,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离开了典型环境,就无从产生典型人物;而没有典型人物,也无所谓典型环境;此典型人物就是彼典型人物的环境。

第10题:

典型任务与典型环境关系是怎样?


正确答案: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问题: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现实主义理论中的中心问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就是典型与典型环境的观点。联系着环境来分析典型问题使恩格斯的典型理论在本质上超越了黑格尔等人的典型理论。
黑格尔凭其卓越的辩证思想发现了典型人物的许多内在特征,指出了在典型人物身上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但却未能从人物与环境的关系这样一个角度来考察典型问题,因此他的典型理论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严重缺陷。恩格斯在致哈克奈斯信中的这段话说明,对于典型的判断不能就人物自身来看,必须联系到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哈克奈斯笔下的人物,如果不联系他们所处的环境来看,是有典型性的。而由于他们所处的环境在当时的时代不是典型环境,因此,这些人物也就算不上是真正的典型人物了。
在恩格斯看来,只有集中反映了时代特征的社会环境才称得上典型环境,而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并为这环境所推动的人物才是真正的典型人物。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就是要求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恩格斯提出典型环境的概念,是对典型理论的一个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