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拟话本较之话本的特色。

题目
问答题
比较拟话本较之话本的特色。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话本、拟话本小说在安排情节上讲究“无巧不成书”,请以《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为例,分析话本、拟话本是如何运用“巧合”的手法的。


参考答案:所谓“巧合”,就是偶然性。偶然性是由必然性决定的,作品中的“巧合”来源于社会,又经过提炼加工,就是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既反映生活真实,体现客观规律,又富有艺术魅力。比如《错斩崔宁》的“巧”值得一提,作者安排情节,处处抓住一个“错”,在“错”的背后又处处强调一个“巧”。刘贵戏言,二姐出走是“巧”,静山大王杀刘贵是“巧”,崔宁与二姐清早结伴同行是“巧”,刘贵与崔宁的财物正好都是十五贯更是“巧”,表面看来这些“巧”是偶然的;而在“巧”的背后,是封建礼教和司法制度两把杀人的刀子。这里的“巧”表现了社会的本质和客观规律。试想,如果不是社会上普遍存在买卖妻妾的现象,刘贵怎能如此戏言?陈二姐又怎么会轻易信以为真?如果没有“男女同行、非奸即盗”的社会舆论,崔宁和陈二姐又怎会被“错绑”、“错杀”。正因为《错斩崔宁》中的“巧”戳到了当时社会的要害,所以情节的发展既扣人心弦,又合情合理。听众和读者既因为始料不及而不断称奇,又因为总在情理之中而频频叹服。

第2题:

宋代通俗小说称为()

A传奇

B拟话本

C话本

D诸宫调


C

第3题:

话本、拟话本是后世文艺创作重要的题材渊薮。请介绍一部根据话本、拟话本改编而成的文艺作品,如戏曲、影视等,并说明其与原作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根据关汉卿的《窦娥冤》改编的戏曲作品有不少,其中有的剧作在情节上和原剧相比有较大改动。下面是程砚秋改编的京剧《六月雪》的主要剧情(有两种结尾)。
秀才蔡昌宗进京赶考,佣户张氏之子驴儿随往。驴儿垂涎昌宗之妻窦娥,途中将昌宗推入河中,回家假说昌宗失足落水而死。蔡母悲痛成病,想吃羊肚汤,驴儿又在汤内暗放毒药,不想被驴儿的母亲吃下,当即身亡。驴儿于是诬告说蔡母杀害了他母亲,县官动用严刑逼供。窦娥不忍婆婆受苦,挺身含冤代罪,被判斩刑。行刑正值六月,忽然天降大雪,县官惊恐异常。窦娥的父亲窦天章,时任八府巡按,前来楚州巡查,解救了窦娥,同时,蔡昌宗也并没有死,窦娥一家团圆。(另一种结尾是:窦天章来楚州一带巡查时,乡民替窦娥喊冤,于是将张驴儿抓获。但当他赶去搭救窦娥时,窦娥已屈死于刑刀之下。)两剧情节上的主要不同之处:《六月雪》里窦娥是秀才蔡昌宗的妻子,《窦娥冤》里窦娥先做童养媳,成婚后不到两年丈夫就去世;《六月雪》里张驴儿在官府上诬告的是蔡母,《窦娥冤》里张驴儿诬告的是窦娥;《六月雪》里,窦娥在临刑前没有发三桩誓愿,天降大雪并不是应了她的誓愿。结尾部分两剧差别更大:以“大团圆”结尾的《六月雪》,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及时赶到,将她解救了,窦娥夫妻、父女团圆;以窦娥被斩结尾的《六月雪》,乡民为窦娥喊冤,窦天章抓获张驴儿,却没能来得及搭救窦娥,窦娥屈死。《六月雪》的两种结尾,窦娥的冤屈都很快被查明,没有了窦娥鬼魂伸冤报仇的情节。

第4题:

试述清代拟话本小说与李渔的拟话本作品的特点。


正确答案:清代拟话本小说主要特点是从前人书中取材并改制的作品相对减少,而取材现实作家自己创作的小说却愈来愈多。影响较大的有:薇园主人《清夜钟》,艾衲居士《豆棚闲话》等。李渔小说的最大贡献在于艺术观念和艺术追求的创新。一是用戏曲创作观点进行小说创作,引人入胜;二是本着戏曲创作“立主脑,减头绪,密针线”的原则,将小说情节结构编织得简洁清晰,细密严谨。

第5题:

后期的话本叫做()

  • A、拟话本
  • B、说话
  • C、讲史
  • D、小说

正确答案:A

第6题:

话本是说唱艺人说话的底本,拟话本是模拟话本写作的,供读者案头阅读的白话短篇小说。()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7题:

冯梦龙编纂的“三言”超越了前人汇辑话本的成就,启发了后来数以百计的拟话本小说的创作,造成了明末以至清初拟话本创作极为繁盛的局面。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话本、拟话本擅长运用富有特征性的器物来连缀故事,请以《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为例,分析话本、拟话本小说是如何以物为线结撰作品的。


参考答案:话本、拟话本是中国古代承前启后的白话小说,其作者博古通今,大都熟悉前朝故事,不仅熟悉下层人民生活,与当时的市民阶层生气想通,而且富有表现生活的艺术技巧。听众也是以下层小市民为主,所以内容也是写下层民众生活,以描写人物为中心,情节曲折,故事性强,语言是白话口语,下层小市民在听众数量上占了绝大多数。另外,讲史话本的作者大都地位低下,其听众和观众大多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因而,讲史话本的思想观点比正统诗文进步,较为接近人民群众

第9题:

比较拟话本较之话本的特色。


正确答案: 1.拟话本与话本含义:拟话本它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最早应用这一名称﹐指的是宋元时代产生的《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和《大宋宣和遗事》等作品。它们的体裁与话本相似﹐都是首尾有诗﹐中间以诗词为点缀﹐辞句多俚俗。
话本是用通俗文字写成,多以历史故事和当时社会生活为题材,是宋元民间艺人说唱的底本。宋代“说话”(说书)人的底本,也称为“话文”或简称“话”。
2.比较:话本和拟话本,实际上就是白话短篇小说;不过,创作过程比起一般小说稍为复杂一些而已。话本和拟话本,都是在城市相当发达的条件下才有可能产生的。“说话”是一种民间技艺,唐代城市中已经流行,到宋代更为兴盛。听众主要是市民;听“说话”,是市民文化生活重要内容之一。“说话”技艺中,分为许多种“家数”(类别),而“小说”和“讲史”,则占着其中主要的地位。“小说”所说的主要内容是社会现实生活,也就是以市民本身或市民所熟悉的人物、事情为主的短篇故事。“讲史”所说的则是历史故事,是以历史上或传说中的帝王将相、英雄好汉之类的人物为主的长篇故事。这两种“说话”,特别受到广大市民群众的爱好和欢迎,正好反映出市民阶层要求从自己的角度来认识现实,认识历史;特别是“小说”,正好反映出市民要求把自己阶层正面或反面的人物通过文学作品表现出来,而加以欣赏、歌颂,或予以鞭箠、唾弃。

第10题:

拟话本


正确答案:是指文人由编辑加工话本进而自己在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有意识地模仿话本而独立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有的学者认为,对一些世代累积形的话本小说,如果改动比较大的,也不妨视为“拟话本”。代表拟话本小说最高成就的是冯梦龙的《三言》和凌濛初的《二拍》。